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麗
[摘要] 目的 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小兒支氣管肺炎康復療效過程中的價值。 方法 隨機將80例支氣管肺炎患兒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5例,在原治療護理基礎上加用超聲霧化吸入、體位引流、胸背部扣擊等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35例,給予常規護理。 結果 兩組患兒在咳嗽、發熱、肺部濕啰音體征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上均有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結論 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利于減少并發癥,效果顯著,操作方便簡單,安全性高,減少毒副作用,能顯著促進支氣管肺炎患兒盡早恢復健康,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 護理干預;超聲霧化吸入;小兒;支氣管肺炎
[中圖分類號] R725.6;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9-0143-03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兒科門診最常見呼吸道疾病,其發病率、致死率均高居首位,嚴重威脅患病小兒身體健康[1],在該病臨床工作治療護理中,盡早實施積極綜合性多種護理干預方法,對患兒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和促進其早日康復、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我院兒科采用超聲霧化吸入、胸背部叩擊振動排痰、體位引流等綜合性護理干預方法,可以顯著有效對患兒起到祛痰、消炎、鎮咳效果,且病變部位直接局部用藥、具有藥物劑量小、引起副作用輕微、患兒全身不良反應少等特點,實驗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共45例,收到明顯有效治療效果,現將本次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體會總結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入住本科室小兒支氣管肺炎患兒共80例,按照入住本科室先后次序,隨機將患兒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35例,實驗組45例,男38例,女42例,年齡2~12歲,通過臨床癥狀、肺部聽診、實驗室檢查、放射線檢查等綜合分析診斷為支氣管肺炎。入院時患兒體溫36.9℃~41.3℃,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口服止咳、化痰藥物、抗生素治療及日常普通常規護理;實驗組患兒在普通常規治療、護理基礎上,加用間斷吸氧、超聲霧化吸入、胸背部有序叩擊振動排痰、多體位引流等多種護理干預方法,兩組患兒以上資料經統計學方法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實驗組患兒給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退熱等對癥支持綜合治療方法,口服祛痰、止咳劑,靜脈滴注抗生素,協助患兒定期翻身、變換體位、有序叩背等綜合護理干預,霧化吸入治療使用醫用超聲霧化器,使用生理鹽水、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等配制成藥物混合藥液,其總量一般不超過10 mL,劑量多少隨個體差異而改變,每次治療時間約10 min,每日2次,一次療程5 d;對照組患兒按照普通常規治療和護理進行。
1.3 護理干預方法
1.3.1 研究對象特點 本次實驗由于治療對象多為嬰幼兒,僅靠單純言語心理簡單護理,患兒顯然難以配合治療計劃順利進行,因此責任治療護士可利用嬰幼兒喜歡娛樂心理特點,把整個治療過程演變成患兒喜愛游戲娛樂活動,使其在游玩中不知不覺完成該治療全過程。操作實施前,責任治療護士應該先向患兒家長詳細講解說明此項治療護理干預方法、目的,并解釋整個治療過程中有可能患兒出現各種不適癥狀,以便消除、減輕患兒及家長緊張、恐懼心理,提高患兒和家長配合該治療計劃依從性,能夠更好完成治療目的。
1.3.2 超聲霧化吸入方式 一般采用端坐位方式,對不能采取坐位配合治療的患兒,可指導家長采取側抱患兒方法,以利于患兒膈肌能夠自動下移,以便增大患兒肺泡內氣體交換量,可使藥物霧滴充分均勻沉降在終末細支氣管內[2]。使用超聲霧化器咬口和塑料細管應專人專用,每使用1次,均應該嚴格消毒1次,堅持每日清洗霧化罐,以便預防霉菌產生,引起患兒呼吸道交叉重復二次感染。用生理鹽水5~10 mL、沙丁胺醇2 mL、普米克令舒2 mL,吸入時間10~20 min。霧化吸入時,應協助患兒緩慢、均勻深呼吸,以便使藥物充分均勻吸收,達到最佳理想治療效果,若患兒不能配合主動治療,可使其張口深呼吸配合治療亦行。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過程期間,護士應該時刻細心觀察患兒是否可能出現各種不良異常反應,如患兒出現胸悶、氣促、憋喘、呼吸困難、心率加快等不適臨床癥狀時,應馬上停止實施治療,查看、分析患兒癥狀產生的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處理干預,如適當調整氧氣吸入、霧化劑量等;霧化完畢后應以清水漱口,面部禁用護膚面霜。
