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 方曉華 楊振斌 殷鴻

[摘要] 目的 探討Pim-1、STAT3蛋白在UC中的表達情況,并觀察榆莧方對其表達的影響。 方法 通過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檢測60例UC患者和50例正常人腸黏膜中Pim-1、STAT3的表達,并觀察榆莧方灌腸后同一UC患者黏膜中Pim-1、STAT3的表達。 結果 UC患者腸黏膜中Pim-1、STAT3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正常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在 UC患者腸黏膜中Pim-1的表達與STAT3呈正相關(r=0.512,P<0.05);UC患者通過榆莧方灌腸后Pim-1、STAT3蛋白的陽性表達明顯下降,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Pim-1、STAT3所介導的免疫網絡與UC的發生、發展有關,榆莧方可干擾Pim-1、STAT3所介導的免疫反應,達到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 榆莧方;潰瘍性結腸炎;Pim-1;STAT3
[中圖分類號] R574.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7-0121-03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機制尚不完全明確的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遺傳、免疫、感染等因素在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免疫介導UC越來越得到重視。近年來Pim-1、STAT3因子在免疫系統的作用逐漸受到重視,且與UC炎癥程度密切相關,可作為評估病情及預后的重要依據[1]。UC的治療目前以激素、免疫抑制劑、氨基水楊酸類為主,因副作用多、耐藥性、反跳性,依從性、遠期療效欠佳,因此尋找安全、高效、價廉的治療方法刻不容緩。我科通過榆莧方灌腸治療,臨床上取得確切療效,可干擾Pim-1、STAT3所介導的免疫網絡系統,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間我院消化科門診與病房患者,均在我院行腸鏡檢查,共60例,病變均位于降結腸,病情均為活動期,其中位于直腸16例,直乙結腸12例,左半結腸32例;初發型36例,慢性復發型12例,慢性持續型12例;輕度15例,中度18例,重度27例;男32例,平均年齡(34±2)歲;女28例,平均年齡(36±3)歲。60例患者病理標本均來自于我院病理科。西醫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炎癥性腸病診療治療規范共識意見關于 UC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符合《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2009)》。所有患者需要排除結腸癌、腸結核、阿米巴膿腫、克羅恩病、腸易激綜合征、孕婦、嚴重精神病及嚴重心、肺功能疾病者。
1.2 方法
選取60例UC患者病理標本作為實驗組,另選取正常人病理標本50例作為空白對照組,采取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檢測,步驟按試劑盒進行操作。鼠抗人Pim-1蛋白購自上海基兔實驗有限公司、STAT3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作為一抗,二抗免疫組織化學試劑盒購自北京生物金橋有效公司,一抗以PBS作為陰性對照。所有實驗組患者給予榆莧方保留灌腸(生地榆50 g、馬齒莧50 g、生苡仁30 g、白頭翁30 g、秦皮30 g、黃柏30 g、仙鶴草30 g、白芨粉5 g,濃煎至100 mL),活動期每日一次灌腸2周,以后隔日一次10周,共12周。同一患者再次檢測治療后Pim-1、STAT3表達情況,并檢測患者血常規、肝腎功能指標。
1.3 結果判斷[2]
Pim-1、STAT3蛋白主要在細胞漿內表達,呈棕色或黃色顆粒狀。每張切片選擇染色良好區域,隨機連續觀察5個高倍視野(×400), 陽細胞數<25%陰性,25%~50%為(+),50%~75%為(++),>75%(+++)。根據表達率情況,陰性(-)、弱陽性(+)、陽性(++)、強陽性(+++)分別計分為0、1、2、3分。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χ2檢驗,對UC患者腸黏膜中Pim-1、STAT3的表達進行相關性分析。
2 結果
2.1 Pim-l、STAT3在UC、正常腸黏膜組織中表達情況
由表1可以得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中Pim-1、STAT3表達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Pim-1、STAT3在UC、正常腸黏膜組織中表達情況[n(%)]
注:與對照組比較,Δχ2=34.623,ΔP=0.021,*χ2=41.990,*P=0.018
2.2 UC中Pim-1、STAT3的表達關系
由表2可以看出,Pim-1蛋白的表達與STAT3表達呈正相關(r=0.512,P=0.036)。
表2 UC中Pim-1、STAT3的表達關系
2.3 UC治療前后黏膜組織中Pim-1、STAT3表達情況
由表3可以看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患者Pim-1蛋白、STAT3蛋白表達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UC治療前后黏膜組織中Pim-1、STAT3表達情況(x±s)
注:與治療前比較,Δt=3.510,ΔP=0.041;*t=3.310,*P=0.028
2.4安全性
所有患者治療后均檢測血常規、肝腎功能未見明顯異常。
3討論
