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音茵
摘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發展的一種理性制度安排,是符合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的選擇,滿足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路線的需要,特別在為農村居民提供人身安全利益保障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文章從可持續發展理論出發,分析了當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就如何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鄧小平理論;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路線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作為農村醫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農村居民提供人身安全利益保障方面發揮了極大作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在我國部分地區實行相關政策時,令當地農民醫療受益,醫療衛生服務系統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發展趨勢良好,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農民的醫療受益條件。但是,現實的個案和反饋的數據顯示與我們所期待的結果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在實施政策過程中雖然出現不少的問題和困難,在社會輿論、政府指揮、資源配備、個人組織方面暴露了太多的弊端和矛盾。針對這些現狀,筆者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進行細致分析,提出解決問題和完善矛盾的對策和建議。
一、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國家提倡、政府引導、自愿有償、服務優先、因地制宜、保障健康”的原則指導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是一種符合我國人民群眾基本生存生活需要、政府負責牽頭號召參與、群眾個人自愿主動參加、服務設施優先供應、根據每個地方不同特點進行不同安排的一種人性化保障制度,是一項經過深謀遠慮,聯系實際輔助衛生組織系統延伸出來的民生工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是在顧全大局、高瞻遠矚、實事求是,符合一定的客觀發展規律下產生的以大病統籌為主,符合多數農民的利益和需求,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農村衛生醫療保障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總結我國農村傳統合作醫療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各種案例分析和數據收集,并通過反復實踐驗證后確認是適合我國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一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合理的緊張情況,減輕了醫療衛生系統的各個關節的壓力和威脅,這對于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的實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顯而易見,由于每個區域的需求和供應不一樣,導致片面強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覆蓋率超過了實際數據,出現了對上“弄虛作假”和對下“強制繳費”的不良情況,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管理和執行留下了極大的隱患。
面對暫時的困難和實施不到位,我們必須堅持走實事求是的路線,堅持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堅持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徹底落實到農村民生工作當中,堅持為城鄉居民爭取落實切身的個人健康安全保護。因為它與農民自身的利益息息相關,它在實行的過程中以最少的社會資金和最大的醫療衛生條件保障了廣大農民群眾自身生命財產安全。
二、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公信性和重要性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保障制度,為了讓城鄉居民能夠更徹底放心地享受相關的權利與義務,這就需要法律的強制性來約束利益授權人和保護利益被授權人。只有健全的基金監管法律體系才是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安全的根本。面對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們必須善用法律的武器去彌補和修正,在公眾面前樹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公信性和號召性。
三、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投入性和控制性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是以合理保險、規避風險為主要內容,實行“只保大病,不保小病”的保障原則,使絕大多數農民在交付參保費用后,生了小病就得不到實惠,只有在大病出現時才能幫助支付一定數額的費用。而在人力物力投入過程中,醫療衛生保障機構無法及時得到組織大量的支持和幫助,由于基金籌資總數低,起付線高和結報比例低,使農民在急需病資時無法得到合理賠償,無法真正解決農民因病致貧的根本性問題。
針對這一現狀,我們應該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投入性和重要性,提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綜合功能和影響力,構建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為主導,其他醫療救助、衛生保健為輔導的新型運行機制,制造和諧交流、平等對話的平臺,進一步明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在政府、集體、個人身上應承擔的責任和意識,強化合理分配公共資源,搞好農村基礎醫療設施建設。
四、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責任性和影響性
在執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下,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責任性和影響性。強調醫療衛生系統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要強化服務意識和道德意識,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建立醫德考核與評價制,建立健全激勵獎懲機制,既要承擔起救死扶傷的社會責任,又要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合理利用,樹立其重要的影響地位。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下屬分支,不但要扮演好社會公眾角色,還要引導農民群體端正參與心態和矯正錯誤的認知思想,不將自我的情緒和偏見帶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有難點和疑點應當面對面提出和解決,不倡議以個人武力和糾集公眾群體進行挑釁和開戰。在科學發展觀里,相關管理部門必須以身作則,一視同仁,不偏袒不走關系,不因個人小利而置國家集體利益不顧,不因手段不同而置農民群體的利益于腦后。
