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音樂學:學術前沿與教學研究

2015-05-30 10:48:04郭昕
藝術評鑒 2015年19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音樂研究

郭昕

楊民康,男,白族,中央音樂學院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民族音樂學)博士。曾就讀于中央民族學院音樂舞蹈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和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獲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歷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助理、民族音樂研究室主任、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副主編。兼職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人類學會、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上海音樂學院儀式音樂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西安音樂學院西北民族音樂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三峽大學楚天學者講座教授,上海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云南大學藝術學院、云南藝術學院、河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等校客座/兼職教授。對中國民歌及歌舞音樂,傣族和南亞語系民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傳統音樂,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傳統儀式(基督教、道教、南傳佛教、民間信仰)音樂及民族音樂學、音樂民族志理論有較深入研究。曾赴歐洲、日本、韓國、臺灣、香港及大陸各省市參加民族音樂學、文化人類學學術會議和進行學術交流。著作有《中國民歌與鄉土社會》《中國民間歌舞音樂》《云南瑤族道教科儀音樂》《貝葉禮贊——傣族南傳佛教節慶儀式音樂研究》《本土化與現代性:云南少數民族基督教儀式音樂研究》《一維兩閾——布朗族音樂文化志》等10余部,獲第三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第二屆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第三、六、七屆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專著《中國南傳佛教音樂文化》2015年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發表論文150余篇,獲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首屆優秀論文評獎一等獎、北京市文聯文藝評論獎一、二、三等獎,中國音樂評論學會獎二、三等獎。

音樂時空:據了解,您是從作曲專業轉向少數民族音樂學研究的,這是出于個人興趣嗎?

楊民康教授:這里面有個人興趣的原因,但也有必然的因素在起作用。我來自云南,本身又是白族人,因此原先作曲主要也是集中在少數民族音樂創作領域,采風時接觸到很多民間音樂。當然,起初采風主要是以作曲為目的。我1986年撰寫和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涉及了布朗族的民歌研究,所采用基本材料就是1983年在云南西雙版納、思茅等地采風4個月的部分成果。后來,隨著采風活動和手中掌握的民間音樂資料越來越多,很自然地就逐漸轉向民族音樂學研究。事實上,在當時不少國內民族音樂學者都有從表演、作曲實踐升華至理論研究的過程和經歷。從我的老師田聯韜先生到我們這一代都是這樣,這是一種符合文化和藝術實踐規律的,必然的發展過程。它和今天大學里盛行的學生轉學生,課堂到書本的研究生培養過程很不一樣,當然我個人的主觀興趣也是十分關鍵的。

音樂時空:同時也請您談談當時國內的民族音樂研究生的培養狀況。以及您是怎樣由此踏上民族音樂學研究道路的呢?

楊民康教授:在我對民族音樂研究開始感興趣之后,便有了考研的愿望。1986年,我順利通過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成為田先生第一位碩士研究生。說到報考這個研究方向的動機,不能不提一下當時整個音樂學研究生的培養狀況。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研究生培養制度大約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建立起來,但幾所主要音樂院校培養研究生,要晚于作為綜合藝術院校的中國藝術研究院和南京藝術學院。而且,后者一開始注重培養的,主要是民族音樂或中國音樂史研究方向,所以就有了沈洽、杜亞雄、喬建中等幾位當時民族音樂研究方向的優秀中青年學者才俊,也是今天的學界領軍人物。對于我們有志從事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的青年學生來說,他們都是自己向這個方向努力的標桿。比較而言,中央音樂學院的音樂學研究生培養制度不僅起步較晚,而且一開始是以西方音樂史為起點的。我們入校時,整個音樂學專業只有兩位西方音樂史方向的碩士,即現在仍在我校任教的劉經樹與余志剛兩位教授,另外還有幾位表演專業的研究生。我和同屆的陶亞兵、鞏學群(鞏小強)三位音樂學學子,便有幸分別作為民族音樂(后來改為中國傳統音樂)、中國音樂史和音樂美學的首屆研究生,得到眾多老師的集中指導和精心栽培。由于當時還沒有博士培養層次,碩士研究生已經是最高學歷,研究生數量也比較少,平均年齡偏大,都有一定的音樂實踐經驗。研究生導師與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下來,幾乎是一比一。記得在學校里,我上過少數民族音樂和民族器樂等研究生課程,便是由田聯韜、袁靜芳等老師為我單獨授課。同時,學校還要求我們到在京的著名的綜合大學選修課程。我本人就在中央民族大學隨金天明、邵獻書、胡啟望、徐仁瑤等著名教授選修了民族學、語言學的研究生課程,也都是采用一對一授課方式。無論老師和同學,對于這些課程,在教學上要求都比較高,我隨民族學理論家金天明選修的《中國民族學史》,隨邵獻書教授選修的《西南少數民族文化》兩門課,完成了兩篇結業論文,都將民族學與中國少數民族的情況同中國民族音樂的情況做了比較分析,后來便分別發表在《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8)和《中國音樂》(1989)兩個音樂學刊物。當時在北京音樂高校畢業的碩士里,這種精心培養和嚴格要求并非是個別現象,僅就其中的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方向來說,像趙塔里木、何曉兵(均為中國音樂學院碩士)和我本人的幾篇碩士學位論文,都是老師們嘔心瀝血培育的結果,就是拿到今天的某些博士論文里比較,我敢說也不會遜色。所以,說這些碩士研究生差不多就是按后來的博士學位的同等規格來培養,也不為過。后來,也是在田聯韜、汪毓和等老師的努力下,得到了吳祖強、于潤洋兩位老院長的關心和支持,我終于如愿留在中央音樂學院,專職從事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和教學。為此,我既要感謝老師們為我們付出的艱辛和勞動,也要感謝中央音樂學院給了我們那樣好的學習條件。我先后在音樂研究所、學報和音樂學系工作,如今已混到了退休年齡。但是,我們是否真正繼承了當年的優秀學統?是否完成了老師、老院長們那沉甸甸的希望和囑托?至今一直是個讓我心中思索不已的事情。

