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瀟霖
現在的文化娛樂產業,或許是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壞的時代。
廣闊的市場空間,資本力量的攪動,讓這個行業在充滿活力的同時又躁動不安。《中國好聲音》掀起了節目制播分離和民營化制作的新篇章,也成為廣電行業的標志性事件。隨著《爸爸去哪兒》熱播和商業上獲得成功,綜藝節目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再被印證。
資本呼嘯闖入,影視創意文化產業成為當仁不讓的饕餮盛宴。機遇與挑戰并存,對在穩定體制內工作日久的一些廣電人來說,外面的世界充滿吸引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從2013年底至2015年初,進入到廣電人“出走”高發期。一個個閃亮的名字、擁有行業舉足地位的人物,紛紛開赴新征程。
7月1日,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文化”)在董事會決議公告上宣布,聘任原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為公司新總裁,此番行為被解讀為北京文化加速轉型泛文娛產業的一大動作。夏陳安成為離開體制內平臺轉變為職業經理人的代表性人物。
此前浙江衛視副總監、節目中心主任杜昉,走的也是同樣路徑,其去職浙江衛視后曾任酷6網CEO,現任華策集團副總裁、華策愛奇藝影視公司CEO。
除此之外,這兩年更多去職廣電的“廣電人”(大部分人仍然在廣電大體系內)選擇了下海創業。孟非、王培杰和王剛團隊,成立了遠景影視公司;侯鴻亮加盟東陽正午陽光公司創業;龔立波成立了大道行知公司;易驊成立了日月星光傳媒公司……
另外,廣電人重歸校園“充電”也是另一趨勢。在這個高速發展、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無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這些廣電人的涅槃重生,都將給行業帶來新的激情與活力,從這點上說,這對產業發展無疑將起到巨大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