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現代流行音樂更多的追求張揚歌曲的個性,而減少了固定和弦走向對音樂的束縛,淡化了具有相同效果和弦之間區別,其所用的和弦多樣性有了顯著的提高,對流行音樂的編配也出現了較多新穎而實用的技巧。本文用通俗的語言總結了有關附加音和弦、三全音、屬十一和弦等實用的和弦編配技巧。
【關鍵詞】附加音和弦;三全音;十一和弦;十一度音
引言
現代流行音樂作為一種門檻較低的消遣娛樂方式,已然成為一種主流的大眾文化現象。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一部分人也萌發出創作的想法,但是由于現在大多音樂教材都建立在古典音樂的基礎之上,不僅對于業余音樂愛好者等非專業人士來說顯得晦澀難懂,而且若是使用古典音樂的編配方法也不能凸顯流行音樂特有的魅力。因此本文將介紹并分析一些能為現代流行音樂增色的和弦編配技巧,讓流行音樂聽起來更“流行”。
一、附加音和弦(add)
(一)附加音和弦綜述
附加音和弦即是指,在原有的由三度音堆疊形成的和弦中,加入(或將原有三度音替換為)非三度堆疊的音而形成的新的和弦。在本節中,我們只討論最具流行樂色彩的add和弦。如圖1-1中展示了Cadd2(C2),其中add2指在原有C和弦下,額外添加了一個大二度音D。
另外,Cadd9為Cadd2的轉位和弦,兩者音響效果一致,在此不做贅述。
(二)附加音和弦的使用
附加音和弦中附加的音改變了原有和弦的音響及色彩,使之更有流行音樂的味道。一般來說,附加音的位置越低,和弦的音響越厚重。值得注意的是,附加音不需要解決(release)。 理論上來說,因為Add2和弦與同名的三和弦功能相同,所以在現代流行音樂中,add2和弦幾乎可以在任何情況下直接替換大三和弦使用(即使是在樂曲的開頭)。從效果上看,由于add2和弦添加的大二度音D距離其旁邊兩個音(C和E)非常近,致使這三個“擠在一起”的音會產生一種不協和,模糊的感覺,沒有單純的三和弦所具有的古典氣息,這種模糊的感覺使其在強調娛樂功能而不是教化功能的現代流行音樂中運用頗為廣泛,與流行音樂相得益彰。
下面的兩個簡單的鋼琴片段(圖2-1,2-2),分別使用了C-G-AM-C單純的三和弦進行和用add2和弦替換之后的進行。將其演奏出來即可感受到加二和弦賦予旋律的現代感。
(三)附加音和弦在流行歌曲中的應用
在這里用幾首流行音樂的片段舉例:
1、《多余的流星》-曾軼可(伴奏為鋼弦吉他)(圖1-2-1)
可以注意到,這首用C大調編曲的歌曲第一小節就使用了Cadd9(亦即Cadd2)和弦,并沒有產生任何“和聲效果不對”的感覺,反而能使欣賞者立刻能捕捉到其流行音樂的特質。
2、《時光機》-周杰倫(鋼弦吉他掃弦伴奏)(圖1-2-2)
可以注意到,在這個C(-C)-Am的簡單和弦進行中,編曲者只是將將除第一拍的C和弦外,其他地方均附加了一個9度音使之成為Cadd9和弦,便賦予了原本平淡無奇的伴奏以豐富的和聲色彩,擺脫了單純的三和弦I-VI的濃厚古典氣息,使之更“流行”。
(四)附加音和弦使用的注意事項
雖然附加2(9)度音和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直接做替換而不會產生太大的問題,但仍然需要注意以下樂理范疇的問題:
Add2和弦主要運用在強功能的和弦中,例如I,IV,VI等。Add2和弦較基礎和弦來講,色彩更豐富,但是音響效果卻更獨立。所以,二度音并不一定適用于依賴性較強的和弦。比如具有很強的待解決特質的V級和弦,所以add2反倒孤立了五級對主和弦的傾向性。但是在實際使用中不必過于受制于樂理,這也是流行音樂的魅力所在。(圖1-1中的鋼琴片段使用了V級Gadd2和弦但是效果比單純的G更好。)
由于Add2和弦所附加的2音與旁邊兩個音距離很近,使用簡單的柱式和弦“犯錯誤”的可能性較大。其最為常見的場合便是琶音音型,如果旋律適合的話,應盡可能使用琶音音型(分解和弦)進行伴奏。
二、三全音代理(tritone substitute)
(一)三全音綜述
三全音,顧名思義,即是指音程減五度或是增四度,這兩個音程均包含三個全音。古典音樂和七聲調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與I級音相距增四度音程的音與其距離最遠,三全音的使用會使音樂有離調的感覺,所以古典音樂家幾乎不使用這個音程。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將是否具有三全音作為和弦的一個分類依據,足以說明三全音是當代音樂最具音響特點的音程之一。
(二)副屬和弦(secondary dominant chord)
1、副屬和弦定義
音樂和弦進程中,某大三和弦或大三屬七和弦向其下方五度的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或大三屬七和弦解決時,該大三和弦或大三屬七和弦即稱副屬大三和弦或副屬七和弦,統稱副屬和弦。
2、副屬和弦的使用與和弦編配
“V級和弦傾向解決于I級和弦”,我們可以在和弦編配的過程中使用這一特點:例如現有一個C-Em簡單的和聲進行。將所接Em和弦視為I級和弦,在其前一小節最后一拍插入E小調的V級大三屬七和弦即B7和弦(即使B7并不是C大調的和弦),可以使平鋪直敘的和聲進行變得帶有一些轉折感,賦予旋律以活力。(圖2-2)(有時還可以在V-I進行前再加II級屬和弦,這里不做分析)
(三)三全音代理和弦
1、什么是三全音代理和弦?
