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徐馳
摘 要: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倒三錐殼水塔已經普遍使用了20~30年,由于長期暴露在外,部分水塔混凝土結構未到設計使用壽命便出現了嚴重的耐久性問題。對使用一定年限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進行結構檢測,并對其耐久性評定和剩余壽命預測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可以揭示潛在危險,及時做出維修,加固或拆除決策,避免重大事故的發生,做到防范于未然。
關鍵詞:倒錐殼水塔;耐久性評定;剩余壽命;結構檢測
當前,我國大多數的倒錐殼水塔已使用了20~30年,由于長期暴露在外,混凝土碳化十分嚴重,同時由于鋼筋保護層的失效導致水箱殼體鋼筋嚴重銹蝕,水箱殼體的漏水問題普遍存在,亟需通過結構檢測,綜合評定其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并對其剩余使用年限進行預測。文章以湖南某倒錐殼水塔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該結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保護層厚度、混凝土強度退化、鋼筋銹蝕狀況和環境溫度進行了詳細的現場勘察和檢測;結合現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規范,對該倒錐殼水塔的剩余壽命進行預測,并給出了加固和改造建議。
1 工程概況
某倒錐殼水塔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建于198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已近30年。該水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支筒高30m,最大蓄水體積200m3,支筒混凝土為C35,水箱、人井及人井平臺混凝土為C30,水箱下環梁混凝土為C25,按國家相關標準圖集建造。
2 現場檢測結果
在進行現場檢測時,主要采用無損檢測方法、局部破損方法以及觀察法進行檢測。現場調查了該水塔結構形式及布局,水塔處于露天大氣污染環境中,水塔周圍地基穩定,周圍無經常性、明顯影響結構安全的振動。檢查了水塔基礎、支筒及水箱、下殼環梁、人井及人井平臺等主要承重結構,水塔基礎、支筒及水箱、下殼環梁、人井及人井平臺無明顯變形,水塔無明顯傾斜及沉降裂縫,性能目前表現良好;但水箱下殼發現多處明顯裂縫,出現長期滲漏現象,最大裂縫寬度達到2.0mm,受力鋼筋多處出現銹蝕,部分鋼筋銹蝕嚴重;支筒發現多處明顯裂縫,特別是在孔洞附近,最大裂縫寬度達到2.2mm。水箱上殼混凝土保護層崩落,出現明顯的主筋銹蝕;支筒混凝土環向出現多處混凝土保護層崩落,環向鋼筋出現銹蝕;每層的人井平臺鋼筋外露,出現明顯銹蝕。具體本次檢測得到的檢測數據見表1。
3 水塔建成至鋼筋開始銹蝕的計算
結合《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標準》[10](CECS220:2007),鋼筋開始銹蝕時間應考慮碳化速率、保護層厚度和局部環境的影響,可按式(1)估算:
式中:ti-結構建成至鋼筋開始銹蝕的時間;Kk、Kc、Km-碳化速率、保護層厚度、局部環境對鋼筋開始銹蝕時間的影響系數。
3.1 碳化系數k的確定
式中:xc-實測碳化深度(mm);t0-結構建成之檢測時的時間。
根據檢測結果和公式(2),求得k=3.65。
3.2 碳化速率、保護層厚度和局部環境影響系數的確定
根據本次檢測結果,結合《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9](GB 50144-2008)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標準》[10](CECS220:2007)得出各耐久性影響系數見表2。
表2 碳化速率、保護層厚度和局部環境影響系數
根據式(1)和表2的結果,可求得結構建成至鋼筋開始銹蝕的時間ti=16.0年。
4 保護層銹脹開裂的時間的計算
保護層銹脹開裂時間應考慮保護層厚度、混凝土強度、鋼筋直徑、環境溫度、環境濕度以及局部環境的影響,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tcr-保護層銹脹開裂的時間;tc-鋼筋開始銹蝕至保護層銹脹開裂的時間;A-對室外墻板取A=4.9;Hc、Hf、Hd、HT、HRH、Hm-保護層厚度、混凝土強度、鋼筋直徑、環境溫度、環境濕度、局部環境對保護層銹脹開裂時間的影響系數。
根據本次檢測結果表1,結合《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9](GB 50144-2008)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標準》[10](CECS220:2007)得出各影響系數見表3。
表3 各對保護層銹脹開裂時間的影響系數
根據表3和公式(3)和(4),可求得保護層銹脹開裂的時間tcr=34.5年。
5 混凝土表面出現可接受最大外觀損傷的時間的計算
混凝土表面出現可接受最大外觀損傷的時間應考慮保護層厚度、混凝土強度、鋼筋直徑、環境溫度、環境濕度以及局部環境的影響,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td-混凝土表面出現可接受最大外觀損傷的時間;tcl-鋼筋開始銹蝕至混凝土表面出現可接受最大外觀損傷的時間;B-室外墻、板取B=8.09;Fc、Ff、Fd、FT、FRH、Fm-保護層厚度、混凝土強度、鋼筋直徑、環境溫度、環境濕度、局部環境對混凝土表面出現可接受最大外觀損傷時間的影響系數。
根據本次檢測結果表1,結合《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9](GB 50144-2008)和《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標準》[10](CECS220:2007)得出各影響系數見表4。
表4 各對混凝土表面出現可接受最大外觀損傷時間的影響系數
根據表4和公式(5)和(6),可求得混凝土表面出現可接受最大外觀損傷的時間td=48.6年。
從計算結果分析,水箱下殼發現多處明顯裂縫,出現長期滲漏現象,受力鋼筋多處出現銹蝕,部分鋼筋銹蝕嚴重。水箱上殼混凝土保護層崩落,出現明顯的主筋銹蝕。當前的使用時間是30年,預測結構建成至保護層銹脹開裂時間是34.5年,這與實際調查情況比較符合。雖然最后預測混凝土表面出現可接受最大外觀損傷的時間在18年后,但結構構件的承載力已不滿足要求,為預防潛在風險,建議進行加固維修處理。
6 結束語
隨著一大批混凝土建筑進入老化階段,越來越多的業主在對既有建筑物的檢測和鑒定過程中,提出耐久性評定和剩余壽命預測的要求。可以說,如何對這些建筑進行科學的耐久性、經濟性評定以及剩余壽命的預測,是當今土木工程領域的研究熱點。通過對實際案例的檢測分析,可對其他鋼筋混凝土建筑的耐久性鑒定,提供一定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盧木,等.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現狀和研究方向[J].工業建筑,1997.
[2]鐘大鳴,等.結構可靠性鑒定與耐久性評估[J].建筑結構學報,1999.
[3]GB/T50344-2004.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5]GB50144-2008.工業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
[6]CECS220:2007.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7]牛荻濤,王艷,連暉,等.工業廠房耐久性評定及剩余壽命預測[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王猛(1982,3-),男,湖南桃江人,碩士,工程師,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