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 要:軌道交通作為城市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為人們出行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埋下了許多安全隱患,乘客意外傷害問題也成為軌道交通較為棘手的現實問題。文章通過對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傷害類型的剖析,明確提出對各類乘客傷害問題的處理建議,同時,也針對旅客傷害事件的后續處理等事項,提出相關建議,以此,積極構建城市軌道交通環境,保證乘客不受意外傷害,確保乘客出行的順暢。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傷害;事故分析;措施
城市軌道交通優勢不斷顯現,已經成為人們出行首選交通工具,軌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可以說軌道交通相對其他交通方式具有大運量、快速、準點和便捷等自身優勢,這也是其成為人們選擇出行交通的必要條件。城市軌道工程較為復雜,從勘測、設計、施工、運營,各個環節都關系到質量和安全的問題,特別是運營時期,更增加了乘客輸送中各環節的安全風險問題。只有不斷探索新機制,健全完善相應管理措施,及時應對意外傷害,才能有效保證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安全順暢、維護軌道交通企業服務形象,為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
1 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傷害的總體形勢
1.1 設備與設施帶來的安全壓力
為了方便乘客出行,軌道交通企業均使用高科技自動設施,乘客在乘坐地鐵出行時,從最初的進站到最后出站,整個行程都是自動設備在控制,在各個通行口,都配備了自動扶梯、垂直升降梯、進出站閘機、屏蔽門等大量自助和自動控制設備,由于設備運輸量大,不間斷運行、個別設備使用不當等因素,使設備不斷出現故障,這些故障就埋下了許多不安全的隱患,使乘客在地鐵內的安全風險增加了。
1.2 客流量增長帶來的安全壓力
城市軌道交通規模不斷擴張,在地下已經形成了網格狀分布,隨著人流的增長,日客流量極速劇增,未來城市軌道交通最大的安全隱患就是客流量的增長,這也給運營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1.3 責任界定不明帶來的法律風險
如遇地鐵乘客傷害的情況,需要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條款進行處理,雖然有法可依,但并不是專門針對地鐵而設定的專項法規,這種法規針對性不強,責任不明晰,如果發生乘客傷害事件,那么就會出現模糊界限,使軌道交通行業承擔更多的法律責任風險。所以說,要想維護地鐵企業利益,保證乘客交通安全,就需要出臺一系列專項法規,明確城市軌道交通運輸過程中發生的乘客傷害事件責任認定,加入專門針對乘客乘坐軌道交通時自身不安全行為的懲罰性條款,通過健全的制度保障,進一步維護公共安全。
1.4 社會輿論帶來的公關危機
城市軌道交通是公共設施,當乘客在地鐵發生傷害時,如果處理不當,極容易導致惡化為公共安全事故,快速形成媒體、網絡焦點話題,形成輿論一邊倒現象,給軌道交通企業帶來巨大的公關危機。
2 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2.1 車門、屏蔽門開關引發的乘客傷害應對措施
2.1.1 司機一定要掌握好列車關門時機,關注乘客上下車情況、確認列車與屏蔽門之間的空隙,通過觀察和經驗積累,避免出現夾人、夾物事故。
2.1.2 在顯眼的位置多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加大安全宣傳畫的張貼和列車廣播宣傳,特別是對兒童一定要加強監控管護,避免出現手被帶進車門、屏蔽門間縫隙的情況發生。
2.1.3 站臺防范也是必要的,加派專門工作人員按照標準化作業程序,維持乘降秩序,防止乘客搶上搶下的情況。時刻注意觀察列車開關門對乘客的攔截工作,減少乘客搶行的沖門現象。