1.3.3 胸背部有序叩擊法干預治療 責任治療護士手掌采取五掌指并攏,彎曲手指呈形似勺狀,手掌面魚際肌和指腹有次序、有節奏地著落于患兒胸背部相應病變區域,利用腕關節力量在患兒胸背部病變相應區域由外周向肺門方向緩慢、均勻、力量適中叩擊,邊拍擊邊同時鼓勵、協助患兒盡力咳嗽、排痰,以便能促進支氣管、肺泡呼吸道炎性分泌物借助其本身重力和振動作用排出體外[2]。
1.3.4 多體位引流護理干預 可根據患兒病變肺葉位置,采取相對應多體位引流方法,左/右上肺肺炎時,可使患兒保持半臥位,然后采取左/右側前傾后仰位;左肺舌葉或右中葉肺炎癥時,采取右/左側臥體位;較大患兒若病變處于兩下肺基底段時,可直接使患兒位于床上,抬高床尾約26°~36°,按次序為左側頭低位至俯臥頭低位再至右側頭低位。體位引流每天視患兒耐受情況行1~2次。
1.3.5 有效咳嗽 吸入治療后,進行拍背,協助患兒排痰。囑能夠配合年長患兒深吸氣并盡量用力咳嗽;如不會咳嗽或有痰無力咳嗽的患兒可按壓其胸骨上窩處,刺激其氣管完成咳嗽、咳痰動作。
1.4 對照組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普通護理。
1.5 療效判斷標準
評價指標:呼吸系統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患兒呼吸道明顯通暢,呼吸困難顯著改善、減輕,肺部聽診由粗濕啰音轉變為細濕啰音;體溫縮短恢復至正常時間;胸部X線平片表現即為雙肺實質浸潤致密陰影消散、吸收和改善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使用SPSS17.0軟件,對各種數據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患兒臨床癥狀發燒、咳喘、肺部固定濕啰音體征持續天數及住院天數都有不同程度好轉、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均治愈出院,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治療效果比較(x±s,d)
3 討論
小兒支氣管肺炎為小兒患者常見疾病,全年均可發病,在冬、春季節較為多發,營養不良、先天性心臟病、低出生體重兒、免疫缺陷者更易發生,患者會出現發燒、咳喘、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固定濕啰音以及煩躁不安、食欲減退和精神不振的現象[1,2]。主要病因為病原微生物通過呼吸道侵入,多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炎向下蔓延所致,經血入肺。小兒呼吸系統由于呼吸系統尚未完善發育,因此具有特殊解剖生理特點,小兒支氣管管腔由于相對成人管腔結構狹窄、細小,因此炎性滲出病變對患兒肺部影響會更加顯著,支氣管肺炎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以細菌性、病毒性較為常見,病理改變為病毒、細菌等致病微生物入侵體內,造成主氣管、支氣管管腔黏膜及肺泡充血和炎性水腫,造成管腔變狹窄、肺泡壁廣泛彌漫性增厚、通氣與氣體交換障礙,導致患兒肺部出現炎癥反應[2,3],患兒處于高熱狀態時,可促使氣道內水分蒸發,導致痰液變黏稠,患兒狹窄氣道、支氣管內更容易滯留炎性分泌物,由于患兒年幼不能夠很好配合完成有效咳痰,并及時完全、有效排出呼吸道內分泌物,因而支氣管有炎癥時易導致氣道阻塞而致肺不張[3],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表現更明顯。所以,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應用,有利于氣道炎性分泌物、病菌和痰液及時有效完全排出,加快促進患兒盡早康復、痊愈[4]。
采用濕化、翻身、拍打、霧吸、引流等多種護理干預方法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能顯著有效地促進患兒呼吸道致病菌、炎性分泌物及痰液盡快完全排出體外。采用超聲霧化吸入是平常工作中最常運用濕化氣道有效方法,使藥物能迅速釋放到整個呼吸道,達到患兒深部支氣管、肺泡,直接作用于炎癥病變部位,起到快速鎮咳、祛痰、消炎目的[5]。采用生理鹽水、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結合超聲霧化吸入,局部用藥,劑量小,全身反應極輕,能有效降低支氣管痰液黏稠度,促進痰液及時排出;就體位來說,在霧化吸入治療時,患兒若取仰臥位,因肺潮氣量比較低,橫膈肌位置較高,胸部活動度較小,霧化短時間內患兒易出現呼吸費力和煩躁,取坐位或側臥位可減輕呼吸費力和煩躁[4]。采用頭低足高位體位引流方法,可使氣道炎性分泌物及痰液借助外界機械干預振動,在其重力作用下使分泌物及痰液松動、脫落、有利于及時排出患兒體外[6]。采用有效體位干預引流措施,可促使患兒及時有效排出致病菌及炎性分泌物,保持氣管、支氣管完全通暢,能增加患兒肺內氣體交換量,促進有效呼吸,改善其低氧血癥及高碳酸血癥,可以顯著減輕患兒臨床各種癥狀,減少合并癥發生概率;腹壓因素,采用頭低足高位護理干預引流方法,可借助患兒膈肌擠壓作用而促使致病菌和炎性分泌物及時盡快排出;使用胸背部叩擊護理干預方法,有利于痰液的稀釋和排出,經過持續有節奏振動干預措施,可以加快改善患兒病變部位血液循環,促使粘附于支氣管致病菌、炎性分泌物及時脫落、排出,加快肺部炎癥病變臨床癥狀改善[7]。
