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佳
摘 要:女性是一個國家和社會進步、發展的堅實的力量,但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性在婚姻家庭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女性的權益沒有得到真正意義上的保障,家庭暴力、財產權受損等現狀時常發生。本文通過對婚姻家庭中婦女權益保障的必要性、我國婚姻家庭立法中的不足之處的分析,就如何完善我國婚姻家庭中婦女權益的問題提出一些完善建議。
關鍵詞:婚姻法;女性權益;保護
一、婚姻法保護婦女權益的必要性
馬克思曾認為,社會變革中最主要的酵素就是婦女,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步,主要看的是這個國家中女性社會地位的高低。女性是這個社會的另一半,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靠的是兩性的共同參與,所以重視對女性的保護對這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一個一個小家庭的穩定與和諧,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可以直接協調兩性關系、維護家庭關系,所以婚姻家庭立法對婦女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維護家庭穩定美好、促進社會和諧進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雖然通過立法活動在平等男女地位、保護婦女權益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卻難以轉變。由此,婚姻家庭立法必須以絕對傾斜保護的方式矯正婦女的弱勢地位,真正完全實現婦女的權利自主和權益平等,這是法治文明社會的內在要求。
二、我國現行婚姻家庭立法中女性權益保護存在的不足
在女性權益長期受到漠視的背景下,我國婚姻家庭立法對婦女權益的保護確實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婦女的地位也確實得到了提升,但是不可否認立法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1.婦女在經濟上的劣勢地位無法由婚姻家庭立法予以改變
盡管現代女性廣泛參與就業,職業女性也越來越多,但大部分家庭婦女的經濟收入是遠遠低于男性的,并不能改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上的劣勢地位,絕大部分的中國現代女性必須負擔職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眾所周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地位劣勢是決定女性在婚姻家庭關系中弱勢地位的直接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女性獨有的思維方式和傳統觀念決定了她必然要肩負家庭和事業這兩個方面的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婦女在社會中的功能。想要通過立法來改變婦女在兩性婚姻中的弱勢地位,必將難以有效地施行,法律也不能強人所難。
2.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應用困難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確立,為保護受害者、懲戒離婚過錯方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實際上,在司法實踐中,這項制度卻被束之高閣,真正能以離婚損害賠償為由獲得法院支持的案例并不多。現有的法律確實規定了該項制度,但也只是用一個法律條文來陳述,規定了可以提出離婚損害賠償的四種情形,涉及的構成要件、舉證責任、賠償數額、損害結果等具體內容都沒有表述。同時,在舉證方面,司法機關往往以取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為由,將其視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這造成了該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婦女希望借此在受到傷害后獲得賠償幾乎成為空談。
3.對婚姻關系中婦女的性自主權沒有明確的規定
婦女的自主權,應當涵蓋各個方面,包括工作自主、生育自主,性自主權等。我國是一個極為傳統國家,自古“談性色變”,性是一個很敏感的詞匯,正是由于性意識的缺失,婦女難以捍衛自己的性自主權。雖然新《婚姻法》結合了我國的實際,但是這種從人權方面出發考慮女性特殊權益的規定并未出現。一個很突出的現象就是“婚內強奸”的問題并沒有通過婚姻家庭立法而得到正視和解決。
三、婦女權益保護的完善建議
1.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婦女勞動地位
經濟地位的劣勢導致了婚姻家庭地位的弱勢,因此要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改變婦女在經濟上的不獨立,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權。雖然經濟的發展為每個人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但是仍然有很多崗位存在歧視女性的現象,甚至一些事業單位招聘時拒絕符合條件的女性應聘者。所以需要完善經濟體制,改善就業環境,出臺相關的立法、司法解釋等來為女性提供合理公平的就業機會,建立完善的勞動保障體制,嚴厲地懲處性別歧視的行為。
2.完善婚姻家庭立法,提高法律的可操縱性
(1)建立性自主權制度,維護婦女的特殊權益。“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婚姻家庭的立法直接關系到兩性的基本權利,所以應當從更高層次上保護女性的權益。建議將“性自主權”納入法律體系,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圍內,配偶雙方各自有自主決定是否發生性關系的權利,不受配偶一方的強制。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將“婚內強奸”予以明確,明確婚內強奸是嚴重損害婦女性權益的行為,法律應當明令禁止,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這也是貫徹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體現。
(2)健全法律中關于婦女財產權益保障的制度。首先,完善我國婚姻法中已有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擴大離婚損害賠償的過錯行為范圍,不限于立法已有的四種過錯行為。鑒于現在社會中頻頻出現的婚外情現象,也可以將其規定為適用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過錯行為,因為這種行為嚴重危害了婚姻關系中無過錯一方的權益,也成為了針對女性犯罪的高發性原因。這也有利于倡導良好的社會風氣。其次,應當具體完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增強該項制度的可操作性,應當首先從舉證責任方面放寬條件,只要能夠證明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和未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前提下,離婚一方未盡到夫妻忠實義務即可,不要求非得取得實質上的證據。最后,可以試點試行第三方損害賠償制度,賦予受害者一方向婚姻關系中給自己造成精神或財產損失的第三方提出精神損害賠償或者財產損害賠償的請求權,要求第三方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
(3)完善家庭暴力立法,保護婦女的生命健康權。反對和禁止家庭暴力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針對家庭暴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應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依法進行妥善處理,不能以“ 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互相推諉,不予辦理。同時,應當完善婚姻法和相關司法解釋,從責任主體、賠償方式、賠償金額、損害責任等方面具體規定。筆者建議,可以制定一部專門的禁止家庭暴力法來重視家庭暴力的危害,設置周密的反家庭暴力條款、罪名等,加大懲罰力度,也使執法者行之有據,杜絕家庭暴力的發生,保障婦女的生命健康權。
3.加大法律宣傳力度,提高女性的法律維權意識
婦女自我素質的增強、維權意識的提升也是保護其自我權益的不可或缺的條件。雖然我國的婚姻家庭立法在不斷的健全中,但是對于廣大普通的婦女同胞而言,那些條條框框的法律條文太過生僻與遙遠,難以有效地深入人心。因此,應當在現有的法制宣傳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對婦女權益的法制宣傳教育, 將刻板、嚴肅的法律條文轉化為圖片、文字、案例等知識,強化婦女對相關法律知識的認識,提高婦女的法律意識,引導她們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孫偉平.透過新《婚姻法》談婦女婚姻家庭權利保障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3(14).
[2]王梅霞,張衛英.我國離婚損害賠償制度之缺陷[J].河北法學, 2006,24(07).
(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