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夏薇
摘 要: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并沒有對競爭理論進行系統的論述,但是競爭理論卻貫穿于整個《資本論》,貫穿于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論述中。文章從競爭的概念、目的、分類、手段、作用等五個方面分析了《資本論》中的競爭理論。尤其是關于競爭手段的論述,提出了新觀點:以資本周轉時間為出發點,從生產時間與流通時間兩個方面論述了競爭手段。最后結合當前實際,探討了《資本論》競爭理論對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資本論 競爭理論 競爭手段
中圖分類號:A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2-034-02
一、概述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并沒有對競爭理論進行系統的論述。但是,關于競爭的概述卻貫穿于《資本論》,貫穿于整個資本主義生產過程,貫穿于馬克思的價值論及其剩余價值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不止一次談到,競爭就是“使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對每個資本家起作用?!贝颂幍膬仍谝幝杉粗甘S鄡r值規律,而競爭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迫使資本家將剩余價值再投資于商品生產,改進機器設備和技術,提高生產率,使資本家個別的勞動時間,小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單個資本家就會獲得超額剩余價值,從而達到其生產目的。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多次提到競爭的外在強制規律作用,他認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得以實現和維持的手段,靠得正是競爭。
資本主義競爭的基本規律,“即調節一般利潤率和由它決定的所謂生產價格的規律,就是建立在商品價值和商品成本價格之間的這種差別上的,建立在由此引起的商品低于價值出售也能獲得利潤這樣一種可能之上的。”但是,通過競爭,體現不出一種價值規定,即支配著所有生產運動的規定。通過資本家之間的競爭,商品價格往往表現為生產價格,似乎違背了價值規律,競爭中資本家的一切表現、資本生產中的一切現象,似乎都和價值規律相矛盾,因此,馬克思認為,“在競爭中一切都顛倒地表現出來?!?/p>
二、競爭的目的
競爭的目的就在于獲取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資本的內在本性是增值,競爭發生在資本家運作資本的所有環節,也就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所有環節,因此競爭是服務于資本內在本性的,也就是說,競爭是資本家之間爭奪有限資源,擴充自己資本量所采取的手段。因為資本的內在本性是增值,資源是有限的,因此資本家就必須通過與其他資本家競爭,為自己牟取更多利益,即獲得更多剩余價值。
三、競爭的分類
1.競爭可以分為部門內部的競爭和部門之間的競爭。部門內的競爭,形成相同的市場價值和市場價格。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資本主義生產的平均利潤率,從而形成生產價格。在生產同種產品的部門內部,每個企業都想擴大本企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因此都會努力采取新的生產技術,改善管理方式,以此來降低成本,從而整個部門內部,生產該產品的成本價格逐漸降低,不同的個別價值也逐漸均衡為相同的社會價值。由于資本有機構成不同,不同的部門存在著高低不同的利潤率。每個部門都想占有更有利的生產場所,從而進行資本積累,不斷獲取剩余價值,因此展開激烈的競爭。由于資本的逐利性質,利潤率低的部門的資本,會逐漸轉移到利潤率高的部門。這樣,被轉移部門的資本越來越多,利潤率會趨于下降;轉移部門的資本逐漸變少,資源變得稀缺,利潤率會上升。當雙方的利潤率相同時,資本停止轉移。
2.競爭還可以分為資本家之間的競爭,以及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競爭。資本家之間的競爭,無非就是通過各種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以使自己攫取更多的剩余價值。為了個人利益,資本家之間是不講情義的,他們之間的利益是對立的,“在他們的競爭中表現出彼此都是假兄弟”,但是,當面對工人階級的時候,資本家“卻結成真正的共濟會團體”。這很好理解,資本家與工人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兩大階級,資本家為了其目的,“根本不關心工人的健康和壽命”,這與個別資本家的善意或惡意無關,而是競爭驅使他們這樣做。
3.競爭同樣可分為生產者之間的競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競爭,以及消費者之間的競爭。由于社會分工,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互相對立,“他們不承認任何別的權威,只承認競爭的權威”。商品生產者之間,會通過改善生產技術、采用新設備、減少資本周轉時間等方法來提高生產率,或者會采用降低生產費用、改變銷售策略、提高自身信用度的創新方法來提高消費者的認同感,從而提升其商品的市場占有率,以獲取更多的剩余價值。甚至,商品生產者會通過延長工人的勞動時間、壓榨工人勞動工資、詆毀競爭對手等不正當的方法來競爭。
商品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在達成交易時存在著斗爭?!靶螒B變化W-G和G-W,是買者和賣者之間進行的交易;他們達成交易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因為在這里進行著斗爭?!鄙唐飞a者欲完成W—G的轉變,在這種狀態過程中,需要花費時間以及消耗勞動力,還需要發生儲備費用,但是卻并不創造價值,因此生產者想要盡可能快的完成資本形態的轉變,從而節省流通費用,提高利潤率。而消費者購買商品,只需承擔商品價值,同時也并不想G—W的過程轉變得很快,他會花費足夠多的時間挑選能給自己帶來效用最大化的商品。他們“每一方都想占對方的便宜,生意人碰在一起,就像‘希臘人遇到希臘人就發生激戰一樣?!?/p>
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的競爭,多體現為當消費者與生產者競爭時處于劣勢一方的情況下。因為,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的一方,劣勢群體中的個人,往往“不顧自己那群競爭者,而且常常直接反對這群競爭者而行動”,而處于優勢的生產者,“則或多或少地始終作為一個團結的統一體來同對方相抗衡”。因此,生產者會統一提高商品銷售價格,消費者之間就會展開激烈的爭奪。
四、競爭的手段
