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大海?肖亮
摘 要:高校職業指導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它涉及內容較廣,如教育學、政治學和心理學等,對高校高等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當代對高校就業指導的研究不但有一定的理論意義,還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從新生入學起,高校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就不應僅僅局限于理論上的就業指導,而應從社會需要出發,以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為目的,給學生一定的高校職業指導,以期提高大學生在職場的競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高質量;職業指導
隨著國家制度改革,自1999年高校開始增加招生規模,而就業崗位增加比例卻遠遠小于應屆畢業生增加比例,但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比較片面,職業定位不夠準確,諸多因素共同造成了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形勢越來越緊張的局面。通過系統高效的職業指導,一方面可以實現教育與職業的有效過渡,增強畢業生自身的職業意識,準確定位自身的職業角色,更快地適應將來的新工作,從而能夠更好地完成學業與就業的轉變:另一方面可以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加快經濟發展,有利于社會的安定繁榮。因此如何將社會需求、高校培養目標和高校學生自我職業定位三個要素有機結合,開展系統高效的高校職業指導,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關鍵。
我國高校的職業指導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無足輕重到現在受到普遍重視這一曲折的發展過程,無論是在機構設立、指導課程的研究和實踐方面還是職業前景的發展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完善。但目前我國高校的職業指導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了高校職業指導的有效實施。為提高高校職業指導的質量,筆者針對當前工作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和健全貫穿整個大學學習階段的高校職業指導體系
以我國高校四年制本科為例,貫穿整個大學學習階段的職業指導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大學一年級
建立和健全貫穿整個大學學習階段的高校職業指導體系,要從新生入學起,對大學生進行一定的職業指導,讓他們從大學學習生涯的開始就對未來職業有一定的認識和準備。首先,可運用科學的分析測試,如用團體測評的方法或是自測法對新生的職業素質進行測評,并與一定的心理測試相結合,使大學生對自身的人格類型、能力興趣、職業性格有比較正確的了解和認識,職業指導工作者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大學生有針對地進行一定的職業引導;其次,在增加就業信息獲取方面,經常性地邀請應屆畢業生、用人單位等相關人員開展就業以及用人方面的座談會,能讓新生能更早地了解相關就業信息,并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形勢有一定的了解,從大一開始就有就業難方面的心理準備,從而在大學期間更好地充實自己來適應社會的崗位需要;最后,高校輔導員或班主任應當向學生充分介紹所學專業未來的發展及其相關問題,使他們能夠正確了解未來發展方向,同時應讓學生了解高校的職業指導機構,在就業問題方面能夠有意識地向職業指導機構尋求幫助。
2.第二階段:大學二、三年級階段
此階段,大學生經過一年多的大學生活,已經對自己所學專業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在職業選擇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二、三年級是大學生活的分水嶺和關鍵時期,一個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時期的表現。”因此,此階段的職業指導工作非常重要,應當在重點培養學生學好專業課程的同時,使其進一步了解本專業和正確定位未來職業。
3.第三階段:大學四年級階段
找工作是大四的主要話題,這個時期,大學生逐漸從學習生活中走出,嘗試走進社會去尋求工作,在此期間,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就業方面的問題,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職業指導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此階段,職業指導工作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指導,使他們對目前的就業形勢有心理準備;第二,對學生進行就業政策和勞動法規的宣傳,讓他們從分了解目前國家的政策信息;第三,開展職業咨詢室,可以及時幫助、引導和解決學生在職業選擇方面遇到的問題;第四,開展專題講座,讓畢業生了解社會需求和職業選擇方面的注意問題,讓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人才需要。
二、建立專業的高校職業指導隊伍
目前高校的職業指導機構并沒有統一系統的方式,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各高校的職業指導機構名字還沒有統一規范。同時在機構設立方面,有的高校是獨立設立,有的則是附屬于其他機構或中心的。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各高校對職業指導在高校中的地位、功能、作用和內容、方法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認識。所以說對職業指導師的選擇需要慎重嚴謹。職業指導師的構成需要結合招就處老師、畢業班輔導員、就業指導專業老師等形成優勢互補,進而使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素質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