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國濤 陳杰



摘 要: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是沈陽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核心內容,對于促進沈陽市經濟增長,引領工業轉型升級有著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沈陽市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產出表為基礎,運用投入產出分析法,對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關聯效應進行比較分析。通過研究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及其分行業的產業關聯關系變動,提出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 投入產出分析 產業關聯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2-026-03
當前世界經濟呈現出“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的發展趨勢,服務業的發展成為了加快經濟增長,優化產業結構和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更為顯著,已經成為許多發達國家的支柱型產業。生產性服務業貫穿于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與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較強的關聯效應。這種關聯效應隨著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學者的普遍關注。Se Hark Park{1}基于1975年和1985年的投入產出表,通過依賴度測算了亞洲八大國家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關系。劉書翰等{2}依據1997、2002和2007年的中國投入產出表,分析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的產業關聯。林秀眉等{3}利用東北三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產出表,對該地區的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關聯效應進行了比較。
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對于認識生產性服務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關于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關聯研究還比較少。沈陽市作為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其產業的發展對周邊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能力。自中央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沈陽市一直面臨著老工業基地改造,制造業轉型和升級的壓力。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粘合劑”,是制造業產業升級和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支撐力量,對于優化沈陽市產業結構,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中心城市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基于上述考慮,本文以沈陽市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產出表為基礎,對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關聯效應進行比較分析,從中得出相應的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選取
(一)研究方法
投入產出分析法由美國經濟學家里昂惕夫提出,主要是通過編制投入產出表及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反映出國民經濟系統內各個部門或產業間的相互聯系。本文選取直接消耗系數、中間投入率、中間需求率、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五個指標對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關聯效應進行分析。
1.直接消耗系數。該系數反映了部門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關系的強弱,其計算公式為:
aij=xij/Xj
其中:Xj是j部門的總投入,xij是j部門生產中消耗的i產品的數量,aij表示生產單位j產品對i產品消耗的價值量。直接消耗系數越大,產業間的依賴程度越大。
2.中間投入率。中間投入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j部門的中間投入與總投入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L■=■X■■X■+Nj
其中:xij是中間投入,Nj是增加值。中間投入率越高,說明該產業的附加值越低。
3.中間需求率。中間需求率是指國民經濟各產業對第i產業的中間使用量與該產業總使用量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L■=■X■■X■+Y■
其中:Yi是i產業的最終使用量。中間需求率越高,說明該產業越具有中間產品的性質,對其他產業的影響力和制約性越強。
4.影響力系數。影響力系數表示某一產業的最終產品變動對國民經濟各產業所產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Fj=■bij1/n■■bij
其中:分子為里昂惕夫逆矩陣的列和,分母為該逆矩陣列和的平均值。影響力系數大于、等于或小于1,表明該產業的影響力超過、等于或小于社會平均水平。影響力系數越大,說明該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越大。
5.感應度系數。感應度系數表示國民經濟各產業均增加一單位最終使用時,某一產業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Ei=■bij1/n■■bij
其中:分子為里昂惕夫逆矩陣的橫和,分母為該逆矩陣橫和的平均值。感應度系數大于、等于或小于1,表明該產業的感應度超過、等于或小于社會平均水平。感應度系數越大,說明該產業受其他產業的推動作用越大。
(二)數據選取
關于生產性服務業的具體分類,目前在學術界上尚無統一的標準,各國學者或組織都有不同的理解。Coffey{4}認為生產性服務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被企業和組織消費的服務企業,包括會計、廣告、計算機應用服務、科學技術服務、管理咨詢、法律服務、投資服務、金融保險和房地產等;李江帆{5}等總結國外生產性服務業的相關研究,指出生產性服務業包括批發零售業、交通業、通信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商務服務業。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將生產性服務業界定為交通、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信息服務和軟件業、金融保險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本文在總結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考慮沈陽市產業發展的時間情況和數據的可得性,并結合沈陽市統計年鑒產業劃分目錄,將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劃分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本文所用基礎數據來源于沈陽市2007年與2012年42個部門的投入產出表,其中2007年的投入產出表第三產業有16個部門,而2012年第三產業則有14個部門,兩表的主要差別在于服務業中若干部門的變化。為便于研究,本文對兩個投入產出表通過同類合并的方式進行調整,將沈陽市國民經濟劃分四大產業部門,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
二、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概況
