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信心?!钡绾螐母旧隙沤^學生“一寫作文就發愁,應付任務瞎編抄”的現象,使教師徹底擺脫教“文”色變的困境呢?筆者認為首要工作是必須重視習作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愛習作;其次是建立開放式素材庫——學“找米”、當“巧婦”;最后就是讓學生品嘗成功的歡樂——充分激勵,學會賞識。
“彩虹喜歡下雨”“冬叔叔帶冰走親戚了”……這樣想象力十足、富有張力的句子讓筆者感到一絲驚喜。在驚喜之余,筆者認真回顧近幾年自身和學校老師的教改歷程,并歸納成以下“三步”,以作改革小學習作教學的引玉之磚。
一、重視習作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愛習作
1.轉變觀念、降低難度
要想讓學生寫起作文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首先得真正把門檻放低了。我認為小學生習作只要做到語句通順,把事情交代清楚,能做到“我手寫我口”,就已經過了習作的第一關。
2.換位思考、關愛學生
童言無忌,由于特定的年齡關系,學生的想法、做法難免會與習作教學的要求和進程有出入。這時教師應冷靜思考,換位看待問題。如果教師真心關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一定會“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如此,師生共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就非常容易。
3.自主擬題、放飛個性
學生生活的內容千姿百態,統一命題,多少都會扼殺和扭曲學生的寫作天性和個性,不利于學生思維、語言的發展,為了學生在習作中能標新立異,我嘗試了多種命題方法。如命幾個題讓學生選擇,或半命題,或讓學生自主命題。為了激發學生自己命題的興趣,我不僅讓他們知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一個好的題目能使文章熠熠生輝,還經常與他們一起分析、評價從課外讀物中搜集到的好題目,這一個過程下來學生在無形中已對命題產生了興趣。
4.注重實踐、誘導興趣
傳統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得多、深、透,等老師“好心”的課前指導一結束,學生已失去習作的興趣。而我們應該根據習作特點、學生實際,大膽設計一些科學、新穎,帶有靈活性、啟發性的教法,努力通過師生正常的情感互動,使他們情緒高漲、智力振奮。
二、建立開放式素材庫 ——學“找米”、當“巧婦”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胱龊蔑?,有米是先決條件,習作亦然。要想帶領學生走出習作無話可寫的死胡同,搜集好素材是先決條件。
1.拍好“生活小鏡頭”
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蓪W生卻身在寶山不識寶,這并不是他們沒有觀察,而是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我指導學生做個“小小攝影家”,把生活中的經驗都“拍攝”下,當做以后作文的好素材。
2.備好“詞句百寶箱”
積累了生活經驗,有了作文的題材,還得把內容寫具體,寫生動。于是我讓學生將閱讀摘錄的內容分為人物、動物、景物及其他幾大類,把人物分成若干小類,比如將人物分為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等等。同時,我還教學生做文摘卡索引,一旦需要,打開索引歷歷在目,避免了大海撈針。
三、讓學生品嘗成功的歡樂——充分激勵,學會賞識
我們要通過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再次習作的欲望,克服學生習作的“高原現象”,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習作水平在原有基礎上的不斷提升。
1.多一些寬容
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思想感情與成年人不在同一層次上。兒童的想法有時也許幼稚可笑,但這不正是“童言無忌”嗎?倘若教師居高臨下,用成人的眼光和語言習慣去看兒童的作文,其結果必然是“這兒不通順”“那兒不具體”。這種批改,實質是挑剔,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更拉大了學生與成功之間的距離。
2.竭力捕捉閃光點
葉圣陶曾說:“學生作文里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應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寫法?!睂W生對于自己獲得成功的事情很容易產生興趣,因此應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哪怕是極微小的一點,也要給予學生一點精神支持,尤其是要捕捉后進生習作中的閃光點。
3.給予真誠的鼓勵
賞識鼓勵,激發興趣在作文教學中作用巨大,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因此,必須堅持鼓勵原則,以情誘情,以情激情。在作文批語中,應盡量用鼓勵式、商量式、談心式、啟發式語氣。使學生讀后感受到老師的關心、信任和期望,同時,又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在老師評語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糾正認識,修改缺點。
在作文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我想必須淡化各種清規戒律,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把視習作為洪水猛獸轉變為盡情展現多彩童心世界的芳草地;變寫作文時的壓力為摩拳擦掌動力。讓他們漸漸覺得習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多容忍一點真實的稚嫩,少一點虛假的成熟,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兒童世界里展現真我,寫“放膽文”。
(作者單位:江蘇省漣水縣向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