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從本質上來看,分層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手段。倘若能夠將分層教學法合理地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課中,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全面提升初中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本文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必要性進行了概括,淺析了分層教學法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夠為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提供有效的幫助。
1.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從根本上來看,學生都有自身獨特的優點,當然也存在著缺點,這在學習中所體現出的是學生學習的差異性。也正是如此,教師要能夠在初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中充分體現出學生自身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有針對性的、分層次的教學活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夠使得每一位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讓高層次的學生得以進一步發展,中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展,低層次的學生打好基礎,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計劃。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顯得十分必要。
2.分層教學應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措施
(1)學生分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牢牢掌握住學生的學習進度,按照實際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合理地分為三個層次:高層次:基礎知識牢固,學習成績優秀,學習能力較強;中層次:學習成績良好,學習興趣一般;低層次:學習成績及格,厭學心理嚴重,學習態度惡劣。在進行學生分層之前,數學教師可以先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分層思想,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接受分層教學;在完成學生分層之后,教師可以定期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激發學生學習的上進心,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中層次、高層次發展,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初中數學學習。
(2)訓練分層。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進行分層次的數學訓練,包括基本層次訓練、綜合層次訓練和延伸層次訓練。訓練內容有必做題目和選做題目,高層次的學生必須要能夠完成必做題目和選做題目,中層次的學習必須完成必做題目,選做題目不作要求,而低層次的學生可以不做選做題,但必須能夠完成必做題目。另外,在完成題目之后,高層次的學生要及時地幫助低層次的學生學習,讓低層次的學生盡快趕上學習進度。教師要盡量增加與學生對話的次數,鼓勵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從而把握學生學習的思想動態,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
(3)作業分層。課后作業的布置是為了對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進行鞏固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效率來布置相應的作業,不僅要從整體上保證作業的一致性,還要在細節上體現出微小的差異。例如,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也應該相應地有所不同,對高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挑戰意義的題目布置作業,培養他們的解題思路,開拓他們的思維空間;對中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選擇難度適中的題目來布置作業,既要能夠強化該層次學生的基礎,還有利于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感;對低層次的學生而言,應當以基礎題目為主,既要保護他們學習的自尊心,還要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4)測試分層。測試是為了能夠讓教師更加準確地了解到學生學習的進度,教師不宜使用同一個標準判斷學生學習的好壞,而是要進行分層測試,保證測試結果的公正性。在進行試卷編制的過程中,編制人員要將試卷進行分層,基礎題應當以80%最佳,剩下的20%可以適當增加難度。這樣不僅能夠提升低層次的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中層次的學生有提升自我的空間,還有利于高層次的學生進行自我突破。通過這樣的測試分層,有利于充分激發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5)評價分層。對初中學生而言, 他們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仍然存在著不足,教師稍加批評就很容易導致他們喪失自信心。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次評價,這樣才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心理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評價分層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 對高層次的學生要使用競爭性評價,以高標準衡量他們,推動其突破自我;其次,對中層次的學生而言,要使用激勵性評價措施,要指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缺陷,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最后,對低層次的學生而言,要使用鼓勵性評價措施,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要能夠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的質量,就必須借助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開展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衛華.“分層遞進”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嘗試[J].內江科技,2010(09).
[2]李保梅.初中數學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第五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