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
長時間使用手機導致手指變形,但我們看完之后,還在轉發和評論,依然用的是手機。在聚會等場景下,大家還是成為低頭族,哪怕距離一米都是用文字來溝通,而不是用微笑溝通。這也是可怕之處,它不僅是公關行業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發展的趨勢問題,作為公關公司和公關人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
轉型,是迫不得已還是順勢而為?
互聯時代的裂變每天都在進行中,公關,需要瘋狂創新一次,自我顛覆一次。當然,顛覆說的是從傳統公關的思維中快速感知新公關的大門。我經常說,一個老公關人如果不脫去傳統思維模式外衣,未來兩年內他的直屬領導就是一群90后公關人。現在的90后公關人接觸的都是嶄新的世界,沒有傳統的影子,他們不需要顛覆,他們負責和引領創新。
轉眼看,你所能了解到的已然成為歷史,這樣的話語一點也不夸張,每天新鮮的詞匯比比皆是,每天推陳出新的內容數不勝數,每天充斥在你面前的所有事件、新聞,你來不及了解更多的時候就已經被另外的話題所淹沒,碎片化時代成為“新常態”。公關公司如何轉型,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敏銳的戰略,需要考慮未來5年,甚至10年的戰略趨勢。
中國最早的公關無非是寫一篇稿件,發布一個廣告進行配合。長期以來,大家都在創新和自我刷新,也找準了自己的存活位置,自己所擅長的,自己所能承擔的業務范疇,當然,在此期間,很多新鮮的詞匯、新鮮的教學數據也應運而生。同時,在行業內產生了未來趨勢和未來公關發展方向的引領者,公關隊伍逐漸壯大,也有行業標準化范本的操作模式。兩會期間國家領導人談到互聯網帶來的挑戰,對于公關人來講預示著轉型的信號。
如今的公關行業有越來越多的膻味,都說自我轉型,都說自我革新,都說我什么都可以做,這種膻味對于客戶來講也許是知道的,因為,現在有大量的公關人轉型在甲方,而乙方越來越多的是年輕化的公關人。
轉型,是順勢而為,是公關人轉型!
汪氏整合傳播集團在公關行業已經19年,總部設立在北京,并在太原、上海、成都、天津設立分部,每一年的變化都是一次尋求步步向上的過程。
第一年,步步為艱。敢于有自己的夢想,鑄造未來的心,踏入北京,布局公關,排兵布陣,就當自己是一名新生嬰兒,小心翼翼地學習公關的所有基礎知識,面對任何一個客戶堅持著一個信仰,“生產用心 創造可能”,我們認為走心很重要。
第二年,步步驚心。經歷業務更多的時候,獲得的感知也隨之變化,是因為在公關的戰場上如同玫瑰刺痛一樣,每一次的前線戰斗也都是真刀真槍,公關活動沒有彩排,沒有創意就會被客戶唾棄,想要存活實在很難。
第三年,步步緊逼。在北京的3年,有太多的迷茫和彷徨,僅僅有自我的夢想不行,需要自我提升,思索整個行業,沒有創新、創意,存活太難,我們需要的是嘗試更多可能的機會,從中找到合適的位置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四年,步步生蓮。從傳統的公關活動向公關傳播進軍,學習如何傳播品牌和如何制定策略,公司也注入了更多新鮮血液,一起努力進行操作模式的轉型。
第五年,步步為營。在這個行業持續作戰,依然成為小有名氣的公關公司,我們承認,我們沒有快速成長法則,也沒有投機取巧的模版范本,我們有的就是以人品、態度、專業對待所有客戶,對待所有汪氏人。
第六年,步步高登。汪氏人的六年付出,得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公關人,在一起有信仰,同樣的目標,在一起有一樣的熱情和斗志,為公關而生的汪氏人,我們從汽車、金融、通信行業逐漸找到了存在感。
第七年,步步晉升。從傳統到新媒體,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汪氏人在思索著一次新的變革,七年的公關生涯未癢,七年的執著夢想未變,在路上的汪氏人,思維模式快速調整在互聯時代,從創新模式、創新格局、創變自我的觸動+模式上開始改變,沒有后路可退,也不能后退,只有在路上,一直向前,公司架構圍繞年輕化+互聯化+策略化為導向的模式。
第八年,步步取經。一念之間的思維在按照秒的計算前進著,數據時代的出現無疑是一個炸雷,影響到的是傳統公關的沉睡者,也是孕育了汪氏人的一次又一次覺醒,只有占據未來3年最具優勢的公關范疇才可以存活,汪氏人走向一次學習和磨礪的一年。
第九年,步步向上。汪氏人走向職業化和專業化的服務態度模式,還是堅持著“生產用心 創造可能“的信仰格言,每一步都將用心、走心的服務客戶,汪氏人歷經九年從傳統公關轉型到新公關,從新公關到大數據都將是處心積慮,積累力量。
轉型過程中的策略認知
首先是認知意識:不能只談情懷不談產品。做任何項目如果僅僅存在自我感覺良好,粉絲根本不理會你的狀態,你的存在毫無意義。不是說放開了就可以肆意書寫,更不是高大上的詞匯就是用戶所關注的,只活在自我世界是永遠沒有出路的,和產品力有關聯的、和品牌訴求有關聯展現出了產品的獨特魅力。營銷上說,是品牌金字塔的建立構建了品牌的影響和關注度,而適合品牌和產品調性的文字表達才是你的制勝法寶。只講情懷不講產品,用戶如何感知你要做什么?
其次是創意出品:創意的世界沒有好壞,創意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欣賞水平的不同,文化程度、涵養程度、理解程度都有關聯,一份簡單的文案和一張圖的結合,可以創造出無數種作品。針對客戶需求的不同和差異化,如何創意是關鍵。我們要快速找準定位,快速挖掘出著力點。
最后是思考輸出:策略在先,規劃在前,執行在后。我們每月、每周設立內部培訓會,從專業理論知識、吃喝玩樂、案例分享等多個維度與大家溝通,不做死板的教材,也沒有成功學的模版,我們遵循的是務實策略。任何項目啟動都有策略,沒有策略就沒有靈魂,沒有規劃就沒有規矩和方向,執行就索然無味。
我們面對提案的時候,除了遵循策略、規劃、執行的角度之外,就是現場提案的發揮。近期我們給客戶提交的粉絲描述就是明騷暗賤的標簽,推理清晰,結論明確,創意精準即可,剩下的就是根據不同的媒體渠道如何發布的問題了。總之,我們堅持使用策略、規劃、執行的三步法則,獲得市場和客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