(一)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通過對比2007年和2012年沈陽市四大產業增加值的變化(見表1),從增加值總量來看,第一產業增長了1.90倍,第二產業增長了2.42倍,生產性服務業增長了1.70倍以及其他服務業增長了1.84倍,四大產業的增加值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產業規模提升顯著,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從2007年的978億元到2012年的1659億元,產業規模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僅次于第二產業。從增加值占GDP比重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變化不大,第二產業增加值所占比重上升幅度較大,達到7.76%,表明第二產業對沈陽市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得到增強。服務業增加值所占比重明顯下滑,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所占比重下降幅度做大,達到5.23%,表明生產性服務業對沈陽市經濟發展的貢獻能力大為減弱。
總而言之,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增加值總量雖然有較大的提高,但是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卻沒有增加,反而大幅下降,說明生產性服務業在沈陽市國民經濟行業的地位有所降低,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能力顯著減弱,生產性服務業已經成為制約沈陽市經濟增長的瓶頸產業。
(二)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結構特征
從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來看(見表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所占服務業的比重變化較小,只有0.31%的略微增長;批發和零售業所占比重則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達到10.55%,增長速度最大。流通性產業所占服務業比重的增加,表明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重上升。金融業所占服務業的比重增長了6.74%,表明資本密集型產業有所發展;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等行業所占服務業的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以這三個產業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出現萎縮,對服務業發展的貢獻能力大為減弱。上述分析結果表明,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大部分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所占比重偏低。
三、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關聯分析
(一)直接消耗系數
從生產性服務業對其他產業的依賴程度來看,生產性服務業對第一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增加,表明生產性服務業對二者的依賴程度增強。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的直接消耗系數最低,表明生產性服務業對農業的拉動作用最小且略有增強;生產性服務業對其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數增加,表明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內部的中間投入加大,自身消耗的能力增強,進一步說明了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所占比重增大。生產性服務業對第二產業和其他服務業的直接消耗下降,對第二產業和其他服務業的依賴程度減弱。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對第二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下降最大,達到0.06,幾乎是生產性服務業對其他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下降的3倍。生產性服務業對第二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大幅下降,表明生產性服務業對第二產業的依賴程度減弱,對第二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下降。
從其他部門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賴程度來看,第一產業和其他服務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下降,表明第一產業和其他服務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賴程度減弱,相應的拉動作用下降;第二產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增加,表明第二產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賴程度增強,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拉動作用有所提高。
(二)中間投入率和中間需求率
依據胡曉鵬{6}等學者研究,將中間投入率大于0.5的產業定為“低附加值、高帶動型”行業,小于0.5的定為“高附加值、低帶動型”行業。從表4可知,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在2007年屬于“低附加值、高帶動型”行業,在2012年屬于“高附加值、低帶動型”行業。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中間投入率小幅下降,表明其產業附加值率略微增加,
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中間需求率均高于0.5,且該產業的中間需求率在2012年較2007年增長了近1倍,更能體現出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中間產品的屬性,既表明了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對其他產業的影響力和制約性有了極大的增強,也說明了生產性服務業正成為沈陽市的基礎性產業之一。
(三)產業波及效果分析
從生產性服務業整體來看,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均小于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落后于工業。在影響力方面,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小于1低于全部產業的平均水平,且該系數有所下降(見表5),說明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減弱。在感應度方面,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感應度系數小幅增加,并在2012年突破1,高于社會平均水平,一方面說明了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發展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受其他產業的制約作用在增強,其產業獨立性降低,該產業受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增強。
通過比較兩種系數可知,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要低于國民經濟發展對它的推動作用,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沈陽市經濟發展的瓶頸產業和制約因素。沈陽市應該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健康、穩定而快速的發展。
從生產性服務業的分行業來看,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所有分行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均小于1,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在影響力方面,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以及租賃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均增加,表明這三個行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和科學研究以及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的影響力系數均下降,表明這些產業對沈陽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減弱。在感應度方面,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與金融業的感應度系數增加,說明這兩個行業受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增強,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感應度系數增幅最大,表明該產業對國民經濟運行的支撐作用明顯;其余四大行業的感應度系數均下降,表明這些行業受社會發展的制約作用減弱,受沈陽市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下降。
