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偉
摘要:納稅自主權是美國政府在對小微企業納稅時所遵從納稅方式的一種選擇。納稅自主權的實施,有利地刺激了中小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從稅收實質上看,納稅自主權是一種靈活的稅收優惠政策,它實現從低納稅的原則,藏富于民的稅收政策。如把納稅自主權的選擇引入到現代職業教學中,有利于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激發其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納稅自主權;借鑒作用
一、納稅自主權的源起
“納稅自主權”是美國在1929年~1933年經濟大危機時期,羅斯福政府為刺激經濟復雜,減少財政“赤字”,消除經濟周期性波動,實現充分就業,盤活小企業的經營活動,給予小企業所得稅納稅方式選擇的稅收政策。即小企業可以選擇有利于自身經營發展的所得稅納稅方式,靈活選擇公司所得稅納稅方式,適用15%~39%的超額累進稅率;選擇合伙企業納稅方式,根據股東應得的份額并入股東的個人所得之中,按個人所得稅計算繳納,適用10%~35%的超額累進稅率。其目的是從低納稅,鼓勵小企業利用自身的資金流來實現經濟復蘇。
納稅自主權實施后,美國的小企業得到了稅收政策的支持,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順利消除了財政“赤字”。在后續多任政府執行該稅收政策,使眾多小微企業得到充足的資金積累,逐步從小微企業轉變成大的集團公司,稅收政策的格局也得到了好的改觀。納稅自主權優惠政策的實施,成為刺激經濟發展的一劑良藥。
2012年,奧巴馬政府針對小企業的發展,連續簽署了18項減稅方案。對納稅自主權的應用達到了極點,給小企業充足的選擇權來激活經濟,達到讓利小企業,藏富于民的最終目標。
二、納稅自主權的實施范圍
美國的納稅自主權實施與應用并不是漫無目的的。早期,主要是針對新興的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勞動密集附加值高的小企業及由婦女創立、退伍軍人創立、貧困地區創立的小微企業作為對象,實施納稅自主權優惠政策,目的是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中期,則側重技術密集型的小企業、技術創新型小企業、容納就業型小企業實行納稅自主權,目的是促進技術創新和改善就業現狀,降低失業率。后期,則大力發展科技型小企業,實現科技創新,對于創新能力充足,科技成果多的小企業除給予納稅自主權外,還給予其他稅收政策優惠,像蘋果、微軟等公司則是在納稅自主權的選擇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不斷創新壯大,成為科技創新型企業領域的拳頭集團。2012年以來,奧巴馬政府則把納稅自主權的實施范圍擴大到所有的小微企業,使這種稅收優惠政策得到普及,為后經濟時期的小微企業復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納稅自主權的選擇是一項持續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必須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保護它的實施,美國則在《復興經濟法》、《小企業法》中得以立法保護。小微企業在其經濟活動期內,可一直選擇合伙企業的納稅方式不變,直到企業選擇公司納稅為止,這種持續性有利于企業經營的穩定。
三、納稅自主權對我國小微企業稅收政策的借鑒作用
我國經濟進入后經濟時期,小微企業的發展呈現井噴之勢,但經歷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后,小微企業發展出現了較大的跌宕變化,即變得理性又變得壯大,對GDP的貢獻進到不可忽略的作用。借鑒美國在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眾多政策中,納稅自主權是一項可選之路,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點。
1. 支持技術創新
借鑒蘋果、微軟等企業發展之路,在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其資金運作靈活,經營目標明確,收益效益相對明顯的特點。采用相對靈活的納稅方式是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勵。特別是對于當前我國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的發展更適合此方法。由于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在科技創新階段具有資金流動大、投資多,極易發生資金斷鏈。納稅自主權的靈活選擇可以直接進行稅前資本扣除,減少應納稅款間接地轉移到小微企業的投資中,形成資金轉移性投資,不但可以保證稅收優惠的政策性、持續性,也保證了稅收優惠的間接扶持性。
2. 有利于引導產業結構升級
借鑒美國初期納稅自主權的應用,納稅自主權是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集約型企業轉型的演進過程。這種演進的目的是通過稅收政策的優惠引導小微企業的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產業技術創新,保證產業間的持續、協調發展,使產業結構整體素質和效益向更高層次演進。產業結構優化的結果則是用最小的資源和能源,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目標。同時,產業結構的升級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手段。
3. 對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實施提供政策參考
當前,我國的稅制改革已進入結構性減稅的關鍵期。結構性減稅的目的是實現稅收公平,調整稅收政策的持續性、做到稅負合理、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最終實現藏富于民,富國富民的中國夢。結構性減稅從2009年增值稅全面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營改增做試點開始,逐步顯現出它的優惠于企,讓利于民的效果。納稅自主權的實施是踐行結構性減稅的一種新舉措,在鼓勵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創新發展,轉變結構,完善間接減稅制度,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資源配置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四、納稅自主權的應用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納稅自主權的選擇可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稅負負擔,但其在稅務會計及其稅法教學中,則有三個作用。
1. 從法理上看,適應教學。稅務會計與稅法則是從課稅的體系上進行標準化理論研究,從稅源結構及納稅方法和程序上進行稅收規范,保證稅收的正常征繳及其減免。而納稅自主權的選擇,則是從鼓勵自主型企業發展的角度上來研究稅收優惠,保證企業在受到經濟環境的震蕩下采取的保障經濟增長,適度政府補貼的應對措施。假定把其方法應用到教學中,從推進小微企業發展的角度和稅收法理上分析,有利于以會計利潤為基礎進行稅收調整,既調整了企業會計利潤,又同時保證了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在不違背以稅法為基準的納稅調整規則中,實行稅法教學,也促進了學生對稅法實務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對激發當代大學生的創業激情,起到積極和正能量的引導,但其前提是在稅法優惠的保障下進行。
2. 從實際稅收操作上,有利于小微企業的稅負降低。靈活的稅收策略可有力地推動稅制的改革,為結構性減稅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持。特別是會計大數據運用的今天,對于固定資產納稅新政的實施,更有助于小微企業靈活實現納稅選擇權,以會計大數據作為納稅調整,實現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教學,合理地籌劃小微企業稅負,解困小微企業的稅負負擔。在教學中,可以從不同的優惠政策上實行合理籌劃稅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明晰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是立體式、多角度的,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3. 從納稅自主選擇權的實施上看,對稅法教學有一定的影響。原因是教學中所采用的納稅從一般性規律進行稅務處理,沒有涉及到減、免、抵等稅收優惠政策的深入性教學。假定把此種方法應用到教學中,極易產生對納稅一般規律的影響,有助于企業資格確立中實行歸避性處理。
總之,納稅自主權的選擇是一種新稅收優惠措施,正確運用它,則可對后經濟時代的發展起到推動。否則,產生偷稅、漏稅等規避現象,嚴重時能制約稅制改革。但是,納稅自主權的選擇一定要與經濟發展速度、企業素質相適配作為保障前提。
參考文獻:
[1]肖太壽.小微企業財稅扶持政策研究[M].中國市場出版社,2014.
[2]劉金玲.經濟轉型期的稅收政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