音樂時空:在您轉向民族音樂學研究后,第一位導師應該就是著名的民族音樂學家田聯韜先生,田先生對您的學術生涯一定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楊民康教授:我做作曲學生時,田聯韜先生是我的老師之一。我后來報考了研究生,田先生當時已經具有了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方向碩士導師的資格,于是便成為我報考的最佳選擇。田老師在作曲方面對我的教誨已無須多言,對于民族音樂學研究來說,從田老師領我入門,直到今天,我作為他的音樂學學生,可以說首先是繼承、分享了先生在這一領域的豐富的學術思想、研究成果和學術事業,同時也收獲了先生優良的學術品格、為人風尚對我的影響。這些,我在以前的幾篇回憶文章里談了很多,這里想重點說說他以自己寬廣的學術視野和胸襟,在他的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和教學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田老師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中央民族學院音樂舞蹈系任教,主要從事作曲和作品分析教學,也進行民族音樂的田野考察和研究工作。在學術研究中,他不僅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研究特長,也非常注重吸取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和方法,與眾多杰出的民族學、語言學專家教授有密切的學術交往。前面說到過,我碩士研究生期間,到中央民族大學選修了多門民族學、語言學課程,那都是田老師極力主張和督促的結果。后來,當我在為立足本校還是赴香港中文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而感到猶豫時,田老師又鼓勵我選擇了后者。要知道,由于諸多的復雜原因,當時我做出這樣的決定,在學校里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不被看好的。但在事后,當我利用在港所學的民族音樂學理論知識,在教學和科研上做出了某些成績時,田老師又在不同的場合給予了贊許和肯定,說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這里所透露的一點信息是,田老師對于像民族音樂學這樣的外來的學術思想,包括與之相隨出現的,與國內固有俗見不盡相同的人和事,能夠持有一種客觀、豁達的是非標準和處理態度,既不簡單地全盤接受,又能夠對其中合理之處做出應有的選擇和取舍。同樣的見識、為人和處事態度,在前面所提及的許多老一輩學者身上都能夠見到,但在后來更為年輕的中青年學者中,這樣寬廣的視野和胸襟似乎變得有些少見了。

音樂時空:您的博士學位是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的,它與我們的中央音樂學院在民族音樂學的教學和研究方面有哪些不同?