可以注意到,屬七和弦中均含有增四度或是減五度音程,也就是三全音,會使得它很傾向接到某個目標和弦,所以如果能找到一個具有同樣三全音的屬七和弦,它就可以替代原本的屬七和弦,來接到同一個目標和弦。例如G7和弦中的Si、Fa構成了三全音關系,致使其有強烈的傾向解決到Do、Mi(C和弦),而我們正可以利用屬七和弦中的三全音傾向解決到主和弦的特點尋找另外一個含有同樣三全音的和弦,讓它替代原有屬七和弦解決到C和弦,并稱為三全音代理和弦。圖2-3中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G7-Db7)。
2、如何簡單的尋找三全音代理和弦?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三全音代理和弦是一個屬七和弦,它的7音與主音構成小七度關系。對于業余音樂愛好者,可能覺得尋找三全音代理和弦非常麻煩,這其中其實是有明顯規律的。在這里用E7和弦(E、#G、B、D)舉例講解尋找三全音代理和弦的具體步驟:
(1)將E7中的三全音找出,即#G和D
(2)將兩者互換級數,即令D為3音,#G為7音
(3)按原有關系補齊主音和5音:因為E7中E(主音)和#G(三音)為大三度關系,所以新和弦主音為bB;同理可得新和弦5音為F。
(4)得到E7的三全音代理和弦,Bb7[bB、D、F、#G(bA)]
3、更快速的得到三全音代理和弦
可以用簡單的用數學等式證明:“所求三全音代理和弦恰好是比所接目標和弦根音高半音的屬七和弦”。
當其為大調和弦時,證明如下:
設所接和弦根音位置為a(該字母不代表音名,下同),
(1)設原屬七和弦根音位置為a1,7音位置為g1,
則有:
a1+(“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g1
a=a1-(“大三度”+“小三度”)——————————①
(2)設三全音代理和弦根音位置為a2,三音位置為c2,
則由二-(三)-2-(2)可知:
c2=g1
所以有:
a2=c2-“大三度”=g1-“大三度”=a1+“小三度”+“小三度”——②
②-①得:
a2-a=3*“小三度”+“大三度”(小調和弦證明同理。)
即:三全音代理和弦根音比所接目標和弦根音高半音。
4、三全音代理和弦的使用
如(二)-2所述,我們可以在絕大多數情況可以簡單地將所接和弦上方五度三和弦或七和弦(附屬和弦)插入兩者之間為歌曲增色而不會產生錯誤。三全音代理和弦作為該附屬和弦的一種“代理”,具有類似的功能,但音響效果截然不同。下面有一個C-Fmaj7的和聲進行,根據(二)-2、3,可知其之間可以添加F#7和弦。(圖2-4)
5、三全音代理和弦使用的注意事項
(1)三全音代理和弦并不是簡單的將所接和弦(即使所接和弦是屬七和弦)全部音升高半音,而應是根音比所接和弦根音高半音的屬七和弦。
三全音代理和弦可用于即興,它能使和聲變化非常耐人尋味,但若是在使用這個技巧為歌曲編配和弦時,應注意不可濫用,否則有可能會使和聲效果過于跳躍、過于復雜以至于弄巧成拙,畢竟流行音樂是一種大眾娛樂,編配和弦應在賦予歌曲以“現代感”的同時考慮到歌曲的受眾。
三、極富“現代感”、“流行感”的屬十一和弦
(一)屬十一和弦綜述
屬十一和弦是高疊和弦,在沒有省略的情況下,由屬音(V)按三度關系疊加構成。大調下,關系依次為:大三度、小三度、小三度、大三度、小三度。與“不協和和弦中的協和和弦”屬七和弦相比,屬十一和弦向I級和弦解決的傾向并沒有那么強烈,而這也正是現代流行音樂里不可或缺的“模糊感”。在四部和聲的創作中,其不可避免的會被省略一個或多個音。
如果說add2和弦是現代音樂的米飯,那么屬十一和弦就是必不可少的菜 ——雖然只吃飯也能解決溫飽,但是配上菜才更美味,才能真稱得上“吃的好”。
(二)屬十一和弦的使用
這里提到的屬十一和弦的使用,并不是顏雙莉《對和聲教科書里 將“屬十一”、“屬十三”和弦列為高疊和弦的質疑》一文中提到的“作為旋律出現在簡單和弦之上的四(六)度音使原和弦復雜化”,而是真正的在歌曲伴奏中使用屬十一和弦這個極不協和的現代和弦。
假設現有一段旋律的結尾(圖3-2-1),習慣古典音樂作曲或者剛通過閱讀和聲學教材入門的業余音樂愛好者可能會下意識的為這段旋律配上G(G7)-C的和聲進行(圖3-2-2),這樣并沒有理論上的錯誤,但是這樣就使流行音樂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
為了突出流行音樂特有的魅力,在這里可以將G7替換為G11和弦(圖3-2-3)。
