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西工藝美術概況
目前,廣西工藝美術行業產品生產企業有2000多家,從業人員近150萬人,年銷售值約為200多億元。
近年來,我們通過培育和構建工藝美術行業特色區域,加強對行業產業的規劃和引導,有效地促進了廣西工藝美術行業步入產業化的發展階段。目前,廣西獲國家級特色經濟區域授名的有3個:博白縣——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北流市——中國陶瓷名城、欽州市——中國坭興陶之都;還有一批省級特色經濟區域。
在廣西工藝美術產業版圖上,我們形成了北海貝角雕、桂林木根雕(紙扇)、欽州坭興陶、博白編織工藝品、北流藝術陶瓷、河池銅鼓和金屬工藝品、百色壯錦和繡球、憑祥紅木家具、梧州人造寶石等產業集群區域板塊(見圖1)。
在具體的品類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玉石類為例,廣西現有龍勝紅碧玉、恭城平安玉、岑溪金沙玉、玉林北海的南流江石、防城港五彩石、賀州荔枝凍等玉石類等小集群。
二、乘勢而為,牢牢把握工藝美術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要求,廣西提出了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目標任務。工藝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西工業發展規劃中,把工業美術產業發展列入工業結構優化調整振興行動計劃和工業富農行動計劃當中。2014年,工信部關于工藝美術行業發展指導意見的頒布實施。這些都給工藝美術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廣西工藝美術產業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我們敏銳地把握機遇,統一全行業認識,發揮體系完整的資源優勢,乘勢而為,舉全行業之力,將大力發展工藝美術作為工作重點之一,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精力,以全面推進和優先發展相結合、傳承保護與發展提高相結合、創新發展與吸收引進相結合、突出特色和發展比較優勢相結合為發展原則,加快發展工藝美術產業集群和提高行業服務效能,促進工藝美術產業的協調發展。
三、踏石留痕,扎實工作,抓好五個關鍵環節
(一)抓政策引領。2013年,在原自治區政府馬飚主席親自指導下,《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納入了自治區政府的立法項目,自治區二輕工業聯社承擔了《辦法》的起草、編制工作。《辦法》以主席100號令,于2014年3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這是廣西工藝美術界期盼多年,第一部對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傳承和發展而頒布的行政性法規。《辦法》理順了關系,明確了自治區二輕工業聯社在工藝美術方面的職責,一是協助傳統工藝美術主管部門開展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的具體工作;二是負責廣西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辦法》頒布實施已來,效果顯著,部分市級聯社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貫徹落實。
(二)抓平臺建設。近年來,我們以展覽展會、項目申報、大師精品工程、產業集群建設和《廣西卷》編撰為載體,完善工藝美術發展的服務平臺建設。
1.展覽、展會常態化,創設的“八桂天工獎”成為廣西工藝美術業界有影響、最權威的新品牌。截至2014年,自治區二輕工業聯社聯合有關單位已成功主辦三屆廣西工藝美術作品暨大師精品展覽。每屆展覽均有上萬件作品參展參評,參展人數和規模逐年攀升,參展作品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累計有1000多件作品獲評廣西工藝美術行業最高獎——“八桂天工獎”。成功承辦了兩屆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廣西藝術作品展覽工藝美術類作品展覽,選送了1000多件工藝美術類作品參展參評,近200件作品獲評自治區政府優秀作品。目前,廣西已基本形成自治區、市兩級工藝美術展覽平臺,為各類別、各層次的工藝美術創作者提供了多方位、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平臺。此外,廣西還組織工藝美術企業參加各類全國工藝品交易會、博覽會等,依托各類展覽平臺,有力地推動了業界的合作與交流。2009-2014年,廣西工藝美術作品累計獲國家金獎63個、銀獎116個、銅獎158個,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的“杰出手工藝品徽章認證”8項。廣西工藝美術作品嶄露頭角。
2.開展促進工藝美術中小企業發展的重點扶持項目申報工作。2011年起,在自治區工信委的支持下,我們理順了工藝美術產業項目申報工作關系,加強對項目申報工作的調研指導,組織舉辦多期項目申報培訓班,基層聯社幫扶工藝美術小微企業的服務效能顯著提升。2014年廣西工藝美術行業獲批項目18個,落實專項資金895萬元。
3.組織開展大師精品創作工程,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我們從2012年起,在北海、欽州的試點成功,2014年在全區全面鋪開廣西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創作工程活動。這項工程被列為自治區人民政府文化項目,并納入了自治區財政經常性專項科目預算支持。充分發揮工美大師和高級工藝美術師的引領作用,通過“帶徒傳藝”,培育工藝美術人才。截至目前,廣西已成功組織開展了三屆廣西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創作工程活動,成立了162個精品創作小組,141項創作取得成果,43項創作獲獎。專項資金績效考核我們獲得94分的優秀評價。2015年,大師們的參與熱情更是空前高漲,精品創作組數量實現了“翻番”。
4.著力于引導產業集群發展。經過多年培育和發展,已形成20個特色經濟區域,其中8個為工藝美術產業特色經濟區域。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集約經營的競爭力得到充分體現。
5.《廣西卷》編撰工作有序推進。《廣西卷》編撰工作領導小組于2014年2月成立,主要做成了三件事:第一,組織體系先進。建立起從自治區政府分管領導掛帥、一直到市級分管副市長及相關部門參與的、較為完善的編撰組織工作體系,形成政府主推,部門主管,協會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的合力;第二,“綱舉目張”,組建隊伍。確定了《廣西卷》包括各品類篇的編撰大綱,落實了主編、各品類篇執行主編,以及各篇目的專業編撰團隊,工作有序展開;第三,資金基本落實。落實了編撰工作專項經費300萬元。
(三)抓人才培育。廣西累計進行了六屆廣西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其2014年第六屆評審工作,由自治區二輕聯社依照《保護辦法》獨立組織。目前,廣西現有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31人,其中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4人。累計評出高級工藝美術師85人。我們出臺了大師工作室管理辦法,規范其帶徒傳藝;舉辦大師培訓班,提高大師創新能力和創作素養;組織大師們赴臺灣和其他省(區、市)學習交流;推薦和培育國家級工藝美術人才。我們采取多種方式,完善養育本土工藝美術人才的長效機制,帶動全區行業的繁榮和持續發展。
(四)抓協會組織。2006年組建廣西工藝美術協會以來,我們積極發揮行業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支持成立了6個市級工藝美術協會。省市兩級協會,在行業自律,組織行業企業參加各類展評、展示、展銷活動,工藝美術理論學術研討,工藝美術教育培訓和交流,企業宣傳和作品宣傳及組織學習貫徹實施《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五)抓資金保障。“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近年來,我們積極爭取財政資金扶持工藝美術行業發展。截至2014年,已獲得“廣西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創作工程”財政專項資金140萬元;傳統廣西工藝美術行業扶持專項資金265萬元;《廣西卷》編撰專項工作經費300萬元等。
廣西工藝美術產業總體上,仍然屬于基礎薄弱、欠發達地區。近年來,廣西工藝美術產業逐漸形成了具有濃郁區域民族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形態,有如雨后春筍,蔚為壯觀,呈現出乘勢而上、來者可追的喜人狀態和后發的蓬勃生機。我們有信心將廣西工藝美術產業努力打造成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