楊民康教授:在我去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時,那里的情況同中央音樂學院不完全一樣。對于中央音樂學院傳統音樂研究和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來說,當時還沒有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的理論性公共必修課,我指的并非民族音樂概論之類的通識課,而是民族音樂學研究的方法論課程。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專業必修課里,仍然還沒有針對本專業方向的課程內容,只是在《音樂學的歷史與現狀》、《音樂學分析》等整個音樂學系研究生都要上的必修課里,用幾節課時間涉及一部分傳統音樂與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內容。

香港中文大學是采用美國的教育模式,按西方音樂研究與民族音樂學研究兩大系列設置所有公共課程,這些課程又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類。必修課分公修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通常包含一些人數較少,開課方式較為靈活的專題討論(Special Topic)或研討課(Seminar)。當時該校音樂系民族音樂學方向的研究生,比我院傳統音樂研究方向的人數要少,但也開設了幾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比如J. Lawrence Witzleben教授開設的《民族音樂學研究方法導論》(Research Methods in Ethnomusicology,上、下)、陳守仁教授的《田野考察方法》(Methods and Fieldwork),還有一門曹本冶教授開設的,涉及音樂記譜與分析的課程。從我2002年離校以來,十幾年里這些主干課程一直沒變。如今,在該校音樂系的研究生課表上,這些涉及民族音樂學的課程已經被進一步規范為4門主課:《民族音樂學的歷史和理論》(History and Theory), 《民族音樂學田野考察方法》(Methods and Fieldwork),《民族音樂學的當代問題》(Current Issues)和《民族音樂學的實踐問題》(Practical Issues)。選修課中,給我印象較深的是曹本冶教授開設的《儀式音樂研究》(Seminar in Chinese Music: Ritual Music),由于這一屆只招了我一名民族音樂學方向博士研究生,這門課上,從頭到尾,只有我與老師一對一上課。

還有一門課程對我幫助很大的公修課,是由Harrison Ryker教授和J. Lawrence Witzleben教授開設的《文獻書目與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and Bibliography),教學內容涉及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以著名的《芝加哥手冊》(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CMS)為教學藍本,其中的一學期,圍繞對兩種涉及不同參考文獻和注釋格式(其中一種為西方民族音樂學期刊現行著錄規范)及相關寫作規范的分析和介紹,每位同學要自選題目,分別寫作和完成兩篇采用不同著錄格式的英文論文。我在這門課上完成的一篇有關南傳佛教音樂文獻綜述的論文,當年便作為香港高校研究生學術研討會的參會論文,在會上宣讀。而在《民族音樂學研究方法導論》和《儀式音樂研究》兩門課上完成的兩篇論文,前一篇用英文完成,涉及樂器分類學問題的論文,翻譯為中文后,以《中西樂器和音樂分類法的多維關系比較研究》為名,發表于音樂刊物《黃鐘》2006年第三期;后一篇中文論文名為《信仰、儀式與儀式音樂——宗教學、儀式學與儀式音樂民族志方法論的比較研究》,發表于藝術人類學刊物《民族藝術》2003年第三期。

研究生第一年密集開課的好處,在于以高強度的訓練,讓學生盡快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達到“授人以漁”的效果,使學生真正獲得自主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它從根本上體現了中國與西方,尤其是美式研究生音樂教育方式的區別。同時,這種即使在理論課里也注重實際動手和寫作實際能力的上課方式,實在是令人受益無窮。

音樂時空:能否為我們具體介紹一下您開設的幾門選修課?

楊民康教授:我2002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將自己在香港學到的相對前沿的學術理念帶回到中央音樂學院,十多年來一直開設《民族音樂學與音樂人類學》、《音樂民族志方法導論》這兩門課,盡管至今仍屬選修課,但我覺得我們民族音樂學(或傳統音樂研究)的學生的確有必要學習,所以一直堅持,沒有中斷。在音樂學碩士、博士研究生中,我們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方向2003年以來的幾乎所有學生,中國傳統音樂和世界民族音樂研究方向的大部分學生,還有其他音樂美學、音樂史方向的相當一部分學生都上過這兩門課程。但是,上這類課程目前已經存在一些困難。比如,為了保證研討課的上課質量,我基本上一直堅持以音樂學研究生為主,采用小班至中班授課方式。而同樣是在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作為真正的研究型大學,該系研究生主要是音樂學方向,除了少量幾門公修課能夠多一點學生外,絕大部分是10人以下的小班課,這是國外研究型大學課程的主要呈現方式。相比之下,在中央音樂學院里,有些主要為音樂學研究生開設,同時對所有學生開放的數十人“大課”中,真正屬音樂學方向,對該課內容有所需求的學生只占極少數。大部分選修的是表演專業的研究生,他們所以要選這些音樂學課程,只是因為學校規定他們必須選一部分專業選修課,但完全適合表演專業的這類選修課又太少,以致造成了老師和學生,主修和副修都不夠滿意的,表面繁榮的狀況。

有的學者曾經指出,在西方的研究型大學里,一門專業課程選課的人數不能太多,超量便不能開。在國內是反過來,按現在很多學校(無論研究型或教學型院系)新的規定,多少人(一般10人左右)以下的課便開不了。那么,像中央音樂學院這樣兼涉教學型、研究型專業和本、碩、博兼有的專業院校,究竟應該怎樣處理這類問題呢?以后,會不會因為上述原因,終于有一天這些專業研討課就開不下去呢?對此,我將拭目以待。

音樂時空:談談您的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曹本冶先生好嗎?