2.2 站內摔傷引發的乘客傷害應對措施
車站相關工作人員在加強日常的巡視,時刻關注站內環境衛生和設備、設施狀況,如果發現雨天站內潮濕或滲水、漏水情況,一定要向相關部門匯報及時搶修,同時加強廣播宣傳,在相應地域放置地滑警示標牌。另外,由于乘客攜帶的不明物品導致的地面出現液態異物,一定要做好客流引導并通知保潔人員清理,使用干的拖把進行吸水,保持地面干燥,清理完成后,確保地面無水漬、油漬等殘留,必要時在放置警示標牌或者進行圍蔽,提醒乘客滑倒。
2.3 搭乘扶梯引發的乘客傷害
2.3.1 扶梯運行方向與乘客傷害事件
扶梯是軌道交通重要的組成部分,乘客在進入和出站時經常使用。從人的行為習慣發現,人向后摔倒的突發性較強,也不容易防備,這時人就沒有反應的時間,特別容易摔傷。通過研究,人們在搭乘下行扶梯時,能夠直接觀察到扶梯與地面的高度差,通常均會握緊扶手帶,保持身體平衡。相反當乘客使用上行扶梯時,就不會握緊扶手帶,心理會很放松,如果急于趕路,人的還會在扶梯上走或者跑,這些行為也極易發生傷害事故。
2.3.2 扶梯設計理念與乘客傷害的關系
不同的區域使用不同型號的扶梯,也就是說扶梯設計是要根據區域進行的,而人們出行為了方便,乘坐了不符合設計和規定要求的扶梯,使扶梯受到不必要的壓力,造成不必要的傷害。自動扶梯設計時,對扶手帶與護壁板之間預留一定距離,一般不超過50mm,對扶手帶距梯級表面的垂直距離也要嚴格要求,一般大于900mm、小于1100mm,這是國際現行標準設計規范。
2.3.3 應對措施
(1)在最初進行扶梯設計調研時,就需要根據不同的場地情況,增設中間層或扶梯中轉層,這樣就能從根本上減少大跨度扶梯數量,增加扶梯強度,把扶梯使用安全風險降低;加裝安全警示燈、提示音、乘客倚靠扶梯側板、警示感應。(2)做好日常維護和維修,加大對扶梯運行狀態的檢查力度,通過巡視、檢查等管理措施,及時發現設備運行異常,做好停用維修工作,對扶梯的防護裝置在平穩、結實,保證穩固性,確保乘客不能自由移開防護,保護乘客安全。(3)需要專門人員對閘口進行適時監督,對那些攜帶超高、超長物品進站乘車的乘客,進行勸導。(4)對那些跨度大的扶梯進行有效疏導,避免乘客出現不規范乘梯現象,對上行扶梯入口端加強安全監控與安全宣傳,使乘客均能養成良好的搭乘扶梯習慣。
2.4 列車與站臺間空隙引發的乘客傷害應對措施
對設備進行觀測,時常進行人本化改造,通過加裝防踏空膠條、站臺邊緣加裝警示照明燈等小改動,提醒乘客注意腳下安全。在站臺加大宣傳力度,提醒乘客注意上下車安全,謹防踏空;合理引導乘客出行,避免相互推擠發生事故。
2.5 閘機刮傷、夾傷引發的乘客傷害應對措施
閘機是通道口最重要的設備,一定要有專門人員在閘口引導,特別是對那些兒童及孕婦,要做好出入閘機引導服務幫扶,培養乘客良好的閘機使用習慣,保證出行安全。
3 乘客傷害事件后續處理
不同的傷害事故的不同的處理方式,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后續工作。要加強調查取證力度、掌握第一手證據資料,保證后續事件處理能夠有據可依。當事故發生后,工作人員需要馬上進行必要的幫助和救治,隨時收集意見、安撫乘客情緒,避免激化矛盾。一定要劃清乘客傷害事件層級、職責,通過專門部門進行處置,避開乘客情緒對立的敏感期,分階段、分步驟逐層級處理,避免事態惡化,化解不必要的公共安全危機。
4 結束語
城市軌道交通客運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而科學的管理不僅能保證乘客人身安全,也樹立了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服務良好形象。出現安全事故,只有通過合理的處置,積極構建良好關系,才能最終確保乘客安全出行,打造軌道交通服務品牌。
參考文獻
[1]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2]賴麗萍,陳勇烽,晏小波.國內外地鐵車站樓扶梯設計方法比較分析[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2(10):17-20.
[3]朱滬生.上海軌道交通網絡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J].都市快軌交通,20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