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花
【摘要】簡要分析了作業的作用及作業對于新升本科院校數學專業的學生的重要性,同時指出了新升本科院校數學專業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作業 數學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143-01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作業始終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而且很多教學論的專家們例如凱洛夫、斯米諾夫等都對作業的作用有專門的論述,因此作業在教學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學生用來鞏固所學知識,所以不論在學習的哪個階段,通常都會布置相應的作業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同時作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學生學習的效果,通過學生的作業可以間接的看到學生們的學習狀況。但我認為在大學作業不僅僅有這些作用,還有一個就是對大學生的督促作用。學生們經過高中的艱苦奮斗終于考入大學,在身體上、心理上和思想上都放松了下來,而作業可以時刻提醒同學們在大學學習環境方式有所改變,但基本學習過程還是要的,還需努力學習。
而作為新升本科院校數學專業的學生,數學作業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因為作為新升的本科院校,學生的基礎、學習方法習慣、課堂的教學效果等都需要有作業去鞏固和理解深化知識。另外,數學專業的課程基本是數學一類的課程,而且數學本身具有抽象性,理論性較強,特別是數學專業的一些基礎課程更需要大量的作業練習去鞏固課堂知識,理解掌握教學內容,完善學生知識體系,提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因此對新升本科院校數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作業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作業的布置和完成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使作業本該發揮的作用未發揮出來。
問題一:作業抄襲嚴重。有些學生把作業當成一個差事,要交作業時隨便一抄其他同學的,扔給老師,應付一下老師,老師記錄一下有一個成績就可以。有時交來的作業都一樣,都分不出哪些學生是自己做的,哪些是抄來的,從作業中看不出同學們到底學的如何,而且這樣教師在記錄作業情況時也無法公平公正的記錄,對個別同學是不公平的。由于學生學習習慣等原因,有很多同學根本不愿意做作業,也不做作業,只能在交作業時抄他人的充數。
問題二:作業形式單一。數學專業的學生作業絕大部分都是課本每章節的習題,通常都是從中選幾道題讓學生課下做。其它形式和類型的作業很少見,所以作業顯得特別死板,無新意,師生都覺得沒意思。
問題三:作業數量偏少。數學具有抽象性,很多數學課程是較難掌握的,學一次就完全明白理解是很困難的。而且學生本身的數學基礎有限,學起數學就更顯得艱難。如果作業題目太少,對有些數學課程根本起不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比如像數學的專業基礎課數學分析和高等代數,有些知識點不是一兩題就能讓學生學會并掌握。像數學分析中的極限,就是求極限這個問題,類型是相當多的,不是簡單的做兩道作業題就可明白,這是需要大量的做各種類型的求極限問題才會逐漸理解掌握方法。而大量的做相關題目不可能都在課上,所以課后的作業也要做足夠的題目才可以。而目前由于學生學習的時間、興趣、能力、完成情況等因素,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都盡量少,這對數學專業的學生來說不是很有利。
問題四:作業內容不夠合理。
(1)內容偏于課堂例題的同類型題;計算類偏多,證明題少。作業題很多都是用來鞏固課堂講授的知識,但所有作業都是課堂例題的同類型題,學生們長期這樣做會覺得沒意思,不具有挑戰性,成就感低,長時間會厭煩不再愿意好好做。這類作業題是必要的,但不能所有作業題都是這樣的。另外,作業中計算題較多,證明類題相對來說特別少。數學是用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若學生只能做計算,這只是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而證明題中蘊含的那些數學思想方法是對學生思維的鍛煉。我們現在因學生這方面能力弱,所以作業中不敢多留證明題,怕學生不會做。實際上越不讓學生做,學生越不會,這方面的能力越弱。適當從簡到難讓學生逐漸去做是很必要的。作為數學專業的學生,只會做計算,證明一概不會是很難合格的。
(2)內容缺乏層次性?,F在給學生的作業題基本都在一個層次上,就是按中檔水平的鞏固形題目來做。這對其他層次水平的學生是不利的。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學的比較好的學生,這些他可輕易學明白,需要更具有難度和水平的題目去提高。而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這些題目可能對其顯得困難,需要從更簡單的入手再到現有的程度。這樣就需要作業有選擇性和層次性。
就目前的情形,新升本科院校數學專業的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還要進一步去探索思考,尋找更好的方式去改變改進。下面提出幾點建議:
(1)豐富作業形式,充實作業內容。傳統形式的作業即課后練習是非常必要的,而除此之外,還要開發新的作業形式。例如可以把預習,閱讀教材,章節小結,查閱資料等也作為作業來做。這樣可以豐富作業的類型,也可鍛煉培養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比如我在教授高等代數課程時,講了整數帶余除法的證明后,再講最大公因數存在定理時,由于其用的方法類似,就不再課堂上講授,把最大公因數存在定理的證明留作閱讀作業,讓學生課下自己閱讀學習,有問題的單獨解答,在適當的時機再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這樣的作業就比較靈活,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能起到一定作用。同樣像章節小結也可作為作業,讓學生把一章主要學習的內容,方法,思路想法,問題疑難都總結出來,這對學生教師都有益處,可及時發現及時解決。除了這些需要寫的作業,像思考型的,口頭類的也都可以作為課后作業。但這些作業教師的督促和檢查是很重要的,需要教師能有效的檢測。
(2)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加大學生作業的選擇性。在教師布置作業時,像課后習題,可在同類型中多選幾道讓學生任選其中的2-3道完成,不一定要求所有學生做的題都一樣。另外,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要求,作業中加入一些選做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做,這些題目一般是提高性的題目。
(3)適當增加作業的數量,特別是證明類題型。學生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過多作業會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壓力,所以作業數量要適當,但不能過少。作業太少對于數學專業的學生是很不利的,那樣作業就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而對于證明題,也要適當布置一些,若課本中的題目教師感到學生有困難,可以從課外選取或教師自編一些,也可把原有的一些題目分解成幾步讓學生逐步去完成。
(4)作業講評及時,方法多樣。作業的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對作業的批改和講解。作業批改講評要及時,若拖拉滯后,出現的問題沒能及時解決可能會對學生后期的學習有影響,也會減弱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通常情況下,作業講評都是教師一人完成,我們也可以讓學生也參與進來。例如教師批改作業后,可讓學生來講解作業,其他學生提出意見,共同討論。也可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業并講解,教師解答一些關鍵性問題。這些做法可讓學生動起來,既有益于學生對所做作業的理解,又可督促學生學習,鍛煉其能力,一舉兩得。
總之,作業作為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容忽視。特別是對新升本科院校數學專業的學生,作業更不可小覷。無論當前狀況如何,有多少問題存在,只要我們能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針對相應的問題對癥下藥,就一定會讓作業發揮出它應該發揮的作用,真正受益于學生。
參考文獻:
[1]鐘梅.關于高等數學作業的思考與實踐[J].大學教學.2007, 23(4):7-10
[2]王家宇,鮑婕,臧文瓊.關于高職數學課作業存在問題的幾點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4,(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