1.縮短資本生產時間??s短資本生產時間,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生產商品所需要的費用,提高商品利潤率。每個資本家都希望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商品變得更便宜。“競爭斗爭是通過使商品便宜來進行的。在其他條件不變時,商品的便宜取決于勞動生產率?!?/p>
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主要有:
大的資本家會不斷地資本積累,不斷的吞食小資本家,不斷地擴大生產規模,依靠規模效應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資本家還會通過改善生產技術來提高生產率,提高了生產率的資本家可以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商品,只要價格高于它的個別價值,而又低于社會價值,就能從中獲取超額剩余價值。
資本家還可以通過更換新的機器設備,或者用機器代替工人,當“機器的價格和它所要代替的勞動力的價格之間存在差額”,資本家就會使用機器代替勞動力來生產,從而可以降低生產費用。
2.縮短資本流通時間。資本周轉時間包括資本的生產時間、資本的流通時間。資本周轉越快,也越有利于促進商品價值的實現。而資本的流通時間并不創造價值,但是,縮短資本流通時間,從而縮短資本周轉時間,有利于維持資本主義生產的連續性,保證資本供給,從而提高競爭力。流通時間中相對來說最重要的部分是出售時間。出售時間長短決定著商品保管費用和儲備費用等費用,影響資本形態變化,從而影響生產的連貫性。
資本家還可以通過縮短商品的銷售市場與商品的生產地點之間的距離來降低出售時間。其次,“交通運輸工具的改良,會絕對縮短商品的移動時間”,當資本周轉更迅速,“一些生產條件中的昂貴就部分地得到補償?!?/p>
其次,提高資本家的信用度也不失為一種提高競爭力的好方法。信用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生產而形成起來?!案偁幒托庞?,是資本集中的兩個最強有力的杠桿?!蓖瑯?,信用度高的資本家在商品流通過程中占有優勢。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傾向于選擇信用度高的生產商的產品,因為信用度高代表著消費者的權益相對來說能得到保障。同樣的兩種商品在市場上流通,信用度高的商品定會因為它的優勢而快速實現資本形態變化,即實現W-G。
3.非正當手段。資本家還會通過各種非正當手段來參與競爭。資本家之間的不正當競爭表現在,例如當需要資本家分擔損失時,資本家之間就存在著斗爭,每個人都想使自己的損失降低到最低,想讓其他資本家盡可能多地承擔損失。或者在競爭中,資本家會采取各種損人利己的不正當手段,使對手的實力變得更差,從而自己的實力相對更強。
資本家對工人采取的不正當手段,主要體現在資本家會通過延長工人勞動時間,壓低工人工資的方法,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當資本家延長工人的工作日,就會使勞動價格下降。一個工人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務,相當于勞動供給量增多,這樣造成了工人之間的競爭,導致勞動價格一再降低。勞動價格的下降更會促使資本家延長勞動時間,資本家通過更多地剝削工人的勞動時間、剝削更多工人生產的商品價值,來達到自己競爭的目的。
五、競爭的作用
競爭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整個過程,甚至在生產前、生產后都有很大影響。筆者認為,競爭對于資本主義發展,主要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1.競爭可以促進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由于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對每個資本家起作用”,每個資本家都服從于競爭的強制規律,服從于資本主義生產規律,那么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就成為必然,生產力的提高又會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2.競爭使得資本家不斷積累資本,擴大生產規模、擴大再生產。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資本家資本不斷投入更多的資本,“而他擴大資本只能靠累進的積累”。只有不斷的資本積累,擴大再生產,資本家才能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為獲取更多剩余價值創造條件。
3.競爭中逐漸形成壟斷。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資本家之間是充分競爭的,但是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利潤率逐漸下降。資本家發現,資本總額的增加,可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才能不輕易被淘汰。因此,資本家為了抗衡不斷下降的利潤率,大的資本家排擠吞并小資本家,使資本集中,規模擴大,出現了壟斷,壟斷資本擁有強大的實力,小資本家無法與之抗衡。
六、競爭理論的指導意義
由于寫作目的和時代的局限性,馬克思研究的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競爭理論。雖然馬克思認為,在人類的最終社會經濟形態——共產主義社會中,不存在競爭。但是,我們不能以競爭來區分不同的社會制度,只要是市場經濟,都需要競爭。對于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市場經濟的一種,因此《資本論》的競爭理論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也具有指導意義。
企業也應該充分利用《資本論》的競爭理論,通過競爭的兩種手段(縮短商品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對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只有通過競爭,才能使價值規律、價格機制發揮作用,才能更好地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逐漸發揮它的決定性作用,促進中國經濟轉型。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資本論[M].人民出版社,2004
[2] 韓金铚.競爭規律是商品經濟的普遍規律[J].黑龍江財專學報, 1987(3):63-68
[3] 李成勛.擋不住競爭的洪流——讀《資本論》筆記[J].江西社會科學,1982(2):23-31
[4] 王天義.馬克思論價值轉形的競爭機制——學習《資本論》札記[J].河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6):12-16
[5] 王冰,黃岱.馬克思的價格競爭理論及研究價格競爭的立足點[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20-23
[6] 何樹貴.《資本論》中的競爭理論[J].杭州教育學院學刊(社會科學版),1987(3):41-42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