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寒青
一、初中語文導學案的概念
“導學案”,一個全新的名詞,伴隨課改進入了語文教學的課堂?!皩W案”是指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皩W案”實質上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
二、編寫實施初中語文導學案的意義
通過“導學”這一手段,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導學案的引導之下,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鞏固訓練等環節的調控,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以達成學習目標最大限度的落實。
三、初中語文導學案的作用
語文導學案的作用,具體體現在三個字上“導”“學”“案”。第一,“導”就是指導、引導。導學案就像旅游時候的導游圖,它帶領學生從入口進入,隨著教師指導的標志牌,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同學的幫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課程的預習,這就是“導”的作用。第二,“學”就是指學生在此課或章節中要學什么、掌握什么的問題。第三,“案”就是一種方案,它是學生學習時候的一個方案。
導學案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發揮了六個方面的作用:①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為學生高效地自主學習提供了有效途徑;②課堂知識結構體系的呈現表;③學生課堂展示的備份材料;④學生課堂學習的隨堂記錄本;⑤自我反思小結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復習鞏固使用的學習材料。
四、初中語文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1.主體性原則。語文教師在編寫導學案時要轉變以前的教學思想,導學案的設計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探索性原則。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導學案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讓學生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啟發性原則。導學案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啟發性,有些比較難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加入一點提示,一步步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把握課文的深層主旨,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
4.靈活性原則。由于各個學科有自己不同的特點,所以導學案的設計不一定所有學科都一樣,同一學科不同課型也存在著差異,在編寫時,也還要考慮到學生學情的差異,使導學案形式上豐富多彩,靈活多樣。
5.梯度化原則。問題的設置盡可能考慮到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淺人深,初中語文導學案的設計可以先從字詞預習開始,然后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進而深入把握課文中心,小臺階,低梯度,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調動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積極性。
6.創新性原則。編寫學案時,要強調內容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初中語文導學案的基本結構
1.學習目標及重難點。內容包括:課時數、課題名稱、學習目標及重難點。
2.學習準備。內容包括:基礎知識落實、學習方法指導、課文寫作背景、課文內容自主閱讀理解。
3.自主學習。主要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答案基本在課文中能夠找到,通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4.合作探究。與課文有關的一些比較難的核心問題,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這類問題一定要讓學生有話可說。
5.鞏固拓展。能夠鞏固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且注重題型和提問的方式變化多樣,或找與課文有關或有密切關系的美文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六、初中語文導學案編寫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1.學生資料使用多但是分散,學生選擇的能力和時間有限。
2.學生自主閱讀學習不是隨時有教師指導。
3.學生上課小組合作太空無實際內容,無交流碰撞火花。
4.教師集體備課前教案不統一,無交流前提,無討論基礎。
七、初中語文導學案的編寫及使用
1.學案的主要內容:一份規范的學案應包括八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法指導、知識鏈接、學習過程、歸納小結、當堂檢測、學習反思等。
2.學案編寫程序:學案編寫應充分發揮備課組集體備課的力量,為了確保學案編寫質量,可分五個步驟進行操作:①征詢:即教師獨立編寫學案之前,應先征求不少于3位同科教師意見;②編寫:教師獨立編寫學案初稿;③討論:學科組集體討論;④修改:教師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修改,并再次征詢同科教師意見;⑤定稿:教師根據集體討論結果和同科教師意見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