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剛
【摘 ? ?要】在我看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具體的知識,更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本文中我主要站在語文教學的立場上對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具體闡釋。
【關鍵詞】高中語文 ?學習習慣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11
語文作為一門傳統的科目,在我國各階段的教育過程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以漢語為基礎語言,包含了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精粹,對于學生來說,學好語文不僅僅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提高自身素養,實現中華文化對外交流與傳播的需要。高中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語文知識更加豐富,高中教材在字詞、閱讀、詩詞鑒賞、寫作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程度都做了具體的要求。
教學實踐表明,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科目,雖然在學習難度方面與其他科目相比要低得多,但學生的語文學習成卻非常不理想,這與學生本身的努力有一定的關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不高。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具體的知識,更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在本文中我將主要從字詞記憶、閱讀鑒賞、寫作等三方面具體闡釋如何幫助高中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字詞方面
字詞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不同教育階段對于字詞的掌握有著不同的標準,而高中階段,教學大綱中對學生字詞的掌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主要體現在高考中主要考察字詞的音、形、義方面,具體表現為針對多音字、同音異形字詞、近義詞、成語的辨別與考察方面,這就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做好量的積累,并提高字詞認知的準確度。
1.利用好字典。字典作為一種學習工具是學生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存在,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隨時查字典的習慣。中華文化博大精神,漢語字詞不論是在讀音還是在意思的表示方面也千變萬化,即使是擁有數年教學經驗的語文教師也不可能完全準確的掌握所有漢語字詞的讀音和意思,更不用說根基尚未牢固的學生,因此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借助字典是一種基礎的手段。
2.設立字詞集。語文中的字詞集和數理化等理性學科中所需要的典型題集在學習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高中階段需要學生掌握的字詞數量眾多,種類多樣,學生僅僅依靠大腦記憶是不可能的,因此,字詞集的建立可以幫助學生將查字典的時候了解到的字詞和平時做題中經常性出錯的、易混淆的字詞記載下來,并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反復記憶,避免重復性錯誤的出現。
3.零碎時間記字詞。高中生都知道在英語的學習方面教師提倡采用零碎時間記單詞,語文和英語都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在字詞的記憶方面也大抵相同,高中語文中所包含的字詞量大且零碎,并且字詞本身依靠的是機械的記憶,幾乎沒有捷徑可走。因此,字詞記憶過程較為枯燥乏味,如果采用大塊的時間進行記憶,很容易會讓學生產生疲憊感和厭煩感,學習積極性下降,導致記憶效率低下。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記憶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可以消除厭煩感,學生可以利用上課前一兩分鐘時間,午晚餐時間,課間操時間等進行隨時的記憶字詞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時間利用效率,還可以防止學生產生厭煩感,增加字詞記憶的趣味性,語文字詞的積累關鍵在于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最終積少成多,厚積薄發。
二、閱讀鑒賞方面
閱讀是高中生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包含了不同時代文化的精華,在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不同時代的歷史現狀、人文思想,還可以通過對優美語言、文字的品味來感受作者的思想和藝術美的存在,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陶冶情操。
1.課外閱讀。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養成積極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閱讀量的積累。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一切的學習都圍繞著高考進行,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會注重對考試規定知識的機械性學習,從表面看這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但從學生自身發展方面來看,會造成學生知識儲備的缺乏,在文章鑒賞時思維閉塞、眼界狹窄,反而不利于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教師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給學生推薦相關的文章,如我講解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時,會給學生推薦史鐵生其他的有代表性的文章作為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讀史鐵生其他文章的過程中更進一步的了解他的寫作手法和情感表達方式,進一步加深對《我與地壇》這篇文章的理解。
2.結合作者背景進行閱讀。對于現代文的閱讀來說,作者的寫作背景對學生的閱讀鑒賞影響不大,但在文言文中,作者生活背景對文章的整體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學生在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時,首先讓學生了解蘇軾所生活的時代,了解蘇軾創作這首詞時的境況:《赤壁賦》是蘇軾在面臨新舊政黨之爭時被牽連而成為政治斗爭中的犧牲品的境況下所作,這首詞既反映了他對不平遭遇的憤怒,無奈,對政治的失望,也反映了它面對官場腐敗的超脫心態,堅持自身操守的決心。只有了解了這些具體的寫作背景學生才能更好地了解詞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寫作方面
寫作在高考中占據著重要的比重,同時,寫作也一直是高中生語文學習中的“攔路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寫作技巧、素材積累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說、有請可表。
1.注意觀察生活。寫作是對生活的闡釋和加工,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如讓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從而在寫作過程中進行加工,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曾布置一片感恩父母的文章,讓學生細心留意自己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照顧與付出,然后應用于作文中,這樣作文就會更加有血有肉。
2.寫日記。寫日記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鍛煉寫作能力的方法,這里所講的日記不僅僅只是日常瑣事的記載,也包括讀書筆記。日記記載的是學生自身經歷或者是身邊發生的事情,其中所表達的事情和情感都是親身經歷,這樣逐漸可以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好的教書先生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學”。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做到主動學習,舉一反三,進而提高知識的接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