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葉露生和汪立三根據陜北民歌《藍花花》分別改編而成的兩首鋼琴曲《藍花花的故事》、《蘭花花》從速度、節奏、力度、旋律、調性、和聲、織體、發音法、特性及情調、曲式這十個方面進行對比研究,以深入細致的探求兩首鋼琴曲的風格,準確地把握兩首曲目的演奏。
【關鍵詞】鋼琴曲;《蘭花花》;《藍花花的故事》
一、關于民歌《藍花花》
陜北民歌種類很多,其中有四季歌、五更調、酒歌、勞動號子、陜北套曲等,以小調和信天游為主。《藍花花》就是陜北“信天游”中流傳較廣的一首,曲調高亢悠揚、開闊有力、節奏舒緩自由,極具地方特色。它以優美舒展的音調,淳樸感人的語言,塑造了一個熱愛生活,向往純真愛情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農家女藍花花的形象,鞭撻了封建買辦婚姻對婦女的摧殘和迫害,同時也高度贊揚了蘭花花勇于沖破封建傳統禮教,大膽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
二、關于《藍花花》與《蘭花花》
多年來,有關《藍花花》的歌名,建國前出版的刊物,建國初期、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民歌集及一些理論書刊等,都正確使用《藍花花》的歌名。不知從何時起,出現了《蘭花花》,這其中有以下幾種原因:由于“藍”字與“蘭”字同音,人們習慣地用了“蘭”字;“藍”字沒有簡化字,筆畫較多不好寫,“蘭”字筆畫少好寫,人們自然就用了這個簡化字;也有人錯誤地認為“蘭”就是“藍”的簡化字。其實,“藍”是代表顏色,“蘭”是“蘭”的簡化字,是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和“藍”字沒有任何聯系,所以“藍”和“蘭”是同音不同字,不能用錯 。鋼琴曲無論是“藍花花”還是“蘭花花”,都是以陜北民歌《藍花花》為素材改編而來的,兩曲旋律等同。
三、關于鋼琴曲《藍花花的故事》和《蘭花花》
(一)葉露生《藍花花的故事》
葉露生的《藍花花的故事》是將原陜北民歌《藍花花》主題移植過來,改編出具有一定規模的、類似鋼琴獨奏曲的變奏曲。在六次變奏中,對主題進行“自由變奏式”的發展和擴充,并根據表現內容附加每次變奏的標題,形成一首具有一定敘事性的變奏曲。
(二)汪立三《蘭花花》
這是汪立三先生于1952年根據陜北民歌《藍花花》改編的一首鋼琴曲,作品短小但是十分精彩。全曲在大的結構上可以看成是帶再現的三部曲式附帶一個小小的尾聲。但是從材料的角度上看,除了在第35-43小節引入了一個新材料外,其他的段落均是按照變奏的方式,將主題一步步深化發展而來。
四、鋼琴曲《藍花花的故事》和《蘭花花》的風格對比
下面就鋼琴曲《藍花花的故事》和《蘭花花》從音樂風格的十要素進行對比:
(一)速度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
1-16小節(藍花花)為慢板,表現藍花花淳樸的形象。17-25小節(說媒)為中板,速度較快,體現藍花花焦急復雜的內心活動。26-41小節(迫婚)慢板,體現出藍花花的悲痛與掙扎。42-49小節(禿墳)也為慢板,體現了周老猴子的丑惡嘴臉和藍花花內心的陰郁沉悶。50-57小節(反抗)速度較快,表現出藍花花的抵抗情緒。
蘭花花:
1-8小節為自由板,展現了蘭花花的淳樸形象。9-16小節為行板,15小節漸慢后又恢復原速,對蘭花花的形象進行了加深。17-34小節速度為80拍,表現了蘭花花和情哥哥自由生活的場景。35-43小節為莊板,速度80拍,43小節漸慢。44-61小節速度為126拍,較快,體現了蘭花花的吶喊、掙扎、反抗。62-74小節速度為96拍,表現出蘭花花激動的心情和堅強的性格。
可以看出《藍花花的故事》為了表達不同的故事內容和情感,運用了多種速度,而《蘭花花》的速度變化相對較少。
(二)節奏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
3-4小節出現附點和切分節奏的變化,形象的比喻了藍花花的性格特征。17-25小節右手都為十六分音符,體現藍花花的內心焦急不安。42-49小節出現一連串八度琶音的四分音符,體現藍花花內心沉悶。58-82小節又出現連續的十六分音符,抒發了藍花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蘭花花:
