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偉
摘要:文章主要闡述承德清音會16首樂曲段落結構,在結構上,主要以二段式、三段式居多,也有多段式結構。
關鍵詞:承德清音會 非物質文化遺產
承德清音會是承德地區的音樂組織,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有相對比較固定的演奏人員,并且流傳下來了16首樂曲。這些樂曲聽起來藝術風格鮮明、統一,整體性很強。因此,承德清音會在2006年被收入到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成為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可以對其進行更加專業、合理的保護。
總體上說,這16首樂曲基本上反映出線性思維的發展特征,旋律平緩,基本上以級進為主。每首樂曲中樂句的結束音,主要是五聲性調式主音或者主音上下方的四五度音。這些樂曲的調式以羽調式為主,在樂曲的旋律發展上主要運用了核心音調貫穿的手法,這種手法在各首樂曲的銜接組合中為它們順暢的連接提供了技術上的主要支持。
在結構上,主要以二段式、三段式居多,也有多段式結構。屬于二段式的主要有:《引子》《梅花三弄》《浪淘沙》《月下海棠》《姑嫂拜月》《春來》《秋來》《冬來》《尾子》;屬于三段式的主要有:《水龍吟》《七星落》《惜黃花》《小涼州》《夏來》《玉芙蓉》;屬于多段式的主要有:《烏江渡》《浪淘沙》《春來》。
《引子》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每部分有18小節,第一部分由5個樂句構成,第二部分由6個樂句構成。它的樂句構成方式正好形成一種遞減的等差數列,即每一個樂句都比前一個樂句少一小節。第一部分樂曲開始第一樂句為5小節,第二、第三樂句各為4小節,第四樂句為3小節,第五樂句為2小節。第一部分基本圖示為【 5 、 ‖﹕4 ﹕‖、 3 、 2】。第二部分,第一句為4小節,第二句為3小節,第三句為2小節,第四句4小節,第五句3小節,第六句2小節。實際上四五六句可以看做是一二三句的重復。第二部分基本圖示為【‖﹕4、3、2﹕‖】。它的所有樂句劃分可以概括為【 5 、 ‖﹕4 ﹕‖、 3 、 2、‖﹕4、3、2﹕‖】,具有鮮明的結構特征。
《水龍吟》并列關系的三段體,中間沒有對比段,都表現為一個形象,第三段也沒有再現關系。具體分段:第1段,從開始到13小節;第2段,14小節到27小節;第3段,28小節到結束。
《七星落》是再現關系的三段體,ABA結構,有引子。具體分段為:4小節引子,第1段,從第5小節到20小節(其中5到12小節為第1句,13到20小節為第2句);第2段,21小節到36小節(其中21到28小節為第1句,29到36小節為第2句);第3段,37小節到結束(其中37到45小節為第1句,46到結束為第2句)。
《梅花三弄》為二段體,具體分段為:第1段,從開始到10小節;第2段,從第10小節第3拍開始到25小節(第2段比第1段結構長是因為第2段擴充5小節);26小節到結束是第2段的補充,材料上是運用合尾手法補充。
《浪淘沙》由6段構成,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其中1、2、3為第1部分,4、5、6、為第2部分,第6段重復第3段。6個小段開始都一樣,相同起始、相同落音。具體分段:第1段,從開始到10小節;第2段,11小節到22小節;第3段,23小節到34小節;第4段,從35小節到50小節;第5段,51小節到56小節;第6段,57小節到結束。
《烏江渡》可以分為5段,ABABA,體現了一定的回旋原則(ABACA),具體分段為:第1段,從開始到11小節;第2段,12小節到42小節;第3段,43小節到53小節;第4段,從54小節到67小節;第5段,從68小節到結束。
《惜黃花》可以分為3段,其中第2段是第1 段的變化重復,具體分段為:第1段,從開始到14小節;第2段15小節到28小節;第3段29小節到47小節,48小節到結束的11小節為結尾。
《小涼州》分為三段,體現了變奏原則,結合旋律中的引申和緊縮,其中第2段與第1段合頭合尾,第3段與第1段是換頭合尾。具體分段為:第1段,從開始到33小節;第2段,34小節到56小節;第3段,57小節到結束。
《月下海棠》為二段體,換頭合尾樂段,具體分段為:第1段,從開始到32小節;第2段,從第33小節到結束。
《姑嫂拜月》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情緒的延伸。具體分段為:第1段,從開始到42小節;第2段,從第43小節到結束。
《春來》也由6段構成,換頭合尾樂段,也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其中1、2、3為第1部分,4、5、6、為第2部分。具體分段:第1段,從開始到18小節;第2段,19小節到34小節;第3段,35小節到42小節;第4段,從43小節到61小節;第5段,62小節到77小節;第6段,78小節到結束。
《夏來》為三段體結構,有引子和結尾,其中第2段與第1段前20小節相同,結尾旋律略有不同,結束音相同,第3段與第2段是換頭合尾。具體分段為:引子,從開始到第8小節,第1段,從9小節到39小節;第2段,40小節到76小節;第3段,77小節到114小節,從115小節到結束為結尾部分。
《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兩部分是合尾關系,有引子。具體分段為:前8小節為引子,第1段,從9小節到66小節;第2段從第67小節到結束。
《冬來》分為兩大部分,類似西方音樂復樂段結構,終止有呼應,具體分段為:第1段,從開始到28小節;第2段,從第29小節到結束。
《玉芙蓉》分為三大部分,合頭合尾樂段,有引子。具體分段為:前12小節為引子,第1段,從13小節到51小節;第2段,從第52小節到99小節,第3段,從100小節到結束。
《尾子》分為兩大部分,A內部結構基本上是樂段反復,加上兩個補充性結尾,A段非常完整,B段似乎是整個套取的結尾,具有對整個套曲進行綜合和概括的功能。具體分段為:第1段從開始到46小節;第2段從47小節到結束。
在多段體中,即使有對比含義,也不是真正的對比樂段,因為節奏基本相同,旋律構成又具有鮮明的五聲性特征,所以音樂性格基本都相仿,情緒差不多,是有限的對比,實際上各樂段之間旋律的對比主要體現的是一個音樂形象的不同側面。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3年度河北民族師范學院非遺專項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FY2013002。
參考文獻:
[1]楊儒懷.音樂的分析和創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2]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3]錢樹信.避暑山莊宮廷音樂[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
[4]白曉穎.避暑山莊文化中的承德清音[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
[5]承德市挖掘民族民間音樂小組編.承德避暑山莊清代宮廷寺廟音樂[M].北京:《中國音樂》編輯部,1979.
[6]童忠良.論我國民族音樂的數列結構(上)[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01).
[7]童忠良.我國民族音樂的數列結構(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