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技術改變了大眾的閱讀行為,同時對傳統圖書館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在新媒體背景下,圖書館應該充分認識大眾閱讀的新特點,依靠細化圖書館館藏分類、創建數字閱讀環境及提高圖書館館員信息能力等策略,鞏固圖書館在推廣大眾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新媒體;圖書館;數字技術;引導策略
【作者單位】張茹,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相對于報紙、期刊、電視、廣播這四大傳統媒體,數字新媒體在當今社會得到廣泛運用,被形象地譽為“第五大媒體”。新媒體的出現讓世界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極大地影響了知識的傳播速度,新媒體成為人們交流信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更改變了現代社會的閱讀方式。本文從新媒體環境下大眾閱讀的特點及我國圖書館大眾閱讀引導現狀入手,探討新媒體環境下圖書館對大眾閱讀的引導策略,以期為圖書館大眾閱讀引導工作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新媒體環境下大眾閱讀的含義及特點
新媒體環境下的大眾閱讀,狹義上是指社會大眾借助新媒體數字技術進行閱讀的文化活動;廣義上新媒體環境下的大眾閱讀不僅是簡單的圖書閱覽,更是圖書閱讀理念的創新。網絡移動閱讀是新媒體環境下大眾閱讀發展的一個主要方面,現代化的通信工具、閱讀媒介也促進了網絡閱讀的迅速發展。如今新媒體環境下大眾閱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如iPad閱讀、手機閱讀、電腦閱讀等,都是新媒體環境下大眾閱讀發展的重要表現。
我國移動新媒體如電子書等的閱讀雖然在內容上與傳統圖書一致,但其多元化、視覺化、娛樂化、互動化等特點正逐漸影響讀者對圖書館的依賴程度。首先,大眾閱讀多元化。新媒體數字技術提供了多元化的閱讀媒介,也造成了大眾閱讀形式的多元化。多元化不僅表現為閱讀載體多元化,更引申出多元化的閱讀習慣、興趣、體驗等內容。其次,大眾閱讀視覺化。新媒體通過Photoshop及Flash等數字技術為圖像化的大眾閱讀提供了技術可能。因此,當代大眾閱讀可以說是“讀圖時代”。主流文化超越了文本語言,圖像化的大眾閱讀引發淺閱讀,讓受眾快速感受視覺沖擊,然后即看即扔。再次,大眾閱讀娛樂化。新媒體的出現,使娛樂化、快捷化成為大眾的主觀文化需求,圖像、聲音、文字等娛樂化內容以新媒體為平臺表現出消費性、趣味性的文化特點。最后,大眾閱讀互動化。新媒體讓閱讀載體更加豐富,讀者能及時反饋閱讀信息,呈現出新的互動性閱讀狀態。
二、新媒體環境下我國圖書館對大眾閱讀的引導
我國第8次國民閱讀調查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新媒體數字技術較2000年增加了近15種,數字閱讀者已經超過2.5億人,新媒體實用率達到了56.2%,其中18—40歲閱讀者的新媒體閱讀率為78.2%,較2000年增加了近40%。此外,4G手機、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筆記本電腦、網絡電視等互聯網終端在閱讀領域逐漸占據主體地位,新媒體更適應時代的發展特點和大眾閱讀趨勢,極大地沖擊了圖書館的發展。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和閱讀引導的重要機構,在新媒體大眾閱讀的沖擊下,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首先,大眾閱讀資源建設重視度不夠。我國圖書館在大眾閱讀引導方面,仍存在重視知識閱讀,輕視大眾目的性閱讀的思想偏差。新媒體時代,大眾難以在圖書館找到適合快節奏時代需要的休閑型淺閱讀圖書;大眾的閱讀需求更新很快,圖書館很難第一時間將新書納入館藏范圍。
其次,新媒體閱讀環境尚未建立。圖書館提供的傳統服務形式和內容,難以滿足網絡時代24小時的閱讀需求;圖書館有限的閱讀空間只能滿足小眾需要,與網絡的無限空間相比,缺乏優勢;我國圖書館新媒體大眾閱讀服務系統尚未構建。根據中科院圖書館數據調查中心及中國數字圖書館調查研究中心的數據統計,我國2709家國有大型公共圖書館中有1700家圖書館(占比62.8%)仍堅持傳統圖書借閱模式,沒有將圖書查詢、借閱、管理等環節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圖書館仍在被動滿足大眾需求,對讀者閱讀選擇、閱讀行為、閱讀效果等問題關注較少。
最后,圖書館館員技術能力和服務意識欠缺。我國圖書館館員的新媒體數字技術及閱讀引導服務意識欠缺,難以和讀者有效溝通交流,仍在被動地滿足大眾需求。根據國家圖書館數據調查中心2011—2014年數據統計,我國圖書館從業人員數量逐年遞增,已經超過8萬人,但獲得中級職稱的館員僅占31.3%,約2.5萬人,獲高級職稱的館員僅為8.4%,不到7000人。此外,我國多數圖書館館員對新媒體檢索、數字閱讀、互動技術了解程度較低,很難在技術與素質上與現代讀者保持同步。
