李晶晶
摘要:鋼琴演奏的讀譜系統工程,是指鋼琴演奏中的閱譜、背譜構成的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鋼琴曲譜是鋼琴演奏的藍本和準則,是音樂“設計圖”。不會讀譜,就無法進行鋼琴演奏。雖然也有盲人鋼琴家,乍看上去他們并不能“識譜”,但是從實質上說,他們仍然以曲譜為準,只不過他們的讀譜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聽,用大腦記憶,可謂之“耳讀”“心識”。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讀譜系統工程乃是鋼琴演奏的必備系統工程。
關鍵詞:鋼琴演奏 讀譜要素
提起讀譜,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不值一提的事,他們覺得只要把音符彈對就行了。其實不然,因為樂譜是作曲家表達感情、創造形象、表白心靈的重要手段,它不僅包括音符,還有譜號、調號、調性、指法、速度、表情、節拍、節奏等很多方面。只有通過正確的讀譜,才能理解作曲家的創造意圖。對于鋼琴演奏而言,讀譜系統工程由下列幾大要素構成:
一、會讀三譜
一名鋼琴演奏者,首先要會讀三種樂譜:
(一)五線譜。五線譜簡稱“線譜”,這是鋼琴演奏最常用的樂譜形式。它以譜號、調號、休止符等符號記在五條平行橫線及其上下加線所組成的譜表上,表明音樂進行。為意大利音樂理論家圭多所發明,最初為四線,后又增至六線、七線。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確定為五線譜式,一直沿用至今,為世界各國所通用。其中線與線之間空白稱作“間”。
(二)簡譜。簡譜也是音樂記譜法之一,16世紀中葉初步形成于歐洲,17、18世紀經法國方濟各會會士蘇埃蒂與盧梭等人的加工而趨于完善,曾流行于日本。傳入中國以后又經改進而被普遍采用。它以阿拉伯數字1、2、3、4、5、6、7分別表示音樂的七聲——do、re、mi、fa、sol、la、si(或ti),用“0”表示休止,其時值相當于五線譜的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數字下標圓點者,為低八度音;數字上標圓點者,為高八度音;數字后加一段橫線,表示時值比原音增長一倍,相當于五線譜的二分音符,休止符增長時值則不用短橫線而仍用“0”表示。在“0”后面加一圓點,稱“附點”,表示時值增長二分之一。在其下加一短橫線,則表示時值減短二分之一。調號常用1=C、1=D等表示,標于曲譜左上方。
(三)工尺(chě)譜。這是中國傳統的記譜法之一,大約產生于隋唐時期,系由一種管樂器的指法記號逐步演變而成的,歷代各地所使用者大同小異,略有出入。通常以上、尺、工、凡、六、五、乙依此記寫七聲,高八度各音加“亻”;低八度各音除六、五、乙分別改用合、四、一外,其余各音以最后一筆帶撇表示。節奏則用板眼記號表示。鋼琴演奏雖然不使用工尺譜,但是作為中國的鋼琴演奏者,必須會讀工尺譜,以便將許多優秀的傳統樂曲改編成鋼琴曲。因為這種“改編”,又必須以把傳統的工尺譜“翻譯”成五線譜為前提。
二、讀準三號
(一)譜號。譜號分為高音譜表(G譜表)、低音譜表(F譜表)兩種,均標于每行五線譜的左邊。鋼琴演奏時必須讀準譜表,尤其是改變譜表時,更切記看錯。不要錯誤地認為右手一定要彈高音譜表,左手一定要彈低音譜表。
(二)調號。調號起確定調性的作用,也是就說,讀錯調號,就會改變調性,彈出的樂曲就會面目全非,甚至會十分難聽。無論彈什么樂曲,首先要讀準調號,最好先彈一下該調的音階,并將升、降記號搞清楚,然后再彈奏。
(三)拍號。拍號決定樂曲的節拍,而節拍又決定樂曲的性質。因此必須讀準拍號,要特別注意節奏、節拍、時值等。
三、搞準三法
要讀準樂譜上標明的三種演奏方法:
(一)指法。指法是每一個手指所彈的音,是有一定規律的,也是無數鋼琴家在長期的演奏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必須讀準、記牢。
(二)奏法。奏法是鋼琴的彈奏方法,也是一種彈奏動作,如斷奏、連奏、跳奏等等。不同的奏法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音樂意境、音樂風格、音樂意蘊。因此,鋼琴演奏者在演奏每首作品時,要深刻分析它的創作背景,體會作者的創作情感,從而在演奏時根據自己的體會來調控樂曲音色,達到感染聽眾,激發聽眾欣賞音樂作品的目的。如: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夢中的婚禮》這是一首略帶悲傷和浪漫的鋼琴曲,演奏者在演奏時觸鍵要輕緩,并要將內心的悲傷情緒和追求浪漫的情感融入演奏中,從而使音色憂傷而又充滿浪漫的氣息。
(三)句法。句法是音樂的語氣、語調、呼吸等。句法的正確與否,是鋼琴演奏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讀準表情記號,如力度記號、踏板記號等等。
四、把握三法
鋼琴演奏者不僅要會讀樂譜,而且要會背譜,并把握背譜的三種方法:
(1)視覺記憶法。即靠視覺背譜的方法;(2)聽覺記憶法。即靠聽覺背譜的方法;(3)運動神經記憶法。即靠運動神經的背譜方法。所謂“運動神經”,是指連接腦和脊髓與效應器的神經通路,又稱“傳出神經”,它可以把腦或脊髓產生的沖動傳到肌肉或腺體,根據傳出神經部位的不同,又分為體軀運動神經(支配頭、頸、軀干和四肢骨骼肌)、自主神經(又稱“內臟運動神經”,支配心肌、平滑肌、腺體)。
五、弄清版本
鋼琴樂譜的版本,是指同一首樂曲在不同的出版物或其他傳媒中出現不同的記譜形式,顯示出明顯的差異。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編訂者造成的;二是作曲家自身造成的。同一首鋼琴曲初版與再版時,作曲家自己常做不同的處理,于是也出現了同一首樂曲的不同版本。不同版本本屬一種正常的藝術現象,它體現出藝術創作的多變性、復雜性。作為鋼琴演奏者,要善于選用真本、善本、潔本,并重視原版。
在鋼琴藝術的發展過程中,鋼琴一度被稱作是理智性的樂器,可以不斷喚起人們的想象力。演奏者在彈奏的過程中跟隨重節奏和音樂的變化不斷產生遐想,從而使音色變得多姿多彩。不同的鋼琴演奏技巧使鋼琴音色也呈現出多樣性,從而使同一首樂曲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答鋼琴學習388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7.
[2]王在暢.鋼琴藝術系統論[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7.
[3]李曉平.鋼琴基礎教程學習輔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