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生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趨于激烈,企業在市場經濟主體中的地位得到更多的關注。隨著我國進入到了市場經濟體制后,尤其是在我國目前的經濟體制情況下,我國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更加靈活多變,企業納稅籌劃逐漸成為了促進我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財務管理活動。企業經營主要實現最大化收益為目標,而實現企業經濟目標應當采取合理的稅收籌劃,選擇適當企業自身發展的會計政策。文章對會計政策選擇與企業稅收籌劃進行研究,探析稅收籌劃下會計政策選擇的途徑和目的,基于會計政策選擇進行納稅籌劃的可行性,以及稅收籌劃在現代企業經營過程中對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
關鍵詞:會計政策選擇;企業納稅籌劃;探析
一、會計政策選擇與納稅籌劃相關理論
(一)會計政策選擇的概念
會計政策主要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依據,其主要有:財務報表編制、會計核算以及財務處理方法等。會計決策是指在會計原則、制度以及程序的指導下,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而制定的,能夠真實反映出企業經營管理情況的過程。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色來分析,會計政策為企業經營決策起到引導作用,其采用合理的、規范的方式對企業會計信息內容產生一定的影響,并實現經濟收益最大化。與此同時,企業會計決策還與相關方法和原則相統一結合,建立健全以企業整體經營管理發展目標為根本的原則之上,優化企業管理策略。
(二)納稅籌劃的概念
納稅籌劃主要是指,在法律規范的范圍內,企業能夠通過對財務管理活動進行控制和監督,規范企業投資和經營管理內容,通過采用合理的納稅籌劃而實現降低費用的目標,并為企業贏得最大的經濟收益。企業在稅務籌劃過程中可以選擇多種方式,可將稅收作來企業選擇籌劃方式的依據。根據企業的實際經濟情況,利用會計政策來制定最低支出的納稅籌劃,降低企業稅務支出,減輕企業稅務負擔,實現企業節稅目的,促進企業經營發展。
二、會計政策選擇與納稅籌劃的途徑和目的
(一)企業納稅籌劃具備的條件
企業實施納稅籌劃主要是為了根據相關會計政策,做到合理避稅,提高企業的最大化經濟收益。在相關國家會計政策中,有些會計政策是企業必須實施的,如對企業會計期間的劃分、會計要素的確認標準以及記賬方法等;有些會計政策是可以選擇的,如企業存貨成本的計量、長期股票投資的計量以及固定成本的計量等。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是企業實施納稅籌劃的根本,并為企業納稅籌劃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二)會計政策選擇的途徑
在納稅籌劃環境下,企業對會計政策選擇的目的性應當明確,其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來進行選擇。第一種途徑是指在企業選擇稅務管理方案時,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以內,充分利用稅收中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進行規劃和安排,進而降低企業稅費。第二種途徑是指利用時間來延長納稅期。通過利用合理的處理方式將企業納稅期延長,增多企業可利用資金,并為確保企業經營運作提供保障。
(三)稅收籌劃下會計政策選擇的目的
稅收是確保國家經濟發展的根本,同時也是實現經濟收益的基礎,同時可以有效的調整企業經營情況。我國根據不同經濟環境下的不同需求,在會計政策方面實現可選擇性,并制定出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使得企業納稅籌劃與同外部因素相關聯,正確引導企業經濟符合國家要求,貫徹落實國家相關稅收法律政策,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等。除此之外,對于企業而言,其經營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最大化經濟收益。會計政策選擇作為企業經營的重要內容,應當為實現企業經濟目標為根本。所以,在企業納稅籌劃條件下,企業應當通過正確的會計政策選擇,減少企業稅款費用,并盡可能的延長納稅期,增加企業可支配資金使用量,增強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實力。
三、基于會計政策選擇進行納稅籌劃的可行性
(一)會計政策選擇是實現納稅籌劃的根本
在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納稅人通過利用納稅籌劃來減輕企業稅務負擔。會計政策選擇是企業有效且重要的納稅籌劃基礎,作為企業的主要稅種,企業所得稅的征收以企業收益為根本,由于企業會計處理方法選擇的不同,企業所得稅征收和核算也各不相同,企業在會計政策選擇過程中,可以選擇遞延利潤或能夠有效降低經濟收益的相關會計政策來進行企業納稅籌劃。所以,企業的會計政策選擇能夠給企業的納稅籌劃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是企業實現納稅籌劃的最有效方式。
(二)會計政策選擇使得納稅籌劃可操作性加強
企業通過合理的會計政策選擇來實施納稅籌劃,以企業實際經營管理活動作為納稅籌劃依據,通常不會對企業經營造成影響。企業通常情況下的納稅籌劃都會對企業的投資、籌資以及經營方式等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企業籌劃成本費用偏高。通過情況下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所進行的納稅籌劃,不會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同時,受到企業內外部影響最小,籌劃成本費用較低,其可操作從一定程度來講有所加強。