注意到圖3-2-3中的例子不只是做了G7的替換,同時也將C換成了Cadd2——這么做不僅減弱了V向I解決的傾向性,同時也加強了樂句結尾的模糊感,音響效果耐人尋味。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使用Cmaj9和Csus2(即使由于sus2和弦中沒有3音以至無法表達出歌曲的調性)來更加豐富其和聲效果(圖3-2-4)——2個音的旋律便有如此之多編配和弦的方法,流行音樂的好聽與否,除旋律外,另一方面也取決于和弦編配是否恰當。
值得一提的是,屬十一和弦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并不是直接將1、3、5、7、9、11音全部放進和弦:由于其中的3度音和11度音同時存在會“打架”,所以一般使用時至少會省略3度音(omit 3),也可以像圖3-2-3中,省略3度和5度音。
(三)屬十一和弦的使用的注意事項
對于業余音樂愛好者而言,在初學階段使用屬十一和弦可能會出現錯誤,下面結合筆者的經驗淺談這些較為簡單的錯誤。
1、誤認為屬十一和弦可以替代屬七和弦所以所有十一和弦都有如此的使用方法。
我們并不希望一首歌曲或樂曲的主和弦是大十一和弦,因為它是一個極端不協和的和弦。例如:Cmaj11中的7音和11音為為三全音關系,它并不能替換C和弦使用。(事實上,大十一和弦的在實際使用中往往會升高11音避免三全音的出現)大十一和弦往往應用于爵士作品中,所以幾乎不會在常見的民謠、流行音樂中見到它,如果你是一名業余音樂愛好者,大十一(#11)和弦應暫時避免使用。
2、誤認為同為高疊和弦的屬十三和弦可以替代屬十一和弦而進一步豐富和聲效果。
事實上,屬十三和弦和大十一(#11)和弦一樣,大多數情況僅會用于爵士作品中,而且由于其具有復雜的音響效果,若想將屬十三和弦接到主和弦時,為了配合其復雜度,往往需要使用大九和弦作為所接和弦。例如爵士音樂中一種常見的進行Dm9-G13(omit 5,9,11)-Cmaj9(II-V-I)。
由上述兩點也可總結出一個初學者的誤區:即使同為十一和弦,即使同為高疊和弦,甚至即使同為大十一和弦,只要其和弦音有極細微的變化(例如大十一和弦是否升11音),它們的功能,音響效果,適用音樂風格都會有極大的區別——這點可以引申至所有和弦。因此,初學者不應想當然的視類似的和弦為“相同”的和弦。
結語
作者作為一個業余音樂愛好者,通過近些年閱讀相關書籍,觀看線上相關講座,結合自己欣賞音樂時對流行音樂的淺顯認識,總結了一些常見的可以為流行音樂增色的和弦編配方法。在本文中挑選介紹了“使用附加2度音和弦替代原有和弦”、“使用三全音代理和弦代替原有屬七和弦”和“使用屬十一和弦代替原有屬七和弦”三個簡單而效果明顯的技巧。雖然說音樂,特別是流行音樂的欣賞是一個主觀認知的過程,但是通過改變和弦,能夠賦予它不同的風格,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聽眾的評價。
流行音樂本應是一門大眾文化,但因面對晦澀難懂的樂理知識,讓無數音樂愛好者僅僅停留在被動欣賞的層面。偶然有一二勇敢邁向主動欣賞甚至作曲的人,卻也大多難以從基于古典音樂的和聲學教材中篩選出適用于流行音樂的部分。作者希望此文一方面能夠讓廣大業余音樂愛好者少走彎路,“立竿見影”地學到能直接使用在流行音樂中的和弦編配技巧(但這并不是說應當忽略理論學習),同時也希冀能夠借此文“拋空心磚,引翡翠玉”,期待有更多更專業的文章或書籍能讓流行音樂的門檻再放低一些。
參考文獻:
[1]鐘峻程. 近現代音樂的三全音功能運用[J].歌海,2005年,04期:第54-55頁.
[2]伊·杜波夫斯基,斯·葉甫謝耶夫.和聲學教程(上、下冊)[J].增訂重譯版.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年.
[3]中國小學教學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數學卷編輯委員會 編:徐漢文,主編.中國小學教學百科全書·音樂卷.沈陽:沈陽出版社.1993年,第132頁.
[4]顏雙莉.對和聲教科書里 將“屬十一”、“屬十三”和弦列為高疊和弦的質疑[J]//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 北京, 2010年: 第239-248頁.
作者簡介:孫林(1994—),山東大學在讀本科生(濟南市二環東路山東大學興隆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