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冬

【摘要】幾乎所有著名的歌劇作品,主角的詠嘆調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對于這種富于感情色彩、技巧性強,用于集中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表現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熱情?!肚髳凵窠o我安慰》始終伴隨在筆者詠嘆調的學習過程中,深刻地體會到詠嘆調無論是從結構上、人物性格上、聲音技巧上還是音樂上,都值得演唱者去反復的學習和研究,對提高演唱者的個人技巧和綜合能力會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詠嘆調;歌?。槐硌?/p>
在歌唱實踐中,筆者總結了一套演唱詠嘆調的方法,稱之為“詠嘆調演唱四步曲”,即“讀懂、唱會、聽唱、表演”。在實際的學唱過程中,這“四個步驟”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體現了學習詠嘆調循序漸進,鞏固提高的過程。希望給正在學唱這首作品的同學一點啟發和幫助。對“詠嘆演唱四步曲”的分析和解釋將以《求愛神給我安慰》為例進行分析。
一、詠嘆調學習的基礎——“讀懂”
“讀懂”是基礎,即對一度創作做到心中有數。詠嘆調作為歌劇的一個聲部,內容很少,但卻極富表現力和烘托性,詠嘆調表現強烈的人物個性和內心沖突,通過人物關系準確的表現人物。如果不能深入了解整部歌劇的歷史背景和人物特點,就很難把握好演唱時的感情基調,造成悲劇喜唱或喜劇悲唱。因此應該從整體出發,深入歷史來對整部作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認識。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讀的過程中從全劇出發把握好人物性格,再進一步分析詠嘆調的結構。現以學習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求愛神給我安慰》為例具體說明。
(一)“讀懂”作品的創作背景
首先對作者和作品要有一個盡可能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從“讀”中了解歷史背景和作者的成長過程、創作風格等,為以后的演唱做一個鋪墊。
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杰出代表。他與海頓、貝多芬并稱為維也 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有“神童”美譽。《費加羅的婚禮》是莫扎特從薩爾茲堡大主教的樊籠里逃脫加入共濟會后,全身上下正煥發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創作激情時的巔峰之作,整部歌劇充滿了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精神,莫扎特也借此來抨擊嘲弄了庸俗的封建貴族階層,對伯爵恢復奴隸制的想法加以擊毀,同時也反映出第三等級人民通過自身的機智勇敢最終戰勝黑暗的決心。
(二)“讀”人物角色
通過對這部作品創作背景的了解外,還要了解人物性格,走進人物內心,以準確地把握人物角色。
整曲通過抒情的旋律來表現伯爵夫人害怕失去伯爵,同時心里對蘇珊娜產生了嫉恨,但在形式上又不能失去伯爵夫人尊嚴的戲劇性的情感,伯爵夫人是一位高貴憂郁的貴婦,對丈夫的變心她卻有著追求自由愛情的意識和能夠為愛情而反抗的勇氣,為了愛情寧愿死亡。她之所以放下身份跟費加羅和蘇珊娜團結起來,共同對待伯爵,那是因為她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
(三)“讀”作品的結構