3-4小節右手出現附點和切分節奏,表現了蘭花花的性格特征。9-16小節伴奏使用切分節奏,左手的伴奏織體由大切分變成了小切分,形成節奏上的推動,加深對蘭花花的印象。17-34小節右手變為八度的八分音符,左手加入了小切分節奏。44-61小節右手運用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57小節加入了五連音,節奏歡快,體現了蘭花花的吶喊、掙扎、反抗。62-74小節運用了切分節奏,表現出蘭花花激動的心情和堅強的性格。
《藍花花的故事》和《蘭花花》的節奏都來源于民歌《藍花花》的原素材節奏,以切分、附點和連續的十六分音符來表現曲目的風格。
(三)力度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
1-16小節(藍花花)為mf,表現藍花花淳樸的形象。17-25小節(說媒)為mf,體現藍花花焦急復雜的內心活動。26-41小節(迫婚)為mp,體現出藍花花的悲痛與掙扎。42-49小節(禿墳)為f,體現了周老猴子的丑惡嘴臉。50-57小節(反抗)為ff,表現出藍花花的抵抗情緒。58-82小節(自由)力度漸強,表現出藍花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73-76小節用了三個力度記號,為f-p-mf,強弱力度層次明顯。
蘭花花:
1-8小節為p,展現了蘭花花的淳樸形象。9-16小節為mp,對蘭花花的印象進行加深鞏固。44-61小節為ff,52小節sf,體現了蘭花花的吶喊、掙扎、反抗。62-65小節為mf,與前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再現主題。69-78小節為mf,表現出蘭花花激動的心情和堅強的性格。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藍花花的故事》和《蘭花花》的強弱對比都很明顯,而且是強弱交替出現,從而更能清晰地表現原作品要表達的情緒。
(四)旋律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
1-16小節(藍花花)是整部作品的主題旋律,旋律優美,體現了藍花花的淳樸。17-25小節(說媒)旋律以十六分音符出現,體現藍花花焦急復雜的內心活動。26-41小節(迫婚)右手旋律用弱位置出現,體現出藍花花的悲痛與掙扎。42-49小節(禿墳)旋律色彩有了鮮明的變化,體現了周老猴子的丑惡嘴臉和藍花花內心的陰郁沉悶。50-57小節(反抗)上面的聲部依然體現主旋律,左手旋律低八度。體現藍花花對現實生活極為不滿的抵抗情緒。58-82小節(自由)旋律自由舒暢。表現出藍花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蘭花花:
1-16小節是整部作品的主題旋律,旋律流動優美,琴聲八我們帶到遙遠的陜北高原。17-43小節旋律流暢,描述了蘭花花和情哥哥自由生活的場景。44-74小節為再現部,旋律與第一段相同,描述了蘭花花逃婚與情哥哥重逢后悲喜交加的心情。75-88小節旋律柔和,以悲劇結局。《藍花花的故事》的旋律主要運用了民歌《藍花花》的旋律素材,而《蘭花花》還在 44–61 小節增加了新鮮旋律,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五)調性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主題為d羽五聲調式,42-49小節為G大調,50-57小節為d小調,58小節到結束為d羽五聲調式。蘭花花1-25小節為d羽五聲調式,28-30小節為g羽五聲調式,31-44小節為c羽五聲調式,45-48小節為d羽五聲調式,49-52小節為c羽五聲調式,53小節到結束為d羽五聲調式。可以看出《藍花花的故事》和《蘭花花》在調性上都有變化,但開始和結束都在d羽五聲調式上,與民歌《藍花花》相同,從而更能再現原作品的內涵和情感。
(六)和聲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
1-4小節左右手都為主旋律;5-8小節右手繼續進行主旋律,左手為三度音程,來表現藍花花淳樸的形象;9-16小節左右手交替進行主旋律,表現出藍花花和情哥哥輪唱山歌的情景。17-41小節左手以暗淡色彩的和聲進行,并運用了小二度的和聲色彩,體現了藍花花內心的凄苦和對生活的無奈。42-49小節運用了大小七和弦,表現了周老猴子的人物形象。50-57小節和弦進行轉位,體現了藍花花的勇敢與追求自由的情緒。58-82小節運用主和弦和屬和弦交替出現和聲效果,烘托出藍花花最終以自己敢愛敢恨的精神戰勝了封建社會對自己的不公。
蘭花花:
