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峰


[摘要] 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聯合系統性功能訓練在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實施效果。 方法 將80例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分為對照組(n=38)與觀察組(n=42)。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聯合系統性功能訓練。比較兩組護理干預前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生存質量評分。 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Harri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F-12量表各項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優質護理聯合系統性功能訓練在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中效果顯著,患者髖關節功能改善明顯。
[關鍵詞] 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置換術;優質護理;系統性功能訓練;Harris功能評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4-012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are combined with systematic training in osteonecrosis total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ults.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osteonecrosis routin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n=38)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2).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car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quality of care and joint systemic functional training. The Harris hip scor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s. Results Harris hip function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F-12 scale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care combined with systemic functional training in osteonecrosis whole hip arthroplasty in implementing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hip func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Osteonecrosis; Hip arthroplasty; Quality care; Systemic functional training; Harris score
近年來,髖關節疾病的臨床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1]。其中,股骨頭壞死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髖關節疾病。股骨頭壞死病情較為嚴重,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對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同時配合優質護理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組對象為2011年12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8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排除入院前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惡性腫瘤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齡38~68歲,平均(49.92±2.77)歲;Ficat分期情況:Ⅲ期45例,Ⅳ期35例;單側病變70例,雙側10例;患者均出現跛行,X線片檢查提示股骨頭變性塌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性關節炎等表現。術前Harris評分為35~60分。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n=38)與觀察組(n=42),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及系統性功能訓練,具體內容為[3-5]:(1)疼痛護理。護理人員應該耐心地傾聽患者的主訴,向患者講解相關的外科疼痛的生理學機制,以消除其緊張、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運用溫暖的語言、親切的問候以及真誠的支持幫助患者構建良好的心態,避免不良心理反應的出現。同時,按照患者的個性化特征、興趣愛好及病情等綜合分析,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有益患者身心健康的護理文體活動,例如閱讀雜志、下棋以及觀看電視節目等。積極地鼓勵患者參與到活動之中,分散患者疼痛的注意力,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折磨,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2)并發癥護理。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肺部感染、關節脫位、深靜脈栓塞以及壓瘡等并發癥。護理人員應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根本原則,注意對患者并發癥的護理,盡量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病率。(3)系統性功能訓練。a.股四頭肌功能鍛煉。股四頭肌等張收縮,在床上進行直腿抬高練習,要求足后跟離開床面20 cm以上,停頓10 s之后放松5 s,30次為1組,每天5組;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背屈踝關節,保持腿部肌肉繃緊,5 s之后放松,使髕骨上移,放松5 s,30次為1組,每日5組。b.臀中肌功能鍛煉。
1.3 評價方法
采用髖關節Harris評分量表對髖關節功能進行評價;采用SF-12生存質量量表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價。(1)Harris評分表[6]:包括7個維度:疼痛程度(44分)、日常活動功能(14分)、步態(11分)、行走輔助器(11分)、行走距離(11分)、畸形(4分)以及活動范圍(5分),總分共100分。分值越高,則表明患者髖關節功能越佳。(2)SF-12生存質量評價量表[7]:包括8個領域:軀體功能、軀體角色、肌體疼痛、總的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心理衛生,每項1~5分,分值越高,則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越佳。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干預前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生存質量評分。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對比
兩組護理干預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或P<0.01),且觀察組護理干預后Harri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對比
根據SF-12量表評分,兩組護理干預后SF-12各維度(軀體功能、軀體角色、肌體疼痛、總的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心理衛生)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或P<0.01),且觀察組護理干預后上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骨外科臨床中十分常見,主要用于陳舊性股骨頸骨折、股骨頭或髖臼破壞而發生疼痛,影響關節功能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已經塌陷變形,髖臼已發生破壞者[8];盂骨性關節病,髖臼已發生變化,存在疼痛及功能障礙者。治療及住院過程中的護理方法比較成熟,一般患者在術后2~3周內即可出院,在家中繼續進行康復訓練。然而,術后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則需要花較長的時間,且恢復過程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此外,護理工作人員日常護理工作較重,對出院之后的患者很難進行科學、有效地指導,可能會對患者出院后功能恢復產生影響。因此,加強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功能訓練,對患者髖關節功能恢復及生存質量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意義。本組患者按照抽簽方法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聯合系統性功能訓練,優質護理聯合系統性功能訓練使得患者最大程度地緩解其經濟負擔的同時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了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加快了疾病的康復速度。
股骨頭壞死也被稱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其發病主要是由多種因素而造成的股骨頭血供中斷或者受損,引起的骨髓造血細胞、脂肪細胞以及骨細胞變性壞死,繼而造成股骨頭結構變化以及關節功能障礙等方面的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多發病,同時它也是骨科難以治療的一種疾病[3]。在股骨頭壞死患者行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聯合系統性功能訓練,促使患者緩解病情以及健康狀況的恢復均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干預后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或P<0.01),且觀察組護理干預后Harri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干預后SF-12各維度(軀體功能、軀體角色、肌體疼痛、總的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心理衛生)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或P<0.01),且觀察組護理干預后上述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此結果提示,優質護理聯合系統性功能訓練能夠有效改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股骨頭壞死患者的髖關節功能及生存質量,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8-10]。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聯合系統性功能訓練在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實施效果顯著,患者髖關節功能改善明顯,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史書霞. 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康復護理[J]. 中國現代醫生,2011,49(7):43-44.
[2] 李曉聲,陳鐵柱,陳宏文,等. 后外側小切口人工全髖關節置換體會[J].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8(1):275.
[3] 鄭麗維,趙紅佳,紀小鳳,等. 社區康復護理的現狀及對策[J]. 福建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24(5):57-58.
[4] 蔣小劍,何國平,賀愛蘭. 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居家護理服務指標體系研究[J]. 護理研究,2011,26(10):26-29.
[5] Geisser ME,Alschuler KN,Hutchinson R. A delphi study to establish important aspects of ethics review[J]. J EmpirRes Hum Res Ethics,2011,6(1):21-24.
[6] 傅天水,黃奕鐵,黃凱. 全髖關節置換術在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失敗中的應用[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1, 26(4):340.
[7] 梁曉燕,范麗娟,梁文娟. 微創小切口人工半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的護理體會[J]. 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4):2395.
[8] 連欣,周東生,楊永良,等. 髂腹股溝微創小切口內固定治療髖臼前柱或恥骨支骨折[J]. 中華骨科雜志,2012, 32(5):467.
[9] KyomotoM,Moro T,Saiga K,et al. Biomimefichydrationlubrication with various polyelectrolyte layers on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orthopedic bearing materials[J]. Biomatefials,2012,33(18):4451.
[10] 李璐寰,潘青. 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后輔助鎮痛下的早期康復訓練[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9(15):1553.
(收稿日期:201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