楊民康教授:曹老師是我攻讀博士學位時的論文輔導老師,在研究方法和撰寫論文的思路方面給我影響很大。在我博士畢業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還在跟他合作。由他領銜的儀式音樂研究計劃里,有幾個大課題一直持續了十幾年,出版了十幾卷書籍,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結束。所以,我現在還是他的學生。

音樂時空:中國民族音樂學的實踐研究與國外有何不同?

楊民康教授:我認為,目前我國民族音樂學的研究方法和觀念與國外有同有異,同大于異。盡管仍有部分學者堅持僅使用音樂學分析方法來研究傳統音樂,但是民族音樂學方法論在中國已經被人們廣泛地接受。包括一直研究漢族傳統音樂的學者,接受民族音樂學研究方法的也不在少數。

音樂時空:有些學者認為,民族音樂學的方法在中國不適用于漢族傳統音樂,只適用于少數民族音樂的研究,您是否認同這個觀點?若否,就漢族音樂而言,如何運用民族音樂學理論方法進行研究?

楊民康教授:我不認同這種觀點。由于早期西方民族音樂學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針對“非歐民族”,也就是那些缺少歷史和文字記載的,所謂的“原始民族”。因此也有些中國學者認為,漢族有自己的音樂傳統(文獻記載、樂器遺存等),便將其等同于西方藝術音樂,主張使用西方音樂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漢族的傳統音樂。事實上,當代西方民族音樂學家中,很多都是以漢族傳統音樂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著名的民族音樂學家趙如蘭(趙元任之女,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的研究對象是唐宋音樂,她的學生榮鴻曾(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林萃青(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余少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等同樣是民族音樂學家,他們的研究對象都是漢族傳統音樂歷史。可見,用“民族音樂學理論方法更適用于少數民族音樂研究”觀點,很難用來解釋民族音樂學與中國傳統音樂之間的關系。另外,民族音樂學比較強調“異文化研究”。過去西方的音樂學里是不存在“異文化”概念的,屬于“一元論”,所有的音樂都被采用同一種審美價值觀去審視,那少數民族音樂就是“原始的、野蠻的”,應該是采用長于共時性研究的民族音樂學方法去研究。同樣,這些誤解也是以漢族學者為本位,將漢文化當作“本文化”“高文化”,而把少數民族音樂當作“異文化”“次文化”。其實,用當代民族音樂學觀念看,我們的研究者們,就他們的生活圈子和教育背景來說,同他們的漢族傳統音樂研究對象——阿炳、梅蘭芳等,有的不屬于一個文化階層,有的不屬一個文化陣營,民族音樂學“異文化研究”的觀念,在這里是同樣適用的。

音樂時空:前幾年由您發起,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辦了我國第一次跨界族群音樂研究的會議,我們想知道,跨界民族音樂研究在我國傳統音樂研究中的理論意義是什么?

楊民康教授:跨界族群音樂研究之于我國的少數民族音樂研究,甚至傳統音樂研究是一種拓展、衍生,并不意味著取代以往的研究。跨界民族音樂研究側重于局部,尤其是國境線兩側的跨界民族。從對象來講,是從國內向國外的衍生和拓展。過去,我們只能考慮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系,現在我們還可以考慮它與境外民族的關系。過去,我們走不出國境線,就像玻璃魚缸里的金魚,透過玻璃看外界的事物,具有局限性。而現在,我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國外的民族,拓展了視野,有些現象我們曾誤認為是中國少數民族獨有的,走出去之后才發現國外同樣存在。因此,從研究意義上看,這樣的研究是有突破性意義的。當然,我們將跨界民族音樂研究,不代表我們不重視國內民族音樂研究,只是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有了更大的突破。

音樂時空:音樂民族志也是您的研究重點,書寫一部音樂民族志與普通民族志有何不同?音樂在整部民族志中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楊民康教授:在民族音樂學領域,音樂民族志比較偏重于實際研究,通常圍繞田野考察所做出的結論就是一部音樂民族志。相對于一篇音樂形態方面的分析論文,音樂民族志多了一層文化的內涵,是對整體的音樂文化進行描述和闡釋。現在中國的音樂民族志撰寫,強調音樂本體分析與音樂文化闡述兼而有之,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截然分開,否則容易出現“兩張皮”的狀況。

音樂時空:民族音樂學研究中經常會出現音樂與文化研究“兩張皮”的現象,對此,您有何看法?

