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淑萍
品德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為重點,以“學會做人”為總體目標。在幫助學生適應現實生活的同時,培養他們創造新生活的能力;既教育學生做生活中的文明人, 努力追求現實生活的意義,又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之終生奮斗;一方面教給學生謀生的手段,追求物質生活的富有,另一方面教給他們享受生活的方法,傳授豐富精神生活的技能;強調兒童個性發展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社會交往能力及良好的生活習慣,確立人與環境的正當關系。
品德教育一方面要建構具有良好人品的當代人形象,另一方面要提出實現品德教育目標的具體做法。品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本文就學校教育的角度,簡述個人觀點。
1.樹立教師榜樣,開展品德教育研究
教師品德對學生品德樹立和成型的影響非常大,因此有效的品德教育需要品德優秀的教師,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提供了滿足。在這種關系中,學生被教師接納和信任,他們享受到老師愛的溫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學生得到教師的支 持、體諒和鼓勵,讓他們體會友誼,充滿力量,感到自信,從而喜歡集體和社會生活,對人生充滿希望,進而形成信任、寬容、尊重、自尊、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人說:“撒播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 撒播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 撒播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撒播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撒播一種榜樣,我們就能夠時時看到奮斗的目標和參照物。因此,榜樣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鏡子,是一面旗幟。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模范,教育學生不能依靠灌輸、說教,而應當靠教師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有健康個性的學生,教師就是以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學生。為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教師還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起道德上的責任。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的權威不是角色上的優勢,而是人格上的魅力。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去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愛戴,并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種具體的教育過程。在教育實踐中,教師用寬容﹑尊重﹑理解和信任等精神力量先塑造自己,然后去感化學生,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教師應該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形成自尊自愛的品質。
2.注重課程滲透,開展品德教育研究
利用現有課程,挖掘可以開展品德教育的因素或開發品德教育的校本課程,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品德教育課程及其他學科德育的滲透,可以從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我們每個教師都有著較強的人品教育意識,要充分利用好自己所教授的課程,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通過課堂,開展合作學習。掌握合作技巧,讓學生明確合作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式。這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打破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障礙,發展學生欣賞﹑理解他人的能力,發展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團結互助。
通過課堂,開展道德反思。道德反思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敏感性,具有道德推理的能力、道德決策的能力以及道德自我認識和自我批評的能力。
通過課堂,開展信心教育。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常看不到自己的潛能,由此缺乏自信。因此,山東省青島開平路小學開展系列班隊活動課,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了解自己的優點和能力,樹立了自信心。
培養自信心的另一條重要途徑是課堂評價。我們要求教師的課堂評價要做到真誠、靈活多樣,有優點就實事求是毫不吝嗇地表揚,但表揚的同時不忘向學生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有缺點就開誠布公地指出糾正,但讓學生在接受批評教育的同時還能感受到老師的期待與關注。
3.營造校園氣氛,開展品德教育研究
我們本著“以文化養人、以品德悅人”的思想,精心營造以物質文化、組織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體系,營造優良的教風、學風。在人文環境上,學校努力構建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育人環境。校園的育人環境中,處處滲透著關心和尊重他人、平等、友善等價值觀念。通過各種活動,學生可以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尊重,愉快地生活,形成一個團結的班集體。
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讓關愛充滿整個校園。學校有一個肢體殘疾的學生,六年來班主任組織學生輪流照顧她,今年開學已順利進入中學。在小學的學習生活中使這名殘疾學生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也激發了其他學生幫助他人的欲望,使學生養成了樂于助人的好習慣,從而促進了學生品格的發展。
4.挖掘教育資源,開展品德教育研究
學生優秀品德的養成依賴于良好的社會環境,學校要善于挖掘教育資源,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動關系,延伸學生品德教育的平臺。
家長是學生品德教育的首要因素。學校可告知家長他們在孩子品德發展中的作用,向家長表明學校的品德教育計劃,讓家長直接參與到學校品德教育活動中來。
社區在學生品德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每到寒暑假,社區為學生提供進行服務的機會,幫助學生將道德認識付諸實踐,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開平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