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巍

若是兩年前,仍為江蘇衛視頻道副總監的王培杰應該不會想到自己會跳出體制,從頭開始,白手起家。而今天,他與創業團隊席草地而坐,為備戰2016年節目市場展開激烈討論。
從江蘇衛視副總監到遠景影視總經理,王培杰及其團隊希望依托本土內容,打造優秀模式,推動中國原創走向世界。同時,力求將遠景影視發展為一流的品牌模式公司。
“已有節目類型我們不會碰”
2014年,遠景影視成立。在這個陌生的公司后面,站立著電視業閃亮的名人和名節目——王培杰、王剛、孟非以及《非誠勿擾》《最強大腦》。孟非任遠景影視董事長、王培杰任總經理、王剛主抓節目內容,但對于三人所占股份比例,王培杰表示現階段不便透露。
對于為何選擇創業,王培杰表示,皆因市場環境改變所致,“體制內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激勵機制、發展空間受限的問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靈活性等方面較之體制外公司也有一定差距。此外,人才流失也是我們決心創業的一大因素,與其這些人才流入市場成為散兵游勇,抱著對行業的熱愛,我們希望能夠繼續聚在一起制作高品質的節目。”
集體“出走”坊間傳聞甚多,王培杰表示,此番創業絕非資源與利益的單純結合。在他看來,信任和了解有時比能力更重要。一起共事多年,志同道合與默契使得團隊有著共同的目標和愿景?!案饔兴L,彼此發揮各自的優勢,只有合力才能繼續制作出精品?!?/p>
對于創業,王培杰用“動力更強、壓力更大”來形容。不論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做好內容產品始終不變。體制外公司的優勢在于,整個團隊是利益共同體,更容易團結,在面對市場競爭的時候,更易激發出潛能。但同時,與體制內平臺相比,創業遇到的困難也呈幾何倍數上升。“體制是一個系統,你只要做好產品即可,體制外則需面臨平臺、推廣、營銷等一系列問題,不能完全按照理想化方式操作。體制內盡管有風險,但只要成功幾率在七成以上便可以賭一賭,而創業之后,對于風險的評估標準會更高一些,沒有八成把握的項目寧愿不做。遠景影視不會追求量,而是強調準確率和成功率?!?/p>
對創業公司而言,內部系統、資源、平臺等方面均與體制內有較大程度的差別,市場風險自然更高?!澳壳笆袌鲋幸延械墓澞款愋臀覀兌疾粫觯挥胁灰粯拥漠a品才能成為新一輪市場的引領者。我們要搶占下一個風口。”
那么,下一個風口在哪里?王培杰認為,類型題材很難說,縱觀全球節目市場,各種類型的題材都已出現,無非是舊元素、新組合以產生新內容?!跋乱粋€風口或將是共建節目模式,如制作方、平臺方與網友或觀眾共同建設并推動一個節目的發展,采用全媒體思維進行具體操作?!钡瑫r表示,目前此種模式尚處摸索階段?!拔磥恚a品若想擁有競爭力,制作方需要采用全媒體的方式來運作,而非單純考慮是使用戶外真人秀的拍攝手法,還是傳統的競技方式。”
原創研發才是未來
當業界一窩蜂追逐韓國模式時,遠景影視并未去觸碰。對此,王培杰解釋,僅僅依靠引入和模仿國外模式,只能讓團隊掌握制作技術,但無法掌握核心研發技術。
拼裝和變相模仿使得行業缺乏持續良性發展的源動力。 “中國原創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需要我們切實掌握完整的研發技能?!北M管通過模式引進,讓制作方、平臺方獲得巨大收益,但王培杰表示,遠景影視不會追求一兩年之內的短期利益,而是將目光鎖定在三五年之后。執行能力就目前成熟的制作團隊而言,差別不會很大,誰擁有研發技術、前瞻眼光,誰便擁有未來。
“購買模式是必要的過程,但不能局限于此。模式里最具價值的是制作寶典,但它并不會告訴你這個模式是如何被研發出來的。短期發展有促進,但購買模式絕不是未來,我們必須圍繞本土內容,重新設計模式和流程。”
一個優秀的原創節目,首先要確定內容,選好切入點,之后就是形態和架構的搭建,而這塊正是目前國內團隊最為欠缺的地方,也是引進、學習國外模式的根本所在。在國外成熟節目市場,有專業團隊負責形態的搭建,如邏輯是否合理、形態有無標志性、挑戰項目及游戲的設定等等,而目前在國內并沒有形成完善的細分市場,全部內容均由電視人自己完成,由于缺少專業背景,也就導致原創之路分外艱難。
