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愛博 張海珍 張坤
摘 要:根據在驗收監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總結驗收監測存在的問題及探討未來環境管理的趨勢,文章希望拋磚引玉,來引起大家的共鳴,思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去解決發現的問題,從而更好的為環保事業服務。
關鍵詞:驗收監測;三同時;管理趨勢
“三同時”制度提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在具體的“三同時”驗收監測過程中發現了諸多問題,文章重點對驗收監測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一一舉例,引發大家思考,并分析未來環境管理的方向和趨勢。
1 “三同時”制度的提出
“三同時”環保制度是1979年在環保法上提出并確認,2015年新修的環保法定義的內容是: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施工、投產使用。依據法律的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對各種項目開展了“三同時”竣工環保驗收。從此,“三同時”制度在我國正式確立,并一直延續至今。
2 “三同時”竣工環保驗收中存在的問題
“三同時”竣工環保驗收是“三同時”制度的具體落實,是對企業環保工作的檢查,通過驗收監測,能夠及時解決企業環保方面存在的問題及隱患,為企業防治污染工作把關,客觀推動企業提高環保意識,減少排污總量,保護環境,愛護家園。但隨著環保驗收工作的不斷完善,在監測過程中也發現如下突出問題。文章拋磚引玉,以點帶面,列舉出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供大家思考。
2.1 重監測輕調查
在驗收監測中,絕大多數監測人員能夠按照環評文件及批復的要求開展相應環境要素的驗收監測工作,但往往忽略環評文件及批復中對現場檢查內容的要求。以生物質發電項目為例,鍋爐監測大家都不會忽視,但固廢處置去向調查就不一定很深入了,往往就是要求企業提供一下處置去向的說明,或者綜合利用的協議。生物質發電的固廢主要是鍋爐燃燒稻殼等生物質產生的稻殼灰,稻殼灰目前可以作為肥料進行后續利用。企業往往跟某肥料廠簽訂一個協議,出售制肥。但驗收監測人員是否考慮肥料廠的接納能力,電廠到肥料廠的運輸距離,肥料廠的產品是什么,是否能以稻殼灰作為原料。以及肥料廠的銷售能力,能否保證企業連續生產,庫存不積壓,能夠穩定連續清運電廠產生的稻殼灰等諸多問題,往往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企業產生的固廢稻殼灰無處可去,產生二次污染。
2.2 重達標輕過程
在驗收監測過程中,往往大家關注“達標排放”,認為項目排污達標即可,其實不然,以城鎮污水處理廠為例,大家往往關注出水達標,很少考慮入水水質、水量問題,尤其是入水水量問題。很多污水處理廠入水口未安裝流量計,無法準確獲取入水量,眾所周知,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效率的高低,與水量是有著密切關系的,污水處理量小,污水處理符合較低,各個工段的水利停留時間都有所延長,處理效果就會更好,出水水質越好。如果我們忽略了對入水量的調查,處理設施在一個低負荷狀態下開展的驗收監測,所得出的監測結論自然也就不具備代表性,無法作為環境管理部門驗收的主要依據。再如,我們對污水處理廠驗收的過程中僅考慮是否水質達標,不對污水處理工藝進行了解,不對現場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調查,往往就會出現原則性的錯誤。某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CASS工藝,處理城鎮污水和工業廢水,入水COD 2000mg/l,氨氮500mg/l。要求出水COD 60mg/l,氨氮15mg/l。如果我們僅對出口水質達標與否作為判斷驗收合格的唯一依據的話,一旦出水水質檢測合格,我們得出驗收監測合格,那就是原則性錯誤,因為CASS工藝,沒有較高的脫氮、除磷功能,也無法處理有機負荷高的污水。因此,本項目從工藝選擇上已經無法滿足達標排放的環保要求,必須進行整改。
2.3 重表象輕隱性
驗收監測都會提前通知企業,讓企業準備相關的材料及文件,所以每次到企業現場都會看到企業最好的一面,滿院的綠色,干凈整潔的車間。環境管理制度上墻,規范的環保應急預案等光鮮的一面。但環保工作最核心的工作還是企業的排污是否滿足國家及行業要求;是否對外環境產生不良影響,是否對周圍敏感目標產生影響。這就要求我們監測人員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驗收監測的過程中,我們通常會忽略很重要的一項工程:隱性工程。很多企業建設地埋式污水處理設施,化糞池,排污管道等我們難以靠肉眼識別的工程,這些工程是監測部門的薄弱環節,卻恰恰是企業被用來違法排污的環節,各種違法排污的案件在媒體的曝光下屢有發生,暗管、偷排、漏排,滲坑、滲井等成為違法排污企業的排污手段,對周圍環境造成的破壞十分嚴重。
3 驗收監測問題的解決措施
針對上述驗收監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還是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解決:(1)國家出臺完善相關行業的驗收監測規范,今年國家已經出臺了很多行業的驗收監測規范,如:火電廠、水泥、造紙、公路等行業驗收技術規范,進一步細化和規范了驗收的內容和要求,為監測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2)提高基層監測人員的素質和能力。需要國家經常組織一些實用性和針對性強的培訓,面向基層工作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國家加大對環保事業的投資力度,給予環保優秀企業適度的政策扶持和費用減免政策,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參與環保、建設環保、發展環保。
4 未來的環境管理趨勢
“三同時”制度是環境管理的一把利劍,執行之初至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需要繼續落實和發揚的。但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三同時”制度的弊端性也逐漸顯現,竣工環保驗收是項目環境驗收的最后一個環節,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很多問題都需要即時發現、即時解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這就要求我們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給予項目環保工程專業性的指導和環保措施執行落實的監督。因此,環境監理將會成為我國未來環保事業一項重要管理手段和發展趨勢,彌補末端驗收存在的不足和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