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燕 曹克亮
摘 要:獨立學院是獨立于國家財政經費卻實施本科教育的學校。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針對目前獨立學院的發展狀況和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旨在幫助獨立學院得到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獨立學院;SWOT分析;發展狀況
一、獨立學院潛在的發展優勢
1.政府幫扶和學生特色
政府在制定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時, 特別強調要充分落實好獨立學院健康發展問題,并給予相應扶持。而大多數獨立學院學生家境好,有足夠的能力提供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幫助他們增加見識,打開視野,幫助其更早地融入社會,更好地鍛煉人際交往能力。
2.站在母體巨人的肩膀上
獨立學院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依托并且充分利用母體學校的師資、儀器等教學資源。其規模小,運行機制靈活,可以隨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招生計劃、開辦新專業。再者,獨立學院一般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校長) 制,管理體制較靈活,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根據市場需求和變化,及時開展教學改革。
二、獨立學院存在的劣勢
1. 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首先,目前經濟增幅下降,工作崗位減少,而高層人才競爭空前激烈,使得他們不得不到中游尋找機會,使得獨立學院學生的競爭空間被大量擠占,競爭加劇。
其次,獨立學院創校晚,在社會上認可度不高。一些用人單位,明確表示只招收“211”或“985”畢業生。雖然獨立學院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但在這樣大的環境下,一旦拿出獨立學院的畢業證,就業效果馬上大打折扣。
最后,學生自身素質與知識儲備不過關。知識儲備與實踐技能的不足,使得獨立學院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不能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對“技能型、綜合型人才”的需求。
2. 教學方式“依葫蘆畫瓢”
獨立學院部分教師來自母體學校,或者聘用其他高校兼職教師,流動性大,教學熱情不夠。他們常常會選擇母體或者其他院校曾使用過的教材,而這些教材具有一定的廣度和難度,學生在自學時會遇到理解困難,導致學習積極性減弱。
三、獨立學院隱含的機遇——“轉設”
從教育部2003年清理整頓,要求做到“七個獨立”,再到2009年提出“轉設為民辦本科高?!钡瘸雎?,從中可以看到國家積極鼓勵、支持獨立學院轉設。以“26號令”為核心的政策出臺,為獨立學院轉設的合法化和璀璨的未來提供了發展方向。
獨立學院誕生初期比較孱弱,必須借助公辦高校的品牌效應來獲得發展。但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辦學經驗的積累,社會影響的提升,獨立學院“獨立性”逐漸增強。脫離母體,走向轉設,將成為獨立學院的一條新出路。
獨立學院脫離公辦母體后,各界對招生情況一直廣為關注。從調查情況來看,少量獨立學院在轉設時存在一定的招生波動,部分獨立學院轉設后上升,生源質量明顯提高。
四、獨立學院必須面對的挑戰
1.學生流失現象嚴重
一方面,畢業生競爭激烈,“上大學無用”“北大畢業生回家賣豬肉”等言論在社會中蔓延開來,學生思想壓力大。另一方面,高中學習負擔重,在大學得到釋放后,少數學生因曠課,無法通過學業考核,導致退學。
2.學生就業壓力大
目前學生就業,一方面受就業市場供過于求的影響,另一方面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綜合素質不高,難以達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而且獨立學院還受到公辦高校、民辦高校和職業院校的三面夾擊。獨立學院的辦學實力、水平明顯不足于公辦高校;而相較于民辦高校,獨立學院靈活的辦學機制無法得到體現;高等職業學校學生付出低成本、高回報的優勢,也阻礙了獨立學院的發展。
3. 公眾的不信任
受傳統“‘公為主,‘民為輔” 的思維定勢影響,人們普遍認為“民辦”教育辦學不正規;獨立學院只是公辦高校變相擴招,用來賺錢的工具。
五、可持續發展的構思
獨立學院未來將何去何從?對此筆者還是希望,獨立學院能夠健康、穩定、持續地走下去,但是可持續發展需要各方的配合。
一是需要政府的干預和扶持。政府需要加大干預力度,同時也需要加大對獨立學院轉設的扶持力度。通過設立專項資金、建立年金制度、購買補充養老保險、建立公民辦學校教師統一管理平臺等措施,逐步提高獨立學院教師待遇。
二是需要學校完善自我結構。首先,學校應明確自身定位,充分利用優勢,彌補自己的劣勢,取長補短,來謀求更好的發展。其次,需要廣泛地尋求可靠的資金鏈,加強自身的經濟力量支撐。再次,因地制宜地根據生源條件,完善自身的辦學體系以及招募優秀的有經驗的全職教師,彌補自身師資力量不足的弊端。最后還需拓寬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服務,通過與經濟效益好的企業結對,創造更多的勤工儉學條件,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
參考文獻:
[1]李曉星.淺析獨立學院畢業生的特點及其就業現狀——以丁學院為例[J]. 文藝生活(中旬刊),2014(02).
[2]羅婷婷,高 軍.關于獨立學院優勢和困境的思考[J].科教文匯,2010(25).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