以《最強大腦》為例,很多人都認為最難的是尋找選手,但其實更難的是尋找能設計這些挑戰項目的專業人才。通常情況下,此類專業人才對電視的制作過程又不十分了解,不同層面團隊之間的磨合也就成為艱難且曠日持久的過程。
“在《最強大腦2》中,所有挑戰項目均由遠景影視聯合科學家共同研發。此外,到目前為止,我們獨創的《非誠勿擾》和《最強大腦》兩大模式節目已通過國際模式認證機構的認證,開始在海外銷售?!蓖跖嘟鼙硎?,選擇大家關注的熱點,圍繞其進行調查和測試,再將這一熱點研發成具有競爭力的形態,通過市場的檢驗,便有機會打造出成熟且成功的節目模式。
對于《最強大腦》第三季,盡管遭遇選手荒,王培杰表示節目仍會繼續下去,播出時間是否為2016年1月還不確定。“《最強大腦》第三季已經進入籌備期,找人、研究新賽制、討論新一季嘉賓正在陸續展開,但不得不說目前更多處于‘試探階段。因為第二季就很難找到‘最強大腦了,這檔節目和《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不一樣,不是通過海選就能如期上檔的?!?/p>
據了解,每季《最強大腦》要做5場晉級賽、2場踢館賽,每期節目需要3到4名選手,因此,第三季至少需要30位選手才能啟動?!艾F階段,我們正在通過一支專業的‘找人團隊,在通過新聞報道尋找各種‘超人,及自主報名的基礎上,開拓更多渠道和方式尋找能力卓越的人。”
相比第一季,《最強大腦》第二季在道具方面有大幅提升,魔方墻、斑點狗、巨型攀巖墻等讓觀眾嘆為“最強道具”,技能展示也由室內擴展到戶外。第三季除了人難找之外,項目設計也是擺在面前的一大難題。“道具方面要解決一個首要問題,如何讓觀眾快速理解項目的規則及選手的能力。如第二季中一選手憑記憶畫出了香港維多利亞港全景,觀眾第一時間無法感受選手牛在哪里,但孟非一句話便說清楚:你們能把家門口那條街的全景畫出來嗎?在第三季項目設計方面,將更多考慮如何更好地讓觀眾認知選手的技能?!边h景影視為《最強大腦》投入3個制片人,從前期找人、項目設計,到中期執行,再到后期制作;3個制片人帶領團隊各司其職,力求給節目品質做最大保障。
而作為遠景影視另一拳頭產品,常規節目《非誠勿擾》在節目形態及結構上不會做較大改動,但會借助新技術提升觀眾參與度與可視性。如節目新晉加入微信“搖一搖”互動功能,并開發了《非誠勿擾》特殊頁面,點擊該模擬仿真舞臺頁面,觀眾可站在男嘉賓位置,隨時查看女嘉賓資料,同時在頁面中觀眾也可以實時查看每一期節目的現場情況和嘉賓資料。
打造百年老店
隨著文化產業成為熱點,資本大量涌入,熱錢與追求短期效益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不穩定因素。王培杰認為,這個時期更加需要專業性與專注,團隊的判斷能力、執行能力直接左右著企業的生死。同時,在這一階段心態也至關重要。
截至目前,遠景影視共研發了10個項目。 “由于創業之初沒有過多規劃,導致公司發展腳步與市場節奏有些脫節。一般來講,通常是9月份之前把來年產品準備好,10月份進行招商,但按照常規進度,公司成立到研發再到產品上線,這一過程要到2014年第四季度才能完成,因此也就無法將手中的項目全部付諸實施。進入2015年,在結束《最強大腦2》的制作后,我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備戰2016年節目市場。”
通常情況下,播出平臺會在年初就完成全年的節目編排。秉承穩扎穩打的經營策略,從今年4月份開始,遠景影視便著手研發新項目,以確保明年有節奏地推出新產品。但這并不代表2015年的三四季度,遠景影視會一直閑著。王培杰表示公司或將和視頻網站合作,嘗試除傳統媒體之外的新打法?!凹燃骖檪鹘y媒體的內容,又開拓新媒體或兩者結合的內容?!?/p>
未來,遠景影視將和更多電視臺及視頻網站展開合作?!澳壳拔覀兓I備的項目都是針對電視臺的屬性而研發。”新開發的產品,會依據內容的屬性和不同調性的平臺合作。