“讀”還包括讀譜,了解這首詠嘆調的旋律特征、結構形式、伴奏、速度等,從而對這首詠嘆調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上的認識和把握。如果想有更深入學習還要求演唱者要讀懂總譜,以便于充分了解作品特點。
全曲以小廣板的速度開始,速度緩慢,17小節的前奏,緩慢而輕柔的主旋律的模仿音調,營造了伯爵夫人一種憂郁痛苦的心境,接下來的主旋律的模仿音調在強弱對比中不斷變化,表現了伯爵夫人內心的起伏,雖然丈夫已變心,但她還是向往著愛情與歡樂。前奏的最后小節是帶有休止的三個十六分音符和半拍休止,開始引發出伯爵夫人對愛神的請求。
在和聲上,歌曲以K46-D7-T的完全終止為結束,表現了伯爵夫人激動地情緒在音樂的尾奏中慢慢得到了平靜,尾奏與前奏相呼應將全曲收束于統一的意境之中,形成了一個完善的唱段,大大的抒發出伯爵夫人作為妻子渴望愛情的內心世界。
二、詠嘆調學習之二——自主“唱會”
所謂的“唱”,是指臺下的學唱,練唱。演唱者在“讀懂”之后,就要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在每個字、每個樂句上都要下功夫,進行反復練唱。所謂“會”則是在練唱的過程中對作品仔細品味、精心琢磨,認真體會作曲家的意圖對歌曲的曲式、調性、速度、力度、聲音等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把握。練唱時要注意兩個重頭工作:演唱技巧、語言分析和視譜的準確性。
(一)演唱的技巧、語言分析
在演唱技巧方面有很多歌唱家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在這以《求愛神給我安慰》為例,著重分析演唱中咬字準確性的把握。
伴奏音樂的出現使樂曲進入了第二部分,此時演唱者要注意情緒的變化更好的演繹出伯爵夫人的內心感受,這就需要演唱者具備良好的呼吸支持,氣息要做到穩、深、通,在力度的把握上要準確,“o mi ren diil mio te soro”( 讓我丈夫回轉身旁) 力度一直保持在弱音上,與“o mi lascia almen morir ”( 或者讓我死亡)開始變強,表現出伯爵夫人想起丈夫以前的表現,又想到現在丈夫的變化,內心在痛苦地掙扎著,爆發出了為了丈夫寧愿死亡的勇氣。在接下來的“o mi lascia almen morir ”( 或者讓我死亡)中,在最高音“rir”中“i”不要提著喉頭唱,應該打開腔體來演唱,這樣母音才有共鳴,才能在自由延長上的降a2上取得華麗漂亮的頭聲(譜例1)。
譜例1
此時的伯爵夫人情緒一直很激動,這一句上由弱到強把整曲推到了頂峰,接下來又慢慢恢復了平靜,伯爵夫人又一次向愛神發出了哀求,在這首詠嘆調中出現了兩次伯爵夫人對愛神發出了哀求,求愛神讓她丈夫回轉身旁,不要讓她再傷心流淚,這兩次在旋律、節奏上發生了變化,第一次的節奏緩慢,像是伯爵夫人在跟愛神說話,強調伯爵夫人正在虔誠的請求得到愛神的幫助,希望丈夫回到自己的身旁。第二次節奏類型變為十六分音符,更為緊湊,表現了伯爵夫人在對愛神發出哀求的時候已經對丈夫有些絕望了。要注意的是在演唱時要咬清每一個音(見譜例2)。
譜例2
(二)完成準確性視譜,更好把握角色
我們在“唱”中不要只重視發聲、用氣、咬字等方面的問題,而去忽視視譜。在演唱外國作品時,不少人練唱時并不看譜,基本上是聽會的,這樣往往會漏掉作品的一些細節,例如修飾音,或者帶附點的節奏,或者是一些特定的換氣口,而這些往往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卻是作曲家創作的音樂特點。演唱時要注意換氣口,從而更好地完成演唱。在“o mi lascia almen morir ”( 或者讓我死亡)中,一連串的八分音符呈七度上行,節奏拉寬,速度漸漸慢下來,到達了全曲的最高音降a2,演唱者要具備良好的呼吸支持,注意換氣,讓聲音保持流動,不能因為音區越來越高而讓聲音強度變大,而應該在音程上行時對聲音加以控制和修飾,這樣才能表現出伯爵夫人絕望的心情。在接下來“o mi lascia almen morir ”( 或者讓我死亡)中,在這里作曲家運用了九度音階來推動第二次高潮,然后滑落下來,演唱者要在換氣口吸足夠的氣把這句推向高潮,以此抒發伯爵夫人的心情。
