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五大“大紀檢組”即將登場
近日,中央紀委新設7家派駐紀檢組組長,分別赴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全國人大機關、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機關任職報到。
據披露,這7個紀檢組中,全國人大機關和全國政協機關實行單獨派駐,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和國務院辦公廳等5家單位實行歸口派駐,共涵蓋53個部門和單位。
所謂歸口派駐,就是對業務相近、相關或者系統規模小、監督對象少的部門,歸口設置派駐機構。
據報道,由中央辦公廳歸口監督的有10家單位;中央宣傳部歸口監督14個中央宣傳文化部門和單位;中央紀委派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組負責監督13家單位。也就是說,中央保密局、中央檔案館等單位雖然沒有直接設立紀檢組,但也受到其歸口監督單位,中央辦公廳紀檢組的管理。
再有,由中央統戰部歸口管理的國務院僑辦,之前已設立紀檢組,其間的業務關系也將有所調整。正如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所言,13家單位要在中央和中央紀委的要求下,在派駐紀檢組的指導下,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由此不難看出,這5家實行歸口派駐的紀檢組堪稱“大紀檢組”,其業務覆蓋范圍、觸角都將有所延伸。
對此,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可以預見,中央紀委派駐機構建設的加強,必將有效壓縮中央和國家機關內部權力監督的真空地帶,使黨內監督不留死角、沒有空白。(《人民日報》2015.4.1)
國企反腐,好戲在后頭
據最新報道,3月至少有15名央企和地方國企高管被查,平均兩天就一個,因此這個月堪稱“國企反腐月”。對此“戰果”,各界并不意外,因為在一個月前,中央就發出明確信號:中央決定今年完成對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金融企業巡視全覆蓋。
對此,專家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國企改革是2015年改革的重中之重,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選擇對中管國有骨干企業進行巡視全覆蓋,不僅是為了清除腐敗積弊,更是為深化國企改革清障蓄力。
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院副秘書長高波說,“很多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掌握著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生產資料,如水、電、油、氣、通信、交通等,因此,要通過抓國企反腐‘讓人民群眾對改革有更多的獲得感,提高國企服務群眾的質量,更多地分享國企改革的紅利,從而獲得更廣大群眾的支持。”3月國企反腐取得了“開門紅”,我們可以預期,好戲還在后面。(《人民日報》 2015.3.31)
“貪官受賄數”已成假新聞重災區
貪官的受賄信息,如有多少情婦、多少別墅、多少名表、多少本護照,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但網上看到的不少關于貪官受賄清單的描述,又大多是假新聞,而且說得越細的往往越假。據報道,“貪官受賄數”儼然已成假新聞的重災區。除此之外,貪官一落馬,立刻會圍繞他其他方面滋生出無數假新聞。
如近日,某媒體興奮地發出一條“獨家新聞”,稱劉鐵男及其家人在北京、青島、太原擁有住宅五處,有伯爵、江詩丹頓等名表9塊,齊白石、傅抱石真跡5幅等,還有12本外國護照并隨身藏有12張機票;貪官魏鵬遠涉案金額和房產達3.3億元——這種“重磅消息”竟是某檢察官未經單位審核,自行網上搜集整理的內部授課稿。
據了解,很多假新聞的傳播途徑都是這樣,先是網帖流傳,再是媒體引用,最后是專家援引媒體——另一家媒體再把這名專家的言論當成權威來源。
另外,“貪官受賄數”之所以成為假新聞的重災區和滋生處,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信息不對稱,很多案件還處于調查階段且不便公布,但公眾又有強烈的知情需求;然后,受眾只圍觀獵奇,追求一種窺視的快感,而對真相不感興趣;最后是當事人的缺席,沒法兒現身辯駁。(《蘭州晨報》 2015.4.7)
全國經責審計
涉3萬多干部
近日 ,中央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五次全體會議已在審計署召開。會議透露,2014年全國共對3萬多名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進行了經濟責任審計,查出被審計領導干部負有直接責任的問題金額400多億元,移送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400多人。各級黨委和組織人事等部門根據審計結果,對履行經濟責任中存在嚴重問題、應當承擔責任的60多名領導干部給予免職、降職等組織處理以及撤職等處分。
針對2015年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強調查研究和經驗總結,分門別類制定經濟責任審計的基本標準,力爭在年內拿出試行辦法;強化計劃管理,突出審計重點,加大審計的深度、力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審計的質量和水平;推動審計成果的有效運用,加大審計結果公開和整改督查的力度,探索社會監督與審計監督有機結合的方式方法。
(《京華時報》2015.3.31)
公立醫院改革
將破除逐利機制
據報道,中央深改領導小組近日舉行了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等條例。
會議強調,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主體。要把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著力解決好群眾看病就醫問題。要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將公平可及、群眾受益作為改革出發點和立足點,落實政府辦醫責任,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改革,堅持分類指導,堅持探索創新,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構建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
會議還指出,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綜合性強、涉及面廣,要落實政府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要立足我國國情,加快推進改革試點,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新華社 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