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以證券業為例,運用層次分析法對12家證券上市公司的競爭力進行了量化評價,研究得出:首先,證券公司的綜合實力存在一定差距,江西國盛證券的相對優勢最明顯,湖南湘財證券的綜合實力最弱,但各公司在盈利能力、成長能力、運作能力和償債能力等方面的具體表現不一。其次,省內和省際間的證券發展都不平衡,尤其是江西和湖北,省內兩家證券公司的競爭力懸殊較大。湖南省在公司數量上雖然占有優勢,但除方正證券之外,湘財和財富證券的競爭力都比較靠后,特別是河南省,僅有一家證券上市公司且競爭力一般。最后,文章針對國內證券公司存在的問題,從證券公司的產品創新、行業協會的市場監管和政府部門的體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部六省;證券公司;競爭力評價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本市場可以有效引導各種生產要素向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人才優勢以及政策優勢突出的經濟核心區域集聚,從而推動企業的兼并重組,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證券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資本市場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進作用。因此,證券市場的發展受到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關注,證券公司的競爭力分析就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內容,如陳倩儀等人(2009)對創新類證券公司的競爭力進行了綜合評價與分析,張宗新和王曉(2009)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證券業競爭力進行了評價研究,張軍(2015)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的競爭力進行了評價,這些研究成果為豐富證券理論和推動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決策建議。但是圍繞中部地區證券業發展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少,胡振華和胡緒紅(2007)從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角度提出,為促進中部六省經濟的協調發展可以考慮在中部地區建立區域證券交易中心;田霖(2011)指出,針對區域金融協調發展的中觀層面研究明顯不足;周小全(2012)指出,資本市場發展不均衡是導致我國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應利用資本市場縮小地區差距和貧富差距。因此,加強中部地區證券市場研究,加快證券業發展已勢在必行。
當前,國際經濟總體低迷,中國經濟進入中低速發展的新常態,在此背景下,通過證券市場啟動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促進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實現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中部六省12家證券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運用層次分析法量化評價這些公司的競爭力水平,找差距、尋原因,為今后中部證券市場發展提供微觀決策依據。
一、 樣本選擇與指標設置
1. 樣本選擇。本文選擇中部地區六個省12家上市證券公司進行深入對比分析,它們分別是:河南省的中原證券;安徽省的國元證券和華安證券;江西省的國盛證券和中航證券;湖南省的財富證券、方正證券和湘財證券;湖北省的長江證券、天風證券;山西省的山西證券和大同證券。
2. 評價指標設置。本文從盈利能力、成長能力、運作能力和償債能力四個方面構建了證券公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包括13個指標,如圖1。
二、 實證研究
層次分析法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塞蒂(T.L.Saaty)提出以后,被廣泛應用于系統工程評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也運用層次分析法對中部地區12家證券上市公司的競爭力進行定量化評價。
1. 建立判斷矩陣。首先將設定的公司競爭力評價指標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將一級評價指標按重要程度依次對評價指標排序,結果為盈利能力、成長能力、運作能力和償債能力。接下來,構造一級指標判斷矩陣并計算出矩陣每一行的幾何積和幾何平均數以及因素集各自權重,結果如表1。
2. 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求出上述矩陣的最大特征值,結果為:λmax=4.015 5。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指標CI==0.005 17,查表得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0.89,矩陣的隨機一次性比率CR=CI/RI,結果為CR=0.005 8<0.1,所以該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所得權重符合要求。
3. 指標權重的設置。在對各公司競爭力比較排名之前,為了避免各指標含義與單位不同造成的綜合指標出現較大誤差,首先對指標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最后計算得出各指標的權重如表2。
4. 綜合競爭力的測評。根據2013年各證券公司的指標數據以及各指標權重,分別計算了各公司在四個不同業務方面的得分和排名,以及它們的綜合得分和排名,具體見表3。
三、 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證券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長能力、運作能力和償債能力的分析,以及綜合競爭力水平的計算和排名,得出如下結論:
1. 中部六省證券公司的綜合競爭實力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江西的國盛證券、湖北的長江證券和湖南的方正證券名列前三,綜合得分在0.6~0.7區間;其次,山西的山西證券、河南的中原證券、山西的大同證券和湖南的財富證券,這四家證券公司的綜合得分均在0.4~0.5區間,競爭力水平相對居中;再次,安徽的國元證券、江西的中航證券、湖北的天風證券、安徽的華安證券,綜合得分在0.3~0.4區間;最后,湖南的湘財證券綜合得分僅為0.27,位列最后。
2. 省內和省際間證券業的發展都不平衡。江西、湖北兩省各有2家證券公司,但實力懸殊都比較大(第一與第九、第二與第十);湖南的方正與本省其他兩家證券公司的綜合實力懸殊也比較大(第三、第七、第十二);安徽省的兩家證券公司綜合實力都比較落后(第八、第十一);山西省兩家證券公司綜合實力接近(第四、第六),與中部六省其他證券公司相比,實力居中。另外,河南省僅有一家證券上市公司,不僅數量少,而且競爭力水平一般(第五)。