五、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管理性和監督性
按照國家合作醫療管理辦法規定,為了更好地監管和服務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實施,將相關的管理部門做出合理的調整和分配。另外,由于合作醫療基金只設一個賬戶,基金收支都由衛生部門經辦。參與的部門和人員過于單一和籠統,為了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管理性和監督性,在醫療基金管理方面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監督委員會,時刻針對敏感地帶進行監控和檢測,建立了物資監督、人員監督、服務監督、社會監督及人民監督等多項輔助措施,實行管辦分離操作,同時加大監督醫療基金管理力度,不分區域大小不論數目多少,科學性、預測性與規避風險性地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強化和重視監督手段和檢測結果,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安全可行地執行到底。
六、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鼓勵合理籌集與科學管理醫療資金,積極確立科學籌資與補償標準,絕對防止資金透支,鼓勵合理增加合作醫療受益面,制定適宜的補償比例,面對群眾發問和信訪時,要照顧到農民的基本考慮和覺悟水平,配合相關管理部門,加強籌資與補償比例的科學測算,做好實施方案;加強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重視;提升農民對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興趣度與感知度,分清其中的利弊關系,明確自己是直接的利益受益者,有責任有義務履行繳費權利。
同時,組織管理部門還要尊重農民的參合意愿,提高參合預期回報,積極制定科學的農村醫療服務方案,合理規劃資源,使其發揮最大作用;配合醫療衛生系統主動鼓勵發展醫療技術,添置適合發展的醫療設備,改善醫療衛生條件;響應國家“以人為本,重視人才”政策,不斷壯大醫療人才管理隊伍,提升相關醫務人員的思想文化素質,增強醫療服務團隊的戰斗力與凝聚力,創造良好的醫療環境服務大眾。
七、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信息性和服務性
目前,由于我國某些地區還沒有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造成資訊落后和信息堵塞的怪像。原因是因為我國相關合作部門還沒有形成一套操作便捷的、規劃完整的、往來性強的社會保障信息化操作系統,導致社會各界的有效信息無法在第一時間準時到達獲取人手上,更難以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
很多地區由于沒有普及互聯網辦公網絡,甚至還在沿襲過去手抄或復印的方式進行重要信息的傳遞,這是非常不符合社會主義國情發展需要的,因為你會發現很多重要資訊因為年代久遠而遺失和刪改,資金數字方面也會因為時間過長而模糊失色,非常難于長時間的保存和安置,不利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有效管理及實時監督。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難題,不及時做出部署上的調整,就會影響醫療保險基金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為了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金制度監管,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我們應該積極沿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完善配套的服務功能綜合系統,通過開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操作系統軟件,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集資金、審核手續、反饋結果、核算資產、分析事件、籌備對策和監督醫風等等。
另外,可以確定專業人員檢查相關大型醫療機構計算機信息化服務客戶端,統一收集數據和網點,在最短時間段內將大眾需要的資料以短信、信息或微信報告等形式實現網上數據傳輸和實時網上審核報賬,對大至每一個省份、每一個城市、每一個縣鎮、每一個鄉村,小至每一位領導和市民,都可以得到及時反饋的建議和投訴。在國家宏觀統籌和全局指揮的前提下,通過這種科學有效的方式確保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減少了基金風險的產生,有效地規范了醫療服務機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信息化建設是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管理信息性的普及度和服務性的細致度得到完美體現的綜合體,有利于進行細節化工作、精簡性服務和提高工作效率,可避免人工操作易出現舞弊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醫療衛生機構發展的規模,加快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發展,合理規避了基金風險,降低了農民對制度的錯誤理解和過激抵觸,保障了工作的正常開展及制度的完善細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矛盾、不斷突破挑戰關卡、不斷解決麻煩棘手的研究與探索的過程,要在統領全局,高瞻遠矚,未雨綢繆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精益求精,不怕苦不怕累,不斷嘗試新舉措去彌補之前還存在不足的地方,促進農村往更新更好更優的方向發展。我們要按照廣大人民群眾路線出發,一切制度為人民服務至上為最高準則,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工作,以堅定的意志和認真的態度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不斷加強參與者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進行創新改革和溝通交流,擴大監督和考察渠道,必須保證為相關管理部門和農民個人提供辦理相關流程方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才能保持長期性、穩定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譙鴻斌.宜漢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
[2]李加明.安微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制度運行狀況可持續性研究[D].安微財經大學,2011.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兒童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