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摘要] 目的 分析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措施和護理效果。 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間經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的鎖骨遠端骨折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對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恢復情況進行分析對比。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后1 d肩關節成績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1個月和3個月比較,試驗組肩關節成績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經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后疼痛指數均明顯下降,試驗組下降幅度比對照組更為明顯(P=0.001);兩組患者經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后,對照組生活基本自理27例,試驗組35例;對照組生活需要幫助的13例,試驗組7例;對照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3例,試驗組1例;試驗組在生活能力的改善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對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有效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
[關鍵詞] 鎖骨鉤鋼板固定;鎖骨遠端骨折;康復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14-013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clavicle hook plate fixation on patients with distal clavicle fractures. Methods Selected 86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distal clavicle fractures and who were accepted treatment of clavicle hook plate fix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the way of coin tossing, with 4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whi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s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Results The outcome could indicate that after the looperation the shoulder joint performances of patients in these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In addition,comparing one month after the operation with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houlder joint performance were evide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differences of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two groups after clavicular hook plate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in index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est group decrease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ly(P=0.001); after clavicular hook plate fixation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daily life in 27 cases, 35 cases of test group; 13 cases of control group life needs help,test group 7 cases;the control group life could not completely treatment in 3 cases,1 case of test group;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living ability improvemen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clavicle hook plate fixation on patients with distal clavicle fractures have good clinical effects. In this way,the function recovery of the shoulder joints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and thus is worth promoting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Clavicle hook plate fixation; Distal clavicle fracture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鎖骨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各個年齡階段均可能發生,其發病率約占6%。鎖骨遠端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鎖骨骨折類型,約占總數的10%[1,2]。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治療此病。臨床研究表明,術后給予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對提高手術效果和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分析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患者的康復護理措施和護理效果,本文選擇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間經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的86例鎖骨遠端骨折患者,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間經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的86例鎖骨遠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為新鮮 NeerⅡ型骨折[3]。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3例。試驗組中男29例,女14例,年齡15~59歲,平均(36.44±10.28)歲,受傷部位:右側30例,左側13例;受傷原因:交通意外18例,跌倒傷10例,工業傷15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13例,年齡16~60歲,平均(37.12±10.45)歲,受傷部位:右側28例,左側15例;受傷原因:交通意外20例,跌倒傷11例,工業傷1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受傷部位、受傷原因等各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常規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實施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提高依從性;病情觀察:觀察患者患側肩部是否出現壓痛、隆起、腫脹等異常現象,了解患者的主觀感受,密切注意皮膚局部反應情況[4];另外根據醫囑應用抗生素等藥物,并注意觀察患者在用藥過程中是否出現不良反應;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具體措施為:(1)被動功能鍛煉,訓練時間為術后第2天至第3周,訓練內容按照逐漸增加活動范圍的原則,訓練目標為避免或減少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粘連。將患側上臂與胸壁靠近,屈肘90°進行外展、上舉動作,每個動作保持10 s,每日兩次;另外是進行患肩鐘擺樣鍛煉[5,6]:患者向前彎腰90°,上臂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并前后左右擺動,根據病情狀況適當增加活動量和活動范圍,每次20~30擺,每日2~3次;術后第二周和第三周逐漸開展內收、內旋鍛煉身體訓練:患者用手橫過面部去觸摸對側的耳朵開展肩關節內收練習;(2)主動功能鍛煉,訓練時間為術后第四周至第十周,訓練目標主要是逐漸提高三角肌及肩袖肌力。首先是前屈鍛煉,保持仰臥,采用健側前臂將患側前臂向上托起一直到超過頭頂并緩慢放下,10 s后重復進行,反復三次;其次是站立位前屈上舉[7,8]:采用用健側手指與患側手指交叉向上舉過頭頂,間隔10 s后重復進行,反復3~4次;最后是開展增加內外旋范圍鍛煉:將患側手放在背后,用健側手握住患側手去觸摸對側肩胛骨;在行主動鍛煉前先熱敷肩關節 20 min,其目的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避免或減輕鍛煉時疼痛,注意鍛煉過程中每次最大活動范圍為僵硬終點的起始處,而非終點。內旋活動是康復訓練中難度比較大的項目,因此在活動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積極鼓勵患者持之以恒;(3)增加肩關節活動范圍和力量,該項訓練為術后第3個月,訓練目的是提高肩關節活動范圍和力量。具體方法有以下3種:①利用相關器械開展練習,如通過滑輪練習,可以進行肩關節上舉、內旋以及外展動作,訓練過程中將雙手放在胸前并將滑輪的把柄握住,然后利用健側拉滑輪鍛煉肩關節上舉運動。其次是將雙手放在背后,握住滑輪把柄,并利用健側拉把柄鍛煉肩關節內旋運動[9,10]。另外是通過木棍或體操做上舉、外展、前屈、后伸運動;②主動練習內旋運動:將患側手放在背后,用健側手將患側手握住并向上觸摸對側肩胛骨。其次是練習外旋運動:利用患側手橫過面部去觸摸對側耳朵、肩部,以此將粘連拉開,最終促進內收肌等肌肉的功能改善。③聯合運動,主要通過兩臂做劃船動作或游泳動作等。訓練的項目、活動量以及活動強度均根據患者的性格特征、病情狀況和體質狀況適當調整,以患者耐受為準,確保患者持之以恒地練習。
