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慧



2015年11月7日,國家一級學會——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邀請到行業眾多領導及專家共同針對政策改革、發展前景及產業損害等農業產業問題分別展開討論,并提出有效對策。為推動中國林、牧、漁業經濟改革和促進林、牧、漁業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本次年會各行業專家公布了行業數據和分析,下面我們將畜牧行業的數據整理分享給大家。
1 郭惠武《中國生豬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主要內容:
1)中國生豬產業發展的背景和環境變化,包括:農業的國際競爭力明顯下降,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深入推進,新常態: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創新驅動。
其中,值得注意是:中國生豬市場與國際市場同步性增強;豬肉消費雖然緩慢上升但仍有增長空間,并且需求出現分層(圖1),消費者愿意為安全豬肉支付的高溢價的比重在上升,說明居民隨著收入水平上升對安全的需求強度增加;規模結構調整規模化程度進一步上升(2013年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豬場出欄比重僅占40.8%)。
2)中國生豬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包括:更深嵌入全球價值鏈,需求分層、成本上升、結構調整、模式創新和技術進步。
2 秦富《我國蛋雞產業發展:現狀、挑戰與建議》
1)發展現狀:2014年禽蛋產量2894萬t,按85%估算,雞蛋產量約2460萬t。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禽業分會《2014-2015年4月我國蛋雞生產狀況及2015下半年展望》,截至2015年4月底祖代雞場24家,存欄約58.56萬套,年可供父母代維持在2 000萬套左右,商品代蛋雞存欄約14.5億只(2014年14.97億只),其中產蛋雞12億只左右,各項指標均居于世界首位。人均雞蛋占有量也居世界前列。2014年約17.98kg,遠高于世界人均不到10kg的占有水平,在世界排名第三(低于墨西哥、日本)。
蛋雞生產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河北、遼寧、江蘇、湖北、四川、安徽、吉林、黑龍江等省份,生產布局呈現出向華北玉米帶(河南、山東、河北、遼寧等)集中。
《中國畜牧業統計》:我國蛋雞養殖主體仍以萬只以下的中小規模養殖場(戶)為主,約占全國蛋雞總存欄量和全國雞蛋總產量70%以上,“小規模、大群體”的養殖模式仍占主導地位。近10年來,我國商品代蛋雞養殖的規模化程度已有較大提升。2013年下半年楊首席組織調查:5000只以上的比例約70%。2014年國內人均雞蛋消費量依然在16kg左右,特別強調:雞蛋是廉價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是我國城鄉居民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2)面臨挑戰:疫情對產業影響較大,2013年3月底以來雞蛋價格、對應的效益、行業影響截止到2015年3月底,禽業損失在1000億-1200億元。近年雞蛋價格波動幅大、變化快的特點尤為突出,具有明顯的季節波動特征,且波動幅度有逐年擴大趨勢。每年3、4月份為雞蛋價格明顯下降階段,而6、7月份后開始明顯上升,9、10月份一般為每年蛋價最高時期。人工成本和防疫成本也大大提高。
3)建議:促進養殖業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標準不是萬能的,但缺乏標準是不行的;謀劃養殖污染處理;加強科學、客觀、理性的輿論引導;盡快建立健全蛋雞養殖受災保險機制特別是此類疫情,宜作為巨災保險,提高賠償標準;大力推廣潔蛋生產消費模式;完善支持政策,為蛋品生產和出口企業護航。
3 王濟民、辛翔飛《中國肉雞產業發展形勢與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肉雞產量迅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肉雞生產國(僅次于美國)。肉雞規模化養殖出欄數量占肉雞總出欄數量的比重呈現比較穩定的上升趨勢。肉雞生產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3年,10個產量超50萬t的省雞肉產量達900多萬t,超過總產量的70%)。肉雞消費的城鄉差異:目前,城鎮居民是我國雞肉消費的主要群體,占城鄉居民雞肉消費總量的比例超過70%,農村居民消費只占不到30%。
影響我國肉雞產業發展的因素分析中提到:環境壓力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繼續增大。2014年《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實施,加大了企業和養殖戶的經營成本,據調研,這將給企業至少增加5%的成本。
4 曹建民《牛肉價格變動與肉牛產業未來發展》
我國牛肉價格變動背后的原因:成本推動和需求拉動是牛肉價格上漲的兩大主要經濟原因,其中仔畜成本和勞動力成本增長變化顯著。
肉牛產業未來發展研判:技術無創新前提下,國內牛肉供給總量可能不會有大幅度地增加,國內肉牛養殖應堅持以“適度規模”的農戶養殖為主。
5 劉玉滿《中國奶業發展形勢、走勢與趨勢》
1)奶業發展總體形勢:生鮮奶價格持續走低,生鮮奶成本節節攀升,養殖利潤一路下滑,生鮮奶價格仍然在高位運行,養殖主體數量在持續下降。
2)中國奶業發展總體走勢:從原料奶生產總體走勢看,牛奶總產量、奶牛存欄量,近三年波動不是很大,
3)中國奶業發展總體趨勢:養殖環節競爭乏力;奶業生產增長乏力;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生產成本、人力資本、國際競爭、環境壓力);乳制品進口會持續增長(國內乳品市場缺口越來越大,進口乳制品價格優勢越來越大、消費者忠誠度越來越高,開放的乳品貿易政策不會逆轉);走多元化發展道路(包括:奶牛品種、奶類動物、奶類產品、養殖主體、發展模式)。
7 劉芳《中國奶牛產業損害預警研究》
中國乳制品貿易情況:我國乳制品進口量逐年上升,進口產品主要以奶粉和乳清為主;我國乳制品出口量不穩定,出口產品主要以奶粉和鮮奶為主;奶粉進口國主要為新西蘭,乳制品進口依存度較高。
2004-2007年,中國奶牛產業基本處于安全狀態;2007-2009年,中國奶牛產業損害綜合評價指數處于下降趨勢,2008年、2009年中國奶牛產業損害安全評價均處于“比較危險”水平,2010-2011年,出現了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