此次研究發現護理干預組呼吸系統癥狀及體征改善情況比對照組明顯好轉、恢復正常提前2~3 d,平均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3.58 d,對照組為6.26 d,咳喘、肺部濕啰音體征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也較對照組至少提前1~2 d,小兒支氣管肺炎應用護理干預,可降低支氣管肺炎相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利于患兒良好預后,可相應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改善患兒的康復效果,提示合理運用綜合多種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顯著縮短體溫恢復到正常時間,能明顯促進患兒肺部炎性滲出病變消散、吸收,證實護理干預可促進支氣管肺炎患兒康復[8,9]。通過對傳統護理方法的改進,本研究中實驗組患兒的治療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發熱消退時間及啰音消失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在理療護理干預過程中,責任護士必須具有良好醫患實際溝通技巧和豐富相關工作理論知識,并且要具有極大工作責任心和耐心,才能更好對患兒及家長施行健康教育指導干預,使他們主動積極配合[10-12],才能保證理療護理干預過程順利進行,以便取得理想理療效果,更好提高疾病治療水平,縮短患兒病程,有利于減少治療費用,具有較高的社會與經濟效益[13],故可認為該綜合性護理干預療法是一種具有良好療效價值、值得臨床推廣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崔炎. 兒科護理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80.
[2] 何廉儒,王琦,梁若冰.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8):318-319.
[3] 楊錫強,易著文. 兒科學[M]. 第6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1-315.
[4] 伍廷平. 兒科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研究現狀[J].重慶醫學,2013,42(30):3769-3770.
[5] 陳健. 小兒內科常見疾病臨床護理路徑的建立與臨床應用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2013,13(7):510-511.
[6] 陳學高. 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診治進展[J]. 臨床肺科雜志,2011,16(8):1246-1247.
[7] 夏曉清. 臨床路徑在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中的運用[J].護理與康復,2013,24(3):153.
[8] 陳立榮. 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炎行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術中的應用[J]. 中國全科醫學,2013,27(3):106.
[9] 徐芳. 住院患者口腔護理干預的研究進展[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3):2880-2882.
[10] 耿巧玲. 優質護理在小兒支氣管肺炎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3):126-127.
[11] 項萬紅,張燕芬,雷海燕,等. 針對性護理干預對抗生素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效果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2):90-92.
[12] 趙巧云. 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支氣管肺炎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7):139-141.
[13] 穆榮紅,李榮,張會敏.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 重慶醫學,2012,47(7):648-649.
(收稿日期:201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