1.3療效判定標準
①三組患者治療結束后,采用數值疼痛評分法對其疼痛程度進行評定,分值從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分值越低治療效果越明顯。②采用ADL功能評定方法對生活能力進行判定,包括對患者日常等生活行為進行評分,每項10分,最后得分61~100分為生活基本自理;得分41~60分為生活需要幫助;得分0~40分為生活嚴重不能自理。③采用肩關節功能恢復成績表法,對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的肩關節恢復情況進行分析對比,該成績表法總分為100分,共由四個維度構成,分別為肩關節活動度、肩部肌肉萎縮度、手部握力及骨折復位情況等,每個維度分別為2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恢復情況越良好。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以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肩關節成績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術后1 d肩關節成績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1個月和3個月比較,試驗組肩關節成績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鎖骨鉤鋼板固定前后的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41),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經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后疼痛指數均明顯下降,試驗組下降幅度相比對照組更為明顯(P=0.001),見表2。
2.3兩組患者鎖骨鉤鋼板固定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兩組患者經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后,對照組生活基本自理27例,試驗組35例;對照組生活需要幫助13例,試驗組7例;對照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例,試驗組1例;試驗組在生活能力的改善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鎖骨鉤鋼板是治療肩鎖骨折的常用方式,并根據肩關節的解剖特點設計,充分保證了體部與鎖骨外側形態符合度及鋼板與骨質良好的貼附作用,并且該治療方式操作簡單易行,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會對關節面造成損傷,因此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11,12]。而由于病理特殊性,在手術治療后早期開展康復訓練對提高手術效果和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后采取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在術后早期,患者無法下床運動,護理人員可進行被動訓練,對韌帶和關節進行鍛煉,也能避免術后因長期臥床與制動,導致患者產生壓瘡和肌肉萎縮,發生靜脈血栓,影響恢復[13]。在患者可下床、關節能自由活動后,可指導患者進行主動訓練。先嘗試下床,扶著床沿行走,將患側與健側手指舉過頭頂,可反復扭動,促進肢體血液循環,加快肢體活動能力恢復;在關節能力有好轉后,逐漸進行拓展活動范圍,從而使患側得到有效鍛煉[3]。荊春霞等[7]通過試驗表明,對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訓練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是提高手術治療效果的關鍵。
本文主要通過分組對照的形式,對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間經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的86例鎖骨遠端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結果發現兩組患者手術后1 d肩關節成績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術后1個月和3個月比較,試驗組肩關節成績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經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后疼痛指數均明顯下降,試驗組下降幅度比對照組更為明顯;試驗組患者在生活能力的改善上明顯優于對照組。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對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可以有效防止肌肉出現萎縮、關節僵硬等,通過規范的功能鍛煉可以有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實施康復護理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肌肉的耐力與活動度等。再加上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不僅能起到較好的骨折固定作用,還可以緩解患處的肌肉痙攣,同時還能促進筋膜與肌肉的血流,加快患肢的新陳代謝,促進蛋白質合成,以此達到提高肌力的效果,能有效促進肩關節功能恢復,值得在臨床應用上推廣。但康復訓練中結合患者個體情況,依照康復訓練循序漸進的原則,適時適度地進行康復訓練,制訂不同階段的個體訓練方案。訓練的重點在于活動范圍及肌力的訓練,促進肩關節功能的盡快恢復。在具體實施時,注意患者病情的輕重,對損傷較重的患者,要減輕早期訓練階段的訓練強度及訓練時間,訓練頻率以患者能耐受、感到舒適為宜,防止鋼板移位、斷裂,避免患者產生疼痛等不適,保證骨折愈合。
[參考文獻]
[1] 夏平波,王飄. 鎖骨鉤鋼板固定治療鎖骨遠端骨折的臨床護理[J]. 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10,24(6):538-539.
[2] 李淑芹,遲源. 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40例的護理體會[J]. 中國衛生產業,2011,(35):24.
[3] 李香平,宗麗麗. 肩鎖關節脫位合并鎖骨遠端骨折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8):28-29.
[4] 梅彰楨,曾憲芳,任艷,等. 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及肩鎖關節脫位的護理[J]. 中國醫學創新,2010,7(20):107-108.
[5] 張麗天,史俊霞,武國珍,等. 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術后肩關節的康復鍛煉[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 26(6):71-72.
[6] 馬君霞,王建英,汪永紅,等. 兩種方法治療肩鎖關節脫位和鎖骨遠端骨折的療效觀察與護理體會[J]. 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2):173-174.
[7] 荊春霞,劉建華,李艷軍,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肩鎖關節脫位合并鎖骨遠端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0):346.
[8] 周勇,冉學軍,鄧長青,等. 鎖骨鉤鋼板內固定術后肩部疼痛和外展受限的分析[J]. 臨床骨科雜志,2011,14(5):539-540.
[9] 劉宇軍. 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發生并發癥的原因分析[J]. 實用醫學雜志,2012,28(3):457-458.
[10] 姜正旭,孫金堂. 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J]. 中國醫藥導刊,2011,13(1):42-43.
[11] 樊健,俞光榮,周家鈐,等. 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的療效分析[J]. 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2,9(3):52-53.
[12] 崔巍. 鎖骨鉤鋼板治療NeerⅡ型鎖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療效[J]. 中醫正骨,2011,23(8):65-66.
[13] 廖集海,董桂甫,陸春,等. 鎖骨鉤鋼板治療肩鎖關節脫位和鎖骨遠端骨折療效分析[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1,28(4):603-604.
(收稿日期:201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