三、新媒體環境下圖書館對大眾閱讀的引導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圖書館大眾閱讀引導的意識雖然有了極大增強,但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圖書館閱讀引導的工作,從而保證圖書館對大眾閱讀及社會閱讀的文化影響力。
1.細化、精化圖書館館藏分類
圖書館必須將服務資源用于對館藏圖書的細化及精化分類工作上,針對新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對屬于不同領域、學科、認知層次的館藏進行精細化分類處理,滿足讀者不同的閱讀需求。應用數字技術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必將改變圖書館的社會功能及定位,因此,我國圖書館應將視頻、音頻等數字化內容及電子圖書文獻納入我國圖書館的資源建設中,進行圖書館藏數字化工作。圖書館應在自身與讀者之間搭建圖書信息交流渠道,及時接收讀者反饋信息,更新圖書目錄及館藏數量,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和調整。同時,圖書館應建立新書引入機制,實現圖書館館藏與網絡信息更新速度的同步。
2.創建圖書館無障礙數字閱讀環境
第一,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進程。圖書館應該轉變導讀服務的重心,嘗試建立適合大眾閱讀的數字化環境。這要求當今的圖書館搭建多媒體資源共享的平臺,配置相應的數字閱讀設備,建立數字圖書館,為大眾提供數字閱讀環境。
第二,轉變圖書館服務模式。圖書館可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比如,圖書館可利用博客、微信、微博等,搭建大眾閱讀交流互動平臺,向大眾推薦紙質形式或者電子形式的新書、好書;可根據圖書借閱頻率發布圖書排行榜,以及優先推薦的書目或者專題內容,這樣既可以利用、挖掘、整合、開發圖書館網絡資源,也能實現圖書館對大眾閱讀的引導。圖書館還可以開展“新書悅讀、好書共評”等網絡互動活動,利用愉悅輕松的閱讀活動,使閱讀變為“悅讀”,引導大眾主動積極地走進圖書館。
第三,開展個性化信息服務。新媒體時代,圖書館的大眾閱讀引導在關注普遍需求的同時,也應關注新時代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圖書館一方面可以開展個性化閱讀定制服務,建立數字閱讀檔案,將閱讀記錄、閱讀內容進行分類,預測大眾的個性化閱讀偏好;另一方面,可建立讀者瀏覽、檢索及反饋的數字技術平臺,讓讀者根據自身需要檢索相關書目,采用適合自己的閱覽器進行閱讀,并對書目、圖書館服務進行點評。
3.提高圖書館館員信息技術能力
圖書館大眾閱讀引導作用的發揮不僅需要新媒體數字技術支持,更離不開圖書館館員能力的提升。新媒體時代,圖書館不僅是圖書文獻的中心,更是信息的中心。圖書館館員應成為信息加工人員、咨詢人員、導航人員,為大眾閱讀提供信息參考、分析、咨詢以及便捷的圖書檢索服務。
首先,圖書館館員轉變為信息加工人員,要對圖書信息進行選擇、編輯、提煉,總結出滿足大眾閱讀需求的信息知識。其次,圖書館館員要轉變為信息咨詢人員,提供圖書信息咨詢服務,使圖書信息資源最大限度為大眾運用,滿足大眾閱讀需求。再次,圖書館館員要轉變為信息導航人員。新媒體環境下的館藏形態及書目的檢索技術發展迅速,圖書館館員要提升管理和服務能力。比如,圖書館館員應該學習如何組織局域網上有效的圖書數據,為讀者提供常用檢索方法及系統;掌握國際圖書信息發展動態,對網絡圖書資源分類標準及技術進行研究,與國際圖書信息管理接軌;根據大眾的閱讀需求組織導讀系統,將某一專業領域資料形成索引,方便大眾查詢閱讀;以信息化的服務能力引導大眾閱讀。最后,圖書館館員要轉變為信息更新人員。圖書館館員應該具備彈性圖書信息服務能力,做到圖書信息咨詢與大眾閱讀需求的形式、內容、范圍變化同步,不能以一次的數據收集及加工為最后依據;提供的圖書信息不局限于固定載體,傳遞圖書文獻的形式與新媒體的變化保持同步。
[1]羅紅麗. 圖書館導讀的個性化[J]. 圖書館學研究,2006(4).
[2]楊衛民. 讀者的大閱讀——新媒體時代的大眾新閱讀觀[J]. 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1).
[3]黎維玲. 網絡環境下的大眾閱讀方式研究[J]. 現代情報,2012(4).
[4]楊衛民. 讀者的大閱讀——新媒體時代的大眾新閱讀觀[J]. 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1).
[5]熊麗華. 新閱讀環境下的大眾閱讀與公共圖書館[J]. 圖書館建設,2008(15).
[6]張淑珍. 試析新媒體時代大眾閱讀特點及圖書館作用的發揮[J]. 農業網絡信息,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