比較分行業的兩種系數可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系數增加,且影響力系數要低于感應度系數,表明交通、倉儲和郵政業在推動沈陽市經濟增長的同時,受社會發展的制約性得到了加強,需要優先發展該產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業和軟件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增加,感應度系數下降,且影響力系數高于感應度系數,表明這兩個行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大于受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沈陽市應該加大發展力度。金融業的影響力系數下降,感應度系數增加,且系數相差較小,表明金融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略低于國民經濟對其的推動作用,沈陽市應積極發展金融業;其余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均下降,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減弱,沈陽市應降低扶持力度。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結論
1.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在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產業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并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說明生產性服務業成為了沈陽市經濟增長的瓶頸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對第二產業的依賴程度下降,而第二產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賴程度增加,說明生產性服務業與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不匹配,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較多,信息、科技等行業比重較小,對沈陽市制造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作用不大。
2.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在2012年屬于“高附加值、低帶動型”行業,在2007年則為“低附加值、高帶動型”行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附加值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該產業向具有原材料基礎性產業性質的產業類型發展。
3.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與感應度系數均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其影響力系數降低,感應度系數增加,且影響力系數低于感應度系數,說明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存在發展瓶頸,沈陽市應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4.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細分行業中,交通運輸業的影響力系數與感應度系數均大幅增加,說明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對沈陽市經濟發展的影響較大,需要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以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增加,感應度系數下降,表明這些行業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高于受其他產業的推動作用,沈陽市應加大發展力度;金融業的兩種系數差別較小,沈陽市應積極發展金融業。
(二)對策建議
1.大力扶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其他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的互動融合。生產性服務業作為制造業發展的“粘合劑”,對于制造業產業轉型或結構升級有著較強的促進作用;制造業也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依賴部門,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的相關服務可以有效的提升制造業的生產效率。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發展有利于促進沈陽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沈陽市產業的發展活力。
2.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的法律法規,消除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因素,積極引入和強化市場競爭。沈陽市應加快對壟斷性行業的改革力度,放寬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管制,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沈陽市國有企業改造,提高市場競爭程度,推動沈陽市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升級。
3.優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內部結構,有側重點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沈陽市應該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信息服務業、金融業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帶動輻射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行業。加大對物流業的支持力度,抑制該產業的瓶頸制約作用,提高競爭力;加大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推動該產業的快速發展;發揮沈陽市金融業的優勢,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建立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務市場,促進沈陽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本文為2015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遼寧省物流產業效率提升對策研究(2015LSKtjjx-27)]
注釋:
{1}Se Hark Park.Intersect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New Evidence from selected Pacific Basin Countries[R].ASEN Economic Bulletin.1999(3)245-263
{2}劉書翰,張瑞,劉立霞.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的產業關聯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0(6)65-74
{3}林秀眉,臧霄霸.東北三省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關聯關系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2(5)85-91
{4}Coffey W.J.The Geographies of Producer Services [J].Urban Geography,2000,21(2)170-183
{5}李江帆,畢斗斗.國外生產服務業研究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11)39-40
{6}胡曉鵬,李慶科.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共生關系研究-對蘇、浙、滬投入產出表的動態比較[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2)33-46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遼寧沈陽 110159;作者簡介:紀國濤,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陳杰,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