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照舟 金永芬 沈國方 陳鳴
[摘要] 目的 探討糠酸莫米松對小兒常年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療效及作用機制。 方法 將我院就診的178例常年變應性鼻炎患兒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89例,試驗組鼻內吸入糠酸莫米松,對照組口服氯雷他定,兩組均治療4周。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鼻炎癥狀積分和兒童鼻結膜炎相關生活質量問卷(RQLQ)評分,并檢測兩組患兒血清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5(IL-5)水平。 結果 治療4周后,試驗組鼻塞、鼻癢、咽癢以及總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鼻部癥狀、實際問題、其他癥狀以及總積分等RQLQ評分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IL-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IL-4、IL-5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糠酸莫米松能夠有效控制小兒常年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癥狀,總體療效優于口服氯雷他定;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Th1和Th2細胞失衡有關。
[關鍵詞] 糠酸莫米松;氯雷他定;常年變應性鼻炎;免疫學指標
[中圖分類號] R765.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9-0093-03
常年性變應性鼻炎[1,2](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為變應性鼻炎的一種,是指特異性個體接觸變應原后,由IgE介導的介質釋放,并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變應性鼻炎的典型癥狀主要是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和鼻癢,部分伴有嗅覺減退等。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PAR,常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等;其中免疫治療被認為是治療PAR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主要優勢在于控制疾病進展、緩解臨床癥狀、降低患者對藥物的需求。但是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期,如何規范使用激素類藥物對小兒的發育、成長非常重要。本研究對常年變應性鼻炎患兒分別采用糠酸莫米松和氯雷他定治療,探討小兒常年變應性鼻炎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就診的178例PAR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男105例,女73例;年齡5~12歲,平均(7.5±4.3)歲;病程2~7年,平均(4.6±2.7)年。納入標準:①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3];②皮膚點刺試驗顯示≥1種吸入變應原陽性;③常年性發病;④入組前具有典型變應性鼻炎癥狀;⑤取得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哮喘、鼻息肉和嚴重鼻中隔偏曲患兒;②近1個月內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③合并有蕁麻疹或異位性皮炎患兒。將符合標準的178例患兒按照隨機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89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臨床體征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試驗組鼻內吸入糠酸莫米松(山東京衛制藥有限公司,100撳/瓶),每次每側鼻孔1撳,每日2次,分別于早晚給藥;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口服氯雷他定(北京雙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 mg/片),體重≥35 kg患兒每日10 mg,體重<35 kg患兒每日5 mg,每日1次,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鼻炎癥狀積分比較[4] 包括流涕、噴嚏、鼻塞、鼻癢、眼癢、咽癢;其中0分為無明顯癥狀,1分為癥狀輕微,2分為有明顯癥狀,對日常生活有一定影響,3分為癥狀嚴重且嚴重影響患者睡眠和日常活動;6項評分之和為總癥狀積分,1~6分為輕度,7~12分為中度,13~18分為重度。
1.3.2 兩組患兒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采用兒童鼻結膜炎相關生活質量問卷[5](RQLQ)量表共包括5大項,分別為鼻部癥狀、眼部癥狀、實際問題、情感反應和其他癥狀;各項得分0~6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
1.3.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檢測IL-2、IL-4、IL-5水平 取患者肘靜脈血3 mL,高速離心分離出血清,于-20℃冰箱中保存待檢。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相關操作參考說明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鼻炎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兒流涕、噴嚏、鼻塞、鼻癢、眼癢、咽癢以及總癥狀積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t=26.183、19.330、25.880、27.834、23.526、16.997、32.225、24.858、24.919、12.425、18.305、17.611、4.588、26.445,P<0.05),其中試驗組鼻塞、鼻癢、咽癢以及總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815、21.640、7.981、14.782,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RQLQ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兒鼻部癥狀、眼部癥狀、實際問題、情感反應、其他癥狀以及總積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t=10.361、6.167、8.047、21.634、7.006、28.165、2.616、5.951、5.420、18.251、4.593、21.719,P<0.05),其中試驗組鼻部癥狀、實際問題、其他癥狀(入睡困難、疲勞、神經衰弱、注意力不集中、咽喉癢痛等)以及總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932、3.980、5.002、7.578,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2、IL-4、IL-5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2水平升高,IL-4、IL-5水平顯著降低(t=24.950、27.577、21.481、18.121、14.165、 10.783,P<0.05);其中試驗組的IL-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IL-4、IL-5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統計學意義(t=9.993、15.206、14.343,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2、IL-4、IL-5水平比較(x±s,ng/L)
注:vs治療前 aP<0.05;vs對照組 cP<0.05
3 討論