1-8小節左手鋼琴伴奏織體采用簡單的和聲,結束在d小調主和弦上,表現出對主人公蘭花花純真的性格。36-43小節,36小節運用了屬七和弦及小二度音程,產生厚重的音響效果。75-88小節為尾聲,低音旋律起于79小節,結束于d小調主和弦上。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鋼琴曲《藍花花的故事》由七部分構成,主要通過每段音樂前的文字小標題、速度的變化以及非三度疊置和聲來加強敘事性;而《蘭花花》的和聲變化較少。
(七)織體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
1-4小節左右手都為主旋律,5-8小節右手繼續進行主旋律,左手為三度音程,來表現藍花花淳樸的形象。9-16小節左右手交替進行主旋律,表現出藍花花和情哥哥輪唱山歌的情景。21-41小節左手聲部先以一個四分的小三度音程和兩個八分的五度音程進行四小節,右手旋律聲部進行休止,體現出藍花花的悲痛與掙扎。42-49小節采用了八度琶音的形式奏出主題,表現了周老猴子的人物形象。50-82小節底下兩個聲部做八度音程下行的跳進,體現藍花花對現實生活極為不滿的抵抗。
蘭花花:
1-16小節主要以右手的旋律為主,左手采用半分解和弦和分解和弦進行伴奏,表現出藍花花的淳樸。17-35小節右手采用分解和弦的伴奏形式,描述了蘭花花和情哥哥自由生活的場景。44-60小節左手采用雙音音節做伴奏,體現了蘭花花內心的吶喊、反抗。61-64小節左手為半分解和弦65-67小節為分解和弦,表現出蘭花花激動的心情和堅強的性格。74-77小節左手采用柱式和弦
通過對兩首作品的織體進行對比可以看出《藍花花的故事》和《蘭花花》都具有豐富的織體,更準確地表現了作者賦予的情感。
(八)發音法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1、2、4、7部分為連奏,描寫了藍花花的淳樸,體現出藍花花的悲痛與掙扎和藍花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3、5、6部分為斷奏,體現了藍花花焦急復雜的內心活動和周老猴子的丑惡嘴臉以及藍花花對現實生活極為不滿的抵抗情緒。
蘭花花全曲都為連奏,體現了全曲的歌唱性。
通過對兩首作品的發音法進行對比可以看出《藍花花的故事》的連奏部分體現了藍花花的淳樸、悲痛、掙扎等心理活動,斷奏部分是尖銳、緊張、不安的,而《蘭花花》全曲連奏更能體現作品中的各種情感。
(九)特性及情調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第一部分為抒情的,第二部分為優美的,第三部分為焦急的,第四部分為痛苦的,第五部分為絕望的,第六部分為堅決的,第七部分為充滿希望的。
蘭花花第一段(呈示部)為抒情的,第二段(展開部)為復雜的、糾結的、悲傷的,第三段(再現部)為抒情的。通過對兩首作品的特性及情調進行對比可以發現《藍花花的故事》傾向于敘事性,而《蘭花花》更傾向于抒情性。
(十)曲式對比
藍花花的故事為變奏曲式,蘭花花為帶再現的三部曲式
通過對兩首作品的曲式進行對比可以看出《藍花花的故事》為變奏曲式,主要進行敘事;《蘭花花》是帶再現的三部曲式,主要進行敘事和感情的抒發。
五、總結
這兩首鋼琴作品以民歌《藍花花》為素材,以旋律的歌唱為音樂內容和表現中心,所以在演奏時一定要通過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用內心的感覺去演奏,去表現情感的細微變化,并將這一切展現出來,使鋼琴藝術真正地融人中國音樂文化。一個演奏者不僅要具備駕馭作品的能力,還要在學習和實踐中注重內心對音樂的感悟,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豐富對樂曲的想象力,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力,使演奏效果扣人心弦、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孫韶.是《藍花花》,還是《蘭花花》?[J].各界導報,2007.
[2]畢冬梅.鋼琴作品《蘭花花》的和聲風格與演奏技巧分析[J].濟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4,09.
[3]馮娜娜.淺談鋼琴曲《蘭花花》的演奏[J].音樂大觀,2012,4,15.
[4]李文紅.淺析由陜北民歌《蘭花花》改編的兩首鋼琴曲[J].鋼琴之聲,2009,1,23.
[5]胥必海.鋼琴曲《蘭花花》主題二首之比較研究[J].音樂探索,2009,12,25.
作者簡介:魯建東(1976—),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碩士,講師,男,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