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韞笛
【摘要】樂理是音樂理論的基礎,音樂理論的科學建立對音樂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中西方樂理至今還有許多差異。了解差異并使這逐漸統一,是使樂理系統發展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中國樂理;西方樂理;區別;差異
一、什么是樂理
音樂的基本理論就叫樂理。它的內容不僅包括識譜內容,還有調式、調性、音程、和弦、調的關系、律學知識及樂器、旋律、和聲及常識性的內容。
二、中西樂理的主要區別
(一)律制的差異
(1)中國的律制是在三分損益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我國律制的確立,約在五千年前就已形成。但有關律制的理論(確定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音高關系叫樂律),是在距今兩千六百余年的春秋時期見到的。而《管子·他員篇》有關“三分損益律”的記載:“凡將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開以合九九,以是生黃鐘小素之首,以成宮。三分而益之以一,為百有八,為徵。不無有三分而去其乘,適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復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而去其乘,以是生角?!?/p>
(2)西方律制是在約(前580—前501)五度相生律(又叫畢達哥拉斯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這一律制產生于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希臘。其產生原理是根據泛音列中第二分音(又叫倍音)和第三分音的純五度關系產生的。而在上一律產生的基礎上,找出與此律成純五度關系的另一音,就產生另一律。如此繼續相生,產生許多律,最后作八度移動,納入一個八度內。
(3)兩種律制發展目標——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是把一個八度分成頻率比相等的十二個半音的律制,故又稱十二等比律。十二平均律最早發明是在我國明代朱載堉于1581年創立的。 西方十二平均律的提出是由德國人魏克邁斯于1691年發明的。西方音樂的發展主要受十二平均律的影響,而我國則受三分損益律影響較大。
(二)音名的區別
(1)中國音名叫律名,它是在三分損益律的基礎上繼續損益,直至十二律的產生。
(2)西方的音名則是用CDEFGAB等字母來表示的。
兩種音名的對照如下:
黃鐘 大呂 太簇 夾鐘 姑洗 仲呂 蕤賓 林鐘 夷則 南呂 無射 應鐘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bD bE b G b A bB
上圖黃鐘的實際音高不一定相當于現代音名C音的高度,因為黃鐘的高度在我國古代各個時期有所不同,約#c1至a1之間。據考證,我國古代各個時期將黃鐘的音高確定在每秒頻率350次左右,相當于今f1的高度。曾侯乙編鐘的黃鐘則大體為每秒頻率470次左右,相當于ba1的高度,而它們的共同點是半音順序不變。
(3)十二律呂:
我國傳統音樂理論把頻率相差一倍的兩聲,如黃鐘與清黃鐘,大呂與清大呂之間的音高距離為12個半音,稱十二律呂。 在這12個音中,六個單數如稱陽律(簡稱律),六個雙數的稱陰呂式六呂、六同。我國十二律的完成是在《呂氏春稱·音律篇》見到的:“黃鐘生林鐘,林鐘生太簇,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射生仲呂。三分而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而生,去其一分以下生?!?/p>
上文生律方法也叫“隔八相生法”,它以黃鐘為元聲,余聲則依十二律次序循環計算,每隔八位生一律。
我國古代哲學認為陰、陽是事物內的矛盾體,宇宙間所有事物的發生、轉化和消失,都是由陰陽兩氣相互交感的結果,并以這種觀念出發來解釋和認識事物的演變規律?!饵S帝內經素問》中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惫湃诉€認為十二律呂像是一年十二個月那樣周而復始的,又像四季時節那樣基本上間隔均勻,故他們把十二律和四季12個月及12個時辰聯系起來,建了一套對應的關系。
由“三分損益法”而生的十二律,實際上是一種不平均律。它所形成的古代大全音(204音分)較十二平均律的全音大4音分。古代小半音(90音分)比十二平均律的半音小10音分。因此三分損益法上下相生到第十二律仲呂時,就出現“仲呂根不生”,“黃鐘不能還原”的現象。暴露出十二律不能回歸本律和無法“周而復始”地旋宮轉調的問題。由此也揭開了長達2千年之久的人們尋找理想的平均律的歷史篇章。
(三)唱名的不同
①我國記譜法的代表是工尺譜(共30余種)。它是運用民間吹管樂器的音位指法原理來表示的,而用上、尺、工、凡,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 仩伬仜凡六伍億上尺……
②西方樂理記譜法中的唱名則是do、re、me、fa、sol、la、si、do。簡譜為12345671表示。
(四)節奏、節拍差異
音樂中,聲音的長短是用“拍”來表示的,“拍”是節奏運動的產物,又是節奏運動的計量單位。如果沒有拍,我們就無法衡量《登鸛雀樓》這首唐詩中的每個字念多長。
(1)我國表示節拍的符號是用板眼表示的,即所謂的有板無眼、一板一眼、一板二眼、一板三眼,如贈板的一板三眼(贈板),散板(分類打慢唱和慢打慢唱)。每一“板”和每一“眼”在工尺譜中都代表一拍。在工尺譜中,“板”寫作“x”或“,”,“眼”寫作“·”或“?!卑逖鄱家砸慌臑橐粋€單位,凡遇到有板或有眼的地方,都可以看成一拍。
(2)西方記譜法中節拍的表示用分數表示。例如:2∕4,6∕8。
(五)調的表示
工尺譜的調是以小工調為基礎,以工音為關鍵音來確定的。如某調的工音等于小工調的尺字(即E),那么這個調就稱為尺字調,它相當
于西方簡譜3=E,即1=C。再如,某調工音相當于小工調的六字,便稱為六字調,即3=A,則1=F。小工調又叫乙字調,尺字調又叫四字調,五字調又叫正工調。
(六)轉調的概念
(1)我國樂理中,一首樂曲中有兩個以上的調組成的樂曲叫“交替調式”。
(2)西方樂理中,將以上定義叫轉調。
縱觀中西方樂理內容,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是促進中西方音樂相互傳播和傳承的方式之一,也是推動“樂理”科學與系統發展的重要環節。如何使中西方“樂理”統一化,是我們及其后人努力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