四、企業納稅籌劃對會計政策選擇的影響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對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有所改變,政府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了自由和條件,但同時也給企業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在會計政策選擇方面具有自主權,也在納稅籌劃中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
(一)固定資產折舊方式的會計政策選擇
固定資產主指企業所購物資在有限的年限內逐年進行折舊,而該物資的折舊額將分攤到相關期間的成本中,有效減少企業稅收費用,因此,在降低企業稅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企業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來選擇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并以此來影響企業稅負以及生產成本和費用,甚至影響企業經濟收益情況。目前我國企業常用的折舊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 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這四個方法。通常情況下企業只單方面的考慮減少稅收,那么絕大多數企業都會選擇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這兩種方法對固定資產折舊能夠起到加速的作用,并使得其前期的折舊金額會比后期的折舊金額大,財務報表中所反映利用便會是前期比后期要少,這就使得企業應當繳納的稅款前期比后期要少,企業能夠有效的延長納稅期限,實現稅收籌劃的經濟收益流入。同時,也只有在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才能取得最大化經濟收益。
(二)存貨計價方法的會計政策選擇
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運轉還應當具有庫存,當存貨發出的時候,企業的實際存貨成本記賬方法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以及個別計價法和后進先出法等。企業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所得出來的存貨銷售成本和期末存貨價值則不同,對企業所得稅和經濟收益也造成一定的影響。企業在會計政策選擇過程中通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物價在持續上漲時,企業選用后進先出法來計算本期出售的存貨成本將會大大增加,而期末的存貨價值則相關會減少,那么,企業本期需要繳納的稅款將會大大的降低,對物價上漲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另一種是物價持續下降時,企業選用先進先出法來計算本期銷售的存貨成本,如果物價處于上下波動較大的時期,則適用采用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加權平均法,來對此現象進行有效的緩沖進而縮短彼此之間的差距。
(三)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稅收籌劃
企業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分為主要采用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通常來說企業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的選擇根據資本占有比例和影響性來具體劃分,然而,其包括有稅收籌劃的規范。所以,在企業經營的會計期間內,具有長期股權投資的企業經營如是前期盈利而后期虧損的,那么所投資企業的股權應當采用成本法來進行核算;而相反的則應當采用權益法來進行核算。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從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上來看,其所繳納的稅款金額是相同的,但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會導致前后期繳稅金額不同。與此同時,企業稅收籌劃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對會計政策進行選擇,稅收籌劃是企業的機會成本,進行在整體的稅收籌劃過程中,不能夠把企業繳稅作為重點籌劃內容。
五、結論
企業稅收籌劃會對會計政策選擇造成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為企業納稅籌劃提供依據,通過充分利用會計政策來對納稅籌劃進行規范,確保降低企業納稅,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加強對納稅籌劃的重視,善于利用國家相關會計政策,為企業會計發展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汪偉,何志銘.中小企業會計政策選擇與納稅籌劃關系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08).
[2]楊宇.中小企業運用會計政策選擇進行納稅籌劃的建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9).
[3]寧健.納稅籌劃及其風險規避的理論思考[J].經濟理論研究,2014(01).
[4]孫國海.中小企業納稅籌劃問題及對策研究[J].內江科技,2013(12).
(作者單位:友邦保險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佛山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