3. 從盈利能力來看,大多數證券公司的得分在0.1~0.4區間,其中湖北的長江證券和湖南的方正證券盈利能力最好,但江西的中航證券盈利能力得分僅為0.07,這也直接影響到它的綜合排名。盈利能力是公司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和保障,企業各經營環節的好壞最終都可以通過盈利表現得到反映,尤其是主營業務利潤率更是反映企業核心的常規業務的獲利能力,因此,盈利能力越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就越強。從2013年中部地區12家證券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來看,這些公司的總體盈利水平都比較高,經營業績優良,尤其是主營業務利潤率都保持了較快增長,方正證券更是高達44%的增幅。但是,公司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長江證券,在三個指標上均是中航證券的2倍之多。因此,中航證券等公司應加快產品創新,培育一些特色業務,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4. 從成長能力來看,湖北天風證券、江西中航證券和湖南的方正證券成長能力最好,尤其是天風證券,得分為0.16,而湖南湘財證券的得分僅為0.02,差距十分明顯。成長能力主要是從證券公司的業務增長、凈利潤增長和總資產增長三個方面考察公司的發展速度,反映公司的產品需求、業務開拓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結合三個指標的具體情況來看,2013年中部地區有9家證券公司在市場開拓、資產規模和凈利潤總額等方面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有3家公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反映出中部地區證券公司的總體發展潛力良好,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較強。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湘財證券在業務拓展和凈利潤等方面都表現出大幅度下滑趨勢,湖北天風證券的資產規模未能持續擴大,類似的公司還有湖南財富證券,反映出這些公司的內部經營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因素,譬如主營業務不突出或市場競爭力較弱,或者行業技術優勢缺失等,企業擴張的步伐面臨一定阻力。
5. 從運作能力來看,大多數公司的得分在0.02~0.08區間,其中江西國盛證券的運作能力最好,得分為0.08,安徽國元證券的得分僅為0.002。運作能力主要是考察公司對各類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的周轉情況,如果周轉速度快,則間接反映出公司資產的利用率高。由此可見,安徽國元證券和華安證券,以及山西大同證券等,應完善企業的資產監管制度,針對各類資產建立動態跟蹤系統,不斷提高現有資產的周轉速度和配置效率,提升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6. 從償債能力來看,湖南的財富證券、山西的山西證券、湖南的湘財證券、河南的中原證券以及江西的國盛證券,償債能力都比較好,其得分均在0.11以上,反映出這些證券公司的財務狀況良好,對債權人債務的保障能力較強。相比之下,安徽的國元證券、山西的大同證券以及安徽的華安證券,償債能力得分尚不足0.05,說明這些證券公司的債務負擔較重,企業的經營業績較差,資金周轉及獲利能力較弱,對于債權人來說,意味著可能面臨較高的債務償還風險。綜合考慮償債能力的四項指標還發現,一些公司的財務結構呈現高風險、高報酬特征,這是導致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較弱的重要原因。譬如河南的中原證券,資產負債率一直在60%~70%之間,產權比率及有形凈值債務率一直維持在200%左右,明顯偏高,且清算價值比率較低,說明企業凈資產的流動性即變現能力相對較低,且可自由支配的資產較少,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較弱,這類公司應對債務能力高度警惕。
為此,為促進中部地區證劵市場的競爭力提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首先,證劵公司需加強金融產品的創新,向多元化的產品結構轉型。綜合來看中部地區的證劵上市公司普遍停留在傳統的金融服務項目,產品結構比較單一,從而導致其公司的成長能力相對較弱。為此,各證劵公司應堅持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的原則,在創新型業務和延伸性業務等方面努力創新,實現產品結構的多元化發展,譬如在資產管理方面應根據投資者的偏好動態推出各類基金產品,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及時推出創新型金融衍生品交易,豐富市場交易品種,拓展業務范圍,提升企業的盈利空間。其次,行業協會應加強證劵市場的監管協調力度,理順和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目前,各券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密度、低水平的網點建設問題,行業組織機構可以通過行業自律等手段,科學管控券商網點的密度,嚴厲打擊低價惡性競爭行為,鼓勵單個營業網點運作能力的提升,為券商發展營造健康環境。最后,政府應進一步深化改革證券市場管理體系,積極推動金融混業經營的試點,適當放寬券商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業務互通條件,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券商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加大與國際券商的合作力度,不斷提升券商的國際化運營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倩儀,李青,傅俊輝,徐維軍.創新類證券公司競爭力的綜合評價與分析[J].改革與戰略,2009,(1):97-100.
[2] 張宗新,王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證券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提升[J].社會科學,2009,(8):38-45.
[3] 張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5,(3):150-152.
[4] 胡振華,胡緒紅.金融結構差異與貨幣政策的區域效應[J].財貿研究,2007,(5):73-78.
[5] 田霖.我國中部地區證券市場的協調發展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8):58-60.
[6] 周小全.利用資本市場縮小地區差距[J].中國金融,2012,(8):82-83.
[7] 羅慶忠.我國證券公司的發展與創新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學位論文,2004.
[8] 何曉斌.中國證券公司核心競爭力評價與提升研究[D].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學位論文,2006.
[9] 李洪堯.中國證券業發展與創新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學位論文,2006.
基金項目: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項目號:2015B085);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決策咨詢項目(項目號:2015JC23);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號:2016-GH-085);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項目號:15A790032)。
作者簡介:王麗萍(1977-),女,漢族,山西省昔陽縣人,河南理工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
收稿日期: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