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中音作為聲樂的一種,在音樂時代的發展下,不斷的進行原有唱法的突破,并通過其他唱法的有序融合,將民族唱法、美聲唱法、通俗唱法得以有效的利用結合,從而拓寬了女中音的唱法領域。本文就以女中音演唱形式與風格的多樣性發展為課題,對課題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女中音 演唱形式 風格多樣性
隨著現代化音樂的發展,音樂的表現形式上也逐漸的豐富起來。女中音作為聲樂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對其他唱法進行了借鑒后,逐步的形成了戲曲、民風、曲藝等多種演唱方式的融合。在現代的女中音演唱當中,逐漸的將演唱形式發展成為一種演唱者的情感宣泄方式,并且在整個演唱中,演唱者能夠將現場的音樂氣氛烘托到頂點,使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一、女中音的演唱風格的多向性
(一)西方女中音的演唱風格
女中音的演唱風格指的是女中音的音色、音域、音量等特點,具體是對各種音樂作品的演唱和樂句的處理,從而區別于其他聲部的獨特氣質和格調。演唱形式的多樣化也就決定了演唱風格的多樣化,在現今的眾多演唱風格當中,主要演唱風格分成三種:抒情風格、戲劇風格以及花腔風格。
德國的女中音的演唱風格屬于高昂率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委婉抒情的法國藝術演唱風格。形成這種迥然不同演唱風格的原因多是因為地域、民風民俗的不同,導致演唱方式的差異化。如法國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情懷國家,所以它的樂曲演奏要求上,音域不需要太寬廣、以中音區為準、音量適中結合輕聲、半聲以及高音區漸弱手法的綜合運用,對演唱的抒情歌曲的情感進行詮釋。女中音的音色醇厚柔美、音域較廣是音樂會上藝術歌曲的主角。
(二)具有民族韻味的中國風格
我國的女中音的演唱發展比較晚,但是最近幾十年中發展的速度卻十分迅猛,不同于西方的熱情奔放或是含蓄內斂的女中音演唱,中國的女中音無論是演唱形式還是演唱風格上,都具有非常獨特的民族特色。中國女中音的演唱除了民族特色以外,還具有時代性的特點,例如關牧村這位中國的女中音演唱家,她獨特的演唱方式,吸引著一大批聽眾,她的聲音寬厚、優美,猶如大提琴般的低沉婉轉。關牧村以她獨具一格的演唱形式獲得了大眾的認可,被稱為“中國第一女中音”,她演唱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假如你要認識我》等作品一直被傳頌至今,奉為女中音當中的經典,并足以與西方的《卡門》相提并論。
二、女中音演唱形式及演唱風格多樣性的發展突破
(一)原生態民歌是女中音演唱形式和風格的重要成分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獲得都是來自于自然和生活的融合,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初,人們之間最初的交流就是通過音樂的形式,來表達對自然對勞動的熱愛。原生態民歌的產生充滿了人們對大自然以及生活的無限熱愛和敬畏之情,即使在一些動蕩年代地區,人們也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原生態民歌采用的都是口口相傳的方式,將音樂歌曲保留下來,后期的演唱者再通過對作品內容的理解,使其情感表達更加的充沛,在演奏中更能體現出女中音的醇厚甜美。
(二)女中音演唱形式的風格特色
在西方國家的女中音演唱,有著對生活的歌頌,也有對愛情的美好向往,也有對現實壓迫的反抗,其女中音的表現上充滿戲劇性,演唱者在演唱作品的時候,其情感比較的鮮明,能夠快速的帶領聽眾進入作品的情感當中。但是我們國家的女中音的演唱形式比較的自然純樸和具有時代的個性。譬如在我們國家女中音誕生的早期一般演唱風格和演唱形式上比較的含蓄、內斂。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與國外女中音演唱形式的交流,現代的女中音在演唱風格上比較具有時代性的特點,這種特征深受現代人的喜愛,并且也給演唱者巨大的發展空間。
三、女中音演唱形式和演唱風格的發展方向
在多元化的演唱形式中,無論是民歌、通俗、花腔還是將女聲分成高、中、低三種音色的演奏形式,都是為了促進當今音樂演奏形式的多樣化的發展。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出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同時為了滿足大眾的審美,在演唱風格上也進行了多樣式的演繹,同一首藝術歌曲不同的女中音演奏者因為對藝術歌曲理解方式的不同,其演唱風格也存在很大的差異。而且現代的人們比較注重個性風格的發展,突破傳統的束縛,在女中音的演奏當中也是對其唱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此看出,未來女中音演唱形式和演唱風格的發展方向趨勢必定是多元化的融合發展。
四、結語
中音作為聲樂的一種表現形式,在對其他唱法進行了借鑒后,逐步的形成了戲曲、民風、曲藝等多種演唱方式的融合。在現代的女中音演唱當中,除了借鑒國外的演唱方式外,還應該加以民族化的個性發展,從而促進女中音演唱形式的多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任也韻,汪莉.呼喚新音樂歌唱藝術——聽荷蘭女中音歌唱家雅妮·普蘭格新音樂獨唱音樂會后的思考[J].人民音樂,2011,(04).
[2]譚巍.淺析花腔女中音演唱特點[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06).
[3]易留芳.論花腔女中音的演唱藝術[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