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玲
摘 要: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既能改善人們生活質量,提高設計水平,又能為人們創造綠色美好家園。為落實生態理念,設計中應采取有效對策,應用天然材料、注重環保設計、維持場地原貌并保持生態平衡、開發利用新能源。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生態理念;環保設計;新能源
環境污染是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為降低環境污染,為人們日常生活營造良好的生活氛圍,環境藝術設計中落實生態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這樣不僅能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還能改善人們生活的質量,為人們營造綠色環保的美好環境。為此,環境藝術設計時應該落實生態理念,促進設計水平提高,改善人們生活環境。
1.生態理念的概念及作用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增強和生活質量提高,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它對促進設計水平提高,改善人們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1)概念。生態理念是指在完成設計任務的前提下,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降低環境污染和破壞,推動環境藝術設計朝著良性方向發展。它是隨著設計經驗總結和人們環保意識增強而出現的理念,具有高效性、持續性、多樣性、循環性的特點,對環境藝術設計產生積極作用。
(2)作用。環境藝術設計中,落實生態理念具有積極作用。它能順利完成設計任務,降低對周圍環境帶來的破壞程度,促進設計水平提高。同時還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推動設計工作順利進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生態機制良好循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設計綜合效益。從而達到美化環境,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的目的,因而越來越受到重視,其應用也變得更加廣泛。
2.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及其應用
盡管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設計人員對此不重視,未能嚴格落實各項要求。為轉變這種情況,設計過程中應該改進和完善對策,促進設計水平的提高。
(1)應用天然材料。落實生態理念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根據設計工作需要,實現對天然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為此,設計工作者應該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詳細和全面地了解各種天然材料的造型、用途、性能等,然后根據設計需要合理采用。例如,具有清淡香味的樹木可以大量種植用來綠化,營造靚麗舒適的環境,既不破壞周圍環境,也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時要合理利用天然材料,節約資源能源,落實生態理念,提高設計水平。
(2)注重環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牢固樹立環保設計理念,這樣不僅能營造更為舒適的環境氛圍,還有利于促進設計水平提升。當今世界,環保設計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理念成為一種趨勢和必然,這是每個設計工作者應該關注和重視的內容。因此,要將環保設計落實到設計工作中,促進資源能源得到有效利用,節約資源,改善周圍生態環境,推動設計水平提升和周圍環境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講,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低碳生活的要求,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將節能和綠色環保作為設計目標和追求,盡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促進環境藝術設計水平提高。
(3)維持場地原貌。設計過程中盡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破壞,保持原地原貌,實現有效保護周圍生態環境的目的。例如,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實現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再生,節約資源,降低能源消耗,減少廢棄物產生,取得更好的環境效益。某些地方環境藝術設計時,將人工濕地系統的污水,注入部分厭氧池、植物塘、養魚塘等,讓污水變清,避免污染水資源,還保持場地的原貌,取得更好的設計效果。
(4)保持生態平衡。生態設計理念要求保持生態平衡,盡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破壞,保持生物物種多樣性,促進資源能源有效利用。工業和社會發展不可避免對周圍環境帶來破壞,環境藝術設計時要綜合考慮這些問題,采取有效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手段,對遭到破壞的環境進行有意識地補償和恢復。例如,對廢棄地、垃圾場等遭到破壞的地方,用生態方式促進環境恢復,通過植物種草、美化環境等方式,讓這些遭受破壞的環境恢復原貌,保持場地內生態平衡,完善場地內的生態系統,為人們營造舒適的環境氛圍。
(5)開發利用新能源。生態設計要求合理采用科學技術手段,減少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資源能源的利用,使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陽能蓄熱,保證自然通風,合理利用地熱能采暖和供熱,這是環境藝術設計中對新能源進行有效利用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太陽能的光和熱,實現對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利用沼氣 能、垃圾焚燒的余熱等,達到美化環境,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們生活環境的目的。
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應用具有重要作用。它尊重自然,倡導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作為設計工作者應該站在全新的生態審美角度,合理應用各種手段,促進設計水平提高,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減少甚至避免對周圍環境破壞,為人們創造綠色美好家園。
參考文獻:
[1]王 萍.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問題[J].設計藝術研究,2013,03(05):51—54.
[2]徐竟園.淺析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J].赤子(上旬刊),2015(10).
(作者單位: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