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31日發布4個典型案例,涉及醫療服務合同糾紛和案件強制執行等。
在市民張豐春與山東泰安市中心醫院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案中,張豐春因交通事故在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院住院治療,此后保險公司發現其住院期間所用藥物奧扎格雷鈉為不合理用藥,拒絕賠償該藥物費用7250.40元。張豐春因此起訴醫院,要求賠償其經濟損失。
法院審理認為,泰安市中心醫院未根據原告的病情為原告提供合理、恰當的醫療服務,原告因被告在治療過程中不合理用藥行為所造成的損失,應當由被告予以賠償。
判決醫院賠償張豐春經濟損失共計7750.40元。被告已按判決履行完畢。該案提醒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恰當的治療方案,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
在最高法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中,還有一起“老賴”拒不執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典型案例。在趙春連申請執行張宇昊機動車交通事故案中,張宇昊未執行法院作出的賠償判決以及調解,原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執行過程中,法院及時發出執行通知并多次傳喚,張宇昊拒不露面、隱匿行蹤,且有轉移財產、規避執行的行為。法院以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此后,張宇昊及其親屬將全部執行款交到法院,案件順利執結。公安機關將張宇昊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法院最終判處張宇昊有期徒刑6個月,緩期一年執行。(《人民日報》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