三、博取眾長,詠嘆調學習之三——“聽唱”
前面的“讀懂”“練唱”等大量基礎工作的進行,為學習詠嘆調鋪平了道路,“聽唱”階段的學習就變得順水行舟。這里指的“聽”是“視聽”,是一個包括“看”的全面欣賞和研究過程。這一步和前面的“讀懂”相互支持,是演唱者在讀懂、唱會之后,通過視覺的角度加深對劇情的把握,從多個角度來領悟詠嘆調的演唱技法。
(一)欣賞整部歌劇
通過對整部歌劇的欣賞,就會更加清晰地了解相關內容,對這首詠嘆調更易理解,印象也更加深刻。
《求愛神給我安慰》是選自《費加羅的婚禮》的第二幕,此片段發生在伯爵夫人的豪華起居室里,她面對丈夫的花心和日漸冷淡,內心比較痛苦,無助。她回憶起往日的歡樂和幸福,不禁黯然神傷,但伯爵夫人卻依然向往著愛情與歡樂,她放下高貴的身份與費加羅、蘇珊娜聯合起來對待伯爵,從而獲得自己的幸福。整曲雖然只有四句歌詞,但經過音樂的不斷變化、展開,道出了一個貴婦人高貴而又不失身份、渴望愛情的內心世界。徐緩而寂寥的前奏引出了伯爵夫人的歌聲,歌曲以小廣板的速度開始,音域不寬,速度很慢,營造出一種安慰憂郁的情感基調。
(二)聆聽歌唱家的演唱
“視”的同時要注意聆聽歌唱家的演唱,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前面的“練唱”只是演唱者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練唱的,可能在作品理解上存在一些誤區,通過聽歌唱家的演唱,對比自己的唱法找出不足,從而改進。
歌唱家在演唱一首作品時無論是演唱技巧還是聲音處理都是我們所不及的,他們在處理作品時有時候并不是按照作曲家的譜子來演唱的,而是為了表現音樂進行了二度創作,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同。作為初學者在演唱水平和技巧上遠遠達不到歌唱家的水平,如果我們在沒有學會一首作品時一味地模仿歌唱家,會出現很多細節問題,而往往細節正是表現一首作品的亮點。所以我們要利用“讀”和“唱”把作品學會,再聆聽歌唱家演唱時把他們的演唱處理記錄下來,同時聆聽的過程中要注意譜子上的難點,結合到自己得實際演唱中,久而久之將會有極大的進步。
四、實踐中升華,詠嘆調學習之四——“表演”
往往演唱者注重的是唱功忽略肢體的表情,而詠嘆調之所以跟藝術歌曲等其他體裁不同,最大的是它有強烈的戲劇性內涵,因此在演唱時適時恰當的動作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表現詠嘆調的戲劇沖突和情感抒發。所謂的“表演”特指在舞臺上對觀眾的演唱。詠嘆調也好其他音樂形式也好,總歸是藝術表現形式,都是藝術大師提煉升華生活而來,作為聲樂學生追求藝術最終的目的是把藝術反饋給生活,給人們帶來藝術的享受,而這最后一步的“表演”就是演唱者將藝術傳播的最佳途徑,也是自己藝術追求的升華。
經過前面的一系列反復學習和研究,對作品的演唱技巧和唱法及人物性格都有了準確地把握。現在要做的是把適度的、生動的肢體表現融入演唱中,通過生動的演唱和肢體語言表現豐富人物性格,傳達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C].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林彌忠.《塞維里亞的理發師》和《費加羅的婚禮》中兩個羅西娜的角色類型比較[J].人文社科,2003.卷號:102-107頁.
[3]林婕.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伯爵夫人的詠嘆調分析[J].齊魯藝苑,2006.卷號:2.
[4]白明輝.淺談莫扎特女高音詠嘆調的風格[J].山東文學(下半月),
2007.卷號:9.
[5]翁葵.論莫扎特的歌劇特征及其演唱風格[J].廣西大學學報,
2009.卷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