UC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病變主要侵及黏膜層,多累及直腸和左半結腸,也可遍及整個結腸,且病程較長、復發性高、有癌變傾向。UC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確,目前認為與免疫系統紊亂有關。Pim-1、STAT3蛋白近年來研究表明在免疫系統中的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Chevaux JB[3]研究表明,Pim-1、STAT3所介導的免疫網絡在UC的發生、發展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被激活的STAT3因子能直接參與Pim-1基因啟動子表達而使Pim-1基因表達上調,通過阻斷Pim-1信號通路對UC急性期有明顯治療作用[4,5],抑制Th0向Th1、Th17分化。CD4+Th受到外在刺激后分化為Th0細胞,然后分化為不同的亞群,如Th1、Th2、Th3等。研究表明UC與Th1、Th2型因子上調有關[6,7]。早期UC的發生可能與Thl應答有關,后期則以Th2為主。阻斷Pim-1因子表達可抑制巨噬細胞的激活,抑制TLR-2、TLR-4、NF-κB相關通路所調控的炎癥因子IL-4、IL-10、IL-12等表達。研究發現UC患者TLR-2、TLR-4和NF-κB表達明顯增加,TLR2通過識別PAMPs從而激活NF-κB活化途徑,在UC的病理生理過程中起到樞紐性作用。隨著UC病理分級程度越高,腸黏膜中NF-κB的表達越明顯[8-11]。本研究顯示,與正常腸黏膜相比,在UC中Pim-1、STAT3蛋白表達明顯增高(P<0.05),且Pim-1、STAT3之間的表達呈正相關。
祖國醫學文獻中并無此病的專門記載,屬腸風、痢疾、滯下、大癖瀉、休息痢等范疇,活動期的病機要點是濕熱蘊腸、氣滯絡瘀、脂膜血絡受損而成瘍,肉腐膜瘍為其基本病理表現,故以涼血止痢、斂瘡生肌為治療大法。元劉河間對于痢疾曾提出“調氣則后重自除,行血則便膿血自愈”的治療大法。我科通過多年的研究和臨床實踐,在白頭翁合芍藥湯基礎上進行加減,自創中藥復方涼血止痢斂瘡法之榆莧方灌腸,其基本組成為地榆、馬齒莧、白頭翁、秦皮、黃柏、仙鶴草、白芨,諸藥合用,共奏涼血止痢、斂瘡生肌之功,臨床使用中療效顯著。本實驗研究通過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從微觀上探究榆莧方的作用,從實驗中可以看出通過榆莧方灌腸治療后UC患者腸黏膜中Pim-1、STAT3表達明顯下降(P<0.05),且無明顯毒副作用,說明該方具有多靶點修復潰瘍、調節機體免疫反應等多種效應。
綜上,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難度大,安全、有效、價廉的中醫中藥成為一種重要的途徑,榆莧方作為我科已多年使用的藥方已在臨床上取得極好的療效,現通過分子水平進一步證實其療效的確切性,為今后的臨床應用提供新的理論依據,當然,我們仍需要進一步探索UC免疫網絡機制,為更好地指導我們應用中藥治療UC提供更多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周婷婷,仝巧云. 潰瘍性結腸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l2,21(12):1163-1166.
[2] Jiao Jeta. An essential role for N-eadherin and beta-catenin for progression in tongue squamous cell earcinoma and their effect 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ca8113 tongue cancel cells[J]. Oncol Rep,2010,21(5):1223-1233.
[3] Chevaux JB. Recent advances in cytokines: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5):547-556.
[4] Logan-Collins J,Thomas RM,Yu P,et al. Silencing of RON receptor signaling promotes apoptosis and gemcitsensi sensitivity in pancreatic cancer[J]. Cancer Res,2010, 70(3):1130-1140.
[5] Brault L,Gasser C,Bracher F,et al. PIM serine/threonine kinases in patheogenesis and therapy of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and solid cancers[J]. Haematologica,2010,95(6):1004-1015.
[6] Jin Y,Chen JN, Tong DY,et al. Overexpression of osteopontin and the Pim-1 associated with prognostieally important clinicopathlogic variable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PLoS One,2012,7(10):e48575.
[7] Andújar I,Recio MC,Giner RM,et al. Inhibition of ulcerative colitis in mice after oral adminiistration of a polyphenol-enriched cocoa extract is meddiated by the inhibition of STAT1 and STAT3 phosphorylation in colon cells[J]. J Agric Food Chem,2011,59(12):6474-6483.
[8] Lu XF,Sun N. Toll-like receptors 2 and 4 and nuclearfactor-κB in colonic mucosa of ulcerative colitis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J].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2012,50(2):60-63.
[9] 陳曉,王啟之,梁冰,等. Toll樣受體4、Myd88在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組織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J]. 中華消化雜志,2011,31(10):699-700.
[10] 石永強.潰瘍性結腸炎腸黏膜中Act1、IL-17、NF-κBp 65 的表達及意義[J]. 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2(5):599-602.
[11] Shen H. Effect of qingchang huashi recipe on NF-kappaB/Tolls pathway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and mechanism study[J]. Zhongguo Zhong Xi Yi Jie He Za Zhi,2013,33(9):1216-1220.
(收稿日期: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