變應性鼻炎主要是由IgE和肥大細胞介導的一種變態反應,其中參與的介質較多,包括前列腺素、緩激肽、組胺、白三烯等[6]。常年鼻炎發作患兒以清晨起床時癥狀明顯,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發作患兒多在三四月份和夏秋交替時節發作。鼻癢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患兒經常用手指或手掌揉擦鼻部;過敏發作期還會出現眼部過敏癥狀如結膜發紅、發癢、流淚。鼻塞嚴重需要經口呼吸,有的變應性鼻炎的患兒會伴有頭昏、耳悶、頭痛。2~6歲的學齡前兒童是誘發呼吸道過敏的高發年齡;呼吸道過敏嚴重的患兒還會出現過敏性咳嗽和哮喘。導致PAR的病因較為復雜,目前認為[7-8]與過敏體質遺傳及室內外過敏原的接觸有關。常見的變應性鼻炎發作的變應原主要有塵螨、花粉、真菌、動物皮毛、油漆、家庭裝修中的甲醛等,此外許多食物均可引起過敏。對于PAR的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避免接觸變應原;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變應原難以避免接觸,因此藥物治療仍然作為臨床首選。
目前常用PAR的治療藥物主要有抗組胺藥和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能夠對抗抗原的速發反應,因此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但是抗組胺藥對變態反應的遲發反應所致炎癥無效,因此無法緩解鼻塞等炎性介質介導的癥狀。局部使用激素能夠有效控制鼻氣道內的炎癥反應,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腺體對膽堿能的刺激作用,抑制介質的釋放,被認為是PAR的一線治療藥物[9]。本研究對PAR患兒分別采用糠酸莫米松和氯雷他定治療,結果顯示試驗組鼻塞、鼻癢、咽癢以及總癥狀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RQLQ評分顯示試驗組鼻部癥狀、實際問題、其他癥狀以及總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糠酸莫米松在改善患兒癥狀、治療鼻塞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周艾等[10]在對兒童變應性鼻炎治療中也發現,布地奈德組鼻炎癥狀總積分顯著優于氯雷他定組,這是因為鼻塞癥狀是由多種介質介導所致,糖皮質激素能夠有效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謝,抑制各種炎性介質的釋放。雷霏等[11]也在實驗中提到,鼻炎豚鼠腹腔注射糖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均能緩解噴嚏癥狀,但是抗組胺藥僅能減輕鼻癢,而糖皮質激素還能有效治療鼻塞等癥狀。
對于變應性鼻炎的發作機制,目前研究較多,但是仍無統一結論。有報道稱[12]各種呼吸道變應性疾病均與Th細胞分化所致Th1和Th2細胞失衡有關,具體表現為Th2為主的反應。IL-2能夠刺激Th0細胞向Th1細胞分化,瞿中紅等[13]證實IL-2增加表示Th1反應增強。IL-4是由Th2細胞介導產生,其作為IgE的重要調控因子,在B細胞啟動IgE合成路徑起關鍵作用。IL-5能夠促進嗜酸性粒細胞的合成,刺激β細胞增殖分化,與IL-4共同促進IgE的合成。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試驗組IL-2水平顯著升高,IL-4、IL-5水平顯著降低;說明糠酸莫米松治療后能夠增強Th1反應,抑制Th2反應,使原有Th1/Th2失衡情況趨于平衡,從而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
綜上所述,糠酸莫米松能夠有效控制小兒常年變應性鼻炎的臨床癥狀,總體療效優于口服氯雷他定;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Th1和Th2細胞失衡有關。
[參考文獻]
[1] Nurmatov U,van Schayck CP,Hurwitz B,et al. House dust mite avoidance measures for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An updated 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J]. Allergy,2012,67(2):158-165.
[2] Clement P,Gates D. Symptom suppression in subjects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treated with mometasone furoate nasal spray[J].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12,157(4):387-390.
[3]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小兒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等. 兒童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0年,重慶)[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46(1):7-8.
[4] 花麗. 玉屏風顆粒聯合氯雷他定片對過敏性鼻炎患者癥狀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2):1278-1280.
[5] 曹瑞娟,許昱,陶澤璋,等. 兒童變應性鼻炎患者癥狀及生活質量評估[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 24(23):1071-1073,1076.
[6] Benson LM,Mason CJ,Friedman O,et al. Extensive fractio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within nasal lavage fluids from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t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patients[J]. J Sep Sci,2009,32(1):44-56.
[7] Zhang F,Krafft T,Ye B,et al. The lag effects and seasonal differences of air pollutants on allergic rhinitis in Beijing[J]. Sci Total Environ,2013,442:172-176.
[8] Park SJ, Kim TH, Lee SH,et al. Expression levels of endogenous hydrogen sulfide are altered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J]. Laryngoscope,2013,123(3):557-563.
[9] 孫麗紅,陳愛歡,秦旭,等. 比較3種不同類藥物對兒童持續性變應性鼻炎癥狀評分的改善作用[J]. 實用醫學雜志,2014,30(2):219-221.
[10] 周艾,李琦,姜艷荷,等. 舌下免疫和皮下免疫治療兒童變應性鼻炎1年療效觀察[J]. 重慶醫學,2012,41(12):1183-1185.
[11] 雷霏,崔亞南,姜云鵬,等. 實驗性變應性鼻炎最輕持續炎性反應對豚鼠鼻黏膜的影響[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43(7):499-503.
[12] Mahmoud FF,Haines D,Al-Awadhi R,et al. In vitro suppression of lymphocyte activ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and pollen-related asthma by cetirizine or azelastine in combination with ginkgolide B or astaxanthin[J]. Acta Physiol Hung,2012,99(2):173-184.
[13] 瞿中紅,李敏,黃永堅,等. 變應原和糖皮質激素對變應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及其轉錄因子RORγt的作用[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12):996-1000.
(收稿日期(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