楊民康教授:“兩張皮”的出現不是音樂民族志的責任,也不是民族音樂學的責任,而是有些作者沒有真正掌握民族音樂學方法論所導致的。應該注意到,國外也存在一些摒棄音樂本體的音樂文化研究,但其中很多是利用西方文化哲學或后現代的理論觀點對傳統音樂進行研究,是帶有一定的學術目的性的,不同于傳統概念的民族音樂學研究,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音樂時空:您最近幾年田野調查研究的動向是什么?

楊民康教授:近幾年,我主要在進行跨界族群音樂的研究,由于對云南的情況比較熟悉,所以主要是圍繞云南周邊地區的一些國家進行田野考察,比如泰國、老撾、越南、緬甸、柬埔寨,都是近幾年去過的地方。我的目的是越過國境邊界,去看看同一民族,在東南亞國家的生存現狀,再把兩邊的情況進行比較研究和分析。最近寫的文章也以此作為主要內容,去年,《民族藝術》的編輯得知我在進行這個學術考察,便向我約稿,分6期連載了我的6篇文章,總計約10萬字,就是這一時期田野考察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音樂時空:民族音樂學在中國的三十多年,有成就也有問題,您覺得主要問題是什么?

楊民康教授:我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建立起完整、有效的教育和傳承機制,所以在整個音樂學界,現在存在著人才斷檔,后勁不足的問題。說起成就,讓我們回想起前十幾年時間里,前面歷數過的老一輩泰斗級、領軍型學者都還很活躍,有不少中青年海歸和有海外學習經歷的人才作為學界的中堅力量,國外重量級的學者不斷被請進來講學,還有楊沐、鄭蘇這樣的旅居西方的優秀學者愿意為國內的民族音樂學發展積極地進言和出謀劃策。如今,上述這些改革開放的紅利都已經逐漸消失,加上官本位和各種學術失范的現象泛濫成災,導致了我們的開放辦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條件在逐漸退化。表面上看,現在學術環境越來越寬松,資金和時間也越來越充裕,但是真正培養出的優秀人才卻越來越少,人才培養質量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這是非常值得我們警惕和反思的。

音樂時空:中國民族音樂學想要與世界接軌,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楊民康教授:你作為青年學者和編輯,能提出這個問題,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在今天的民族音樂學學術界,大家都很忙,忙教書,忙生計,忙帶孩子,忙寫文章就是騰不出時間去考慮怎樣提高自身學術水平,怎樣搞好課程建設和學風建設,從根本上抓好教學質量。甚至在我們的領域里,希望與國內外人文社科及民族音樂學的前沿學科接軌也只是少數人的愿望。因此,我們要真正做到在教學研究的方法、觀念上與世界接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音樂時空:您不僅自己做研究,同時也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生導師,那么,您對指導碩、博研究生有什么理念?

楊民康教授:我相信能夠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都是很優秀的,他們能夠通過去學習非常枯燥的知識來達到考學的目的,足以證明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是,中國目前“嚴進寬出”的教育制度,讓學生們誤以為考進來后就萬事大吉,就能順利畢業。對此,我有我的不同觀點。我很重視研究生的基礎培養。他們入學以后,首要任務就是把民族音樂學的理論基礎打好。我希望凡是能夠堅持學完我開設的幾門選修課的學生,都已經搭建好自身的學術思維和理論框架,具備了自己做研究的能力。我自己輔導的研究生,通常第一年的課程學習結束后,基本就要能夠拿出自己的博士或碩論文寫作方案,寫出論文開題報告。有了這個做基礎,后面的事就好辦多了,導師也就能夠按部就班,更多去把好寫作關和起到一些監督性的作用。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音樂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時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樂
課堂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與探索——以《其多列》一課為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欧美一级在线| 欧美影院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jizz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址|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国产视频 第一页|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久久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国内毛片视频|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伊人91在线|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一级毛片yw| 五月激情综合网|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在线观看无码a∨|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亚洲自拍另类|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色天堂无毒不卡|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2|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语少妇高潮|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欧美成人A视频| 欧美精品影院| 草逼视频国产|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久久毛片基地|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欧美在线伊人|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国产久操视频|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无码高清专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高清资源|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