對于是否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王培杰認為定制化產品受制約因素過多,能否達到客戶和公司自身的預期和效果,很難保障?!艾F階段,遠景影視仍會將主要精力放在我們看好的市場熱點上面,并圍繞這一熱點進行產品研發。我們不奢望節目一推出便有大量廣告客戶跟進,而是希望通過好內容打造品牌,在第二季、第三季收獲回報?!钡瑫r也表示,并不排斥為客戶定制,這方面業務也是未來可以嘗試的方向。
遠景影視對自身業務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和目標,即一年推出三檔季播節目、一檔常規節目和一檔視頻網站節目。“專注把內容做好”是團隊共識。
盡管沒有透露公司具體的營收數字,但王培杰表示,在國內節目制作公司中應該能夠排進前三位。
作為一家純粹的內容制作企業,該公司目前并未引入任何形式的投資。“未來,遠景影視不一定會追求上市,做成一家百年精品店也是不錯的選擇和活法。畢竟把內容做好才是生存的根本,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和別人不一樣的精品?!薄?/p>
對話遠景影視總經理王培杰
“下一個風口或為共建節目模式”
《綜藝報》:遠景影視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是什么?
王培杰:專注原創,只做精品;不追求短期效益,力求將遠景發展為一流的品牌模式公司。通過推出優秀產品,引領整個產業發展,推動中國原創走向世界。
《綜藝報》:請介紹下公司規模及團隊架構。
王培杰:目前遠景擁有200名左右的員工,主要由6支節目團隊、一支外拍團隊、一支角色導演團隊(負責尋找選手)、一支后期制作團隊、一支公共團隊(負責所有節目的服化道、舞美、劇務等公共事物),一支營銷團隊(負責節目與廣告客戶的對接),以及推廣團隊(負責節目的推廣和媒體對接)和財務人力團隊構成。
其中,節目團隊的核心人員由制片人和四五位經驗豐富的導演組成。此外,為培養綜合人才,遠景影視將內部打通,不同節目、不同工種可相互流動,以實現人員的綜合發展。
《綜藝報》:創業前后,最大的改變是什么,需要掌握哪些新技能?
王培杰:創業后,除了法律法規,我還要學習公司管理、財務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對行業發展趨勢也要有更為深入深刻的研究。與之前只需管好內容生產不同,現在既要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
《綜藝報》:遠景影視的原創研發會側重戶外還是棚內節目?
王培杰:選擇戶外還是棚內,必須與內容高度契合。目前國內平臺方多存在先看形態的問題,因此也就導致很多制作者重視形式大于內容,制作節目時首先挑選形態,從而忽視內容。但原創研發首要確定的便是內容,之后再根據內容設計形態,最終發展為模式。
《綜藝報》:針對你們的成熟品牌模式,是否考慮全產業鏈開發?
王培杰:把內容做好之前,不應想太多。此外,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能太貪。盲目去做延伸,由于缺乏專業性,有可能反過來會損害品牌。當然,這方面我們也需要有一定了解并適當做些準備,如授權合作等,但在內容沒有足夠強大前,要專注、謹慎。
《綜藝報》:公司發展的短期目標和長期愿景?
王培杰:短期目標就是活下去,解決生存問題;長期愿景就是打造一個有特色、有品質的百年精品老店。
《綜藝報》:優秀的制作公司應該具備哪些核心技能?
王培杰:研發能力與執行能力。對大型制作公司來說,操作技能差別不大,依托本土內容研發原創模式將成為未來制作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過往成功節目的制作經驗也很重要,擁有成功節目操作經驗的團隊通常具有較強的市場判斷能力。
《綜藝報》:未來,節目的競爭力主要由哪些要素構成?
王培杰:類型題材很難說,縱觀全球節目市場,各種類型的題材都已出現,無非是舊元素、新組合以產生新內容。核心競爭力還是應該聚焦在產品形態和生產方式上面,以及對新技術的運用。在我看來,下一個風口或為共建節目模式,如制作方、平臺方與網友或觀眾共同建設并推動一個節目的發展,采用全媒體的思路和方式進行具體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