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才強
【摘 ? ?要】初中語文應當如何教?教師要有好的教學方法,要從初中語文日常化、文學化、綜合化的學科特點出發,結合實際,點滴做起。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49
要想教好初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把握其特點,從特點出發。初中語文的特點簡單鮮明:日常化、文學化、綜合化。日常化,很容易理解,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在日常生活交流中無時無刻不在鍛煉著我們漢語應用能力。毫不夸張地說,語文就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文學化,也可以認為是日常化的一種規范和升華,它的要求則更為細致和嚴謹。學生要使用規范的語法、常識、文體等形式使自己的語言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也在教學過程中更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最終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的和豐富的精神世界。綜合化:一是內容綜合。根據現行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是綜合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常識、課文、課外活動等模塊的綜合整體,而不是簡單的孤立的。二是目標綜合。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一個很大不同就是培養目標不同。素質教育不再是簡單的培養機械的分數機器,而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高的合格的人才。
根據以上這些特點進行教學,既可以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又能使學生的學習變的有的放矢,有條不紊。下面我就結合這些特點來談一下初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講普通話,寫規范字。”這是在學校中處處可見的標語,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都是這樣號召的。這是很簡單的要求,但是有多少學生能夠做到呢?答案不很樂觀。有鑒于這樣的情況,根據語文日常化的特點,語文教學方法的第一點,就是要言傳身教。為人師者,做一個標桿,拿一把量尺,將語文融化進生活中,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學習。當然,要形成這樣的力量,標桿就要樹的直,量尺要量的清。樹直標桿的方方面面都要注意:教師上課要講文明規范用語,認真板書、字跡不潦草,批改作業時字跡清楚認真、不亂寫亂畫。“其身正者,不令而行,持之以恒”,學生在我們老師的帶領下自然就會越變越好,形成近朱者赤的良好效應。至于要想做到量尺量得清這一點很簡單,教師要功過分明,獎罰分明。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布置一些任務,完成的好的,采取各種獎勵措施,如:當眾表揚,張貼示范,優秀評選,給予更多展示機會。至于隨便應付的也不可以隨便放過,要拿出一個鮮明的態度來,才能在學生中形成良性競爭,活躍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上進心。當然將語文融入生活的不能僅止于我們教育工作者,更重要的還是將這樣的習慣傳播給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每日都能進步一點點,讓好的習慣給他們美好的明天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下復習三步走,每一步都讓學生邁好、邁穩。語文教學三步走的方法是語文綜合性的特點,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要充分重視這三點:
課前預習。教師要教導同學們充分利用字典的力量,完成生字的認識,完成課文的誦讀。必要時,教師完全可以借助集體的力量,例如有一篇課文篇幅很長,比較晦澀難懂,這時候幾個同學分工合作,最后再將各自的成果分享給大家,綜合起來也能的達到學習的目的,這樣一來不但減輕了每個同學的負擔,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且更能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感受集體的溫暖和力量。在這樣的形式下的學習小組在學習活動中還可以根據各人擅長的方面形成幫扶對子,進而共同進步。這樣的方式既彌補了一些同學在語文學習上長短腿的缺陷,也促進了同學間友誼的發展。課前自學預習的習慣養成,有利于學生完成識字任務和朗讀默讀任務要求,而且通過預習,同學們一定會對課文整體思路有所感知,對作者的思想情感、態度觀點也有所體悟。這樣也算是為課上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上的指導與講解教師也要發揮積極作用,但切不可自說自話,對著課本生搬硬套。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一定不能忽略了學生的地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多教方法,少講結論,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能自發自主的剖析課文,讓他們展示課前預習的成果,知道課前的準備工作沒有白做,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使其有學習的動力。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內容。教師要使教學形式豐富化,多多進行師生的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充分的參與課堂活動。教師直接將課文的語法、寫法表達方式等交給學生,學生或許能學好這一篇課文,但是教會他們分析這些的方法,他們則能學好一類文章,兩相比較,自然是教會學生分析的方法更加可取,更加有長遠發展的意義。課上的形式也不能只拘泥于一問一答,教師要讓學生分組討論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多媒體教學的發展和普及使得課本上的內容能以更加立體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使扁平的文字以光影、聲波、圖片等形式更加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充分利用這樣的資源,使學生能更好的學習課本知識,何樂而不為?
經歷了課上的糾錯和總結,課下的復習就會變得更加輕松。復習監督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提問,可以是測試。孔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又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雖然復習是三步走的最后一步,但是卻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一步。老師的督促是學生在形成習慣之前的鞭策力量,在我看來,這是不能放松的。
文學化的初中語文課程對我們的教學方法的要求不外乎兩個字“規范”。小到規范字音字形、標點符號,大到規范語法方式、表達方式。各種各樣的文體都要規范。在這樣的問題上,我們的教學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認真。認真教學,認真改錯,因為往往第一印象是最為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非開放性的問題上,我們的教學一定要仔細考究。只有保證第一印象的明確無誤,才能有好的教學反饋。
最后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教學要深入實際,了解學生具體情況,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活動當中不僅要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還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增長知識,還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提高能力,結合動態的實際,經常進行教學反思,對工作方法和成敗得失進行總結,采取有針對性、有實效的教學方法。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得順應教育改革背景,才能更順利的開展教學工作,創新教學方法,收獲更好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