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貝貝 祝焱
【摘要】近年來,伴隨著就業壓力的逐漸增大,大學生創新創業逐漸成為高校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很多高校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出臺了一系列的課程體系或管理體系。幾年中,大學生創業的問題逐步顯現,如何能正確分析且面對這些問題,成了指導大學生創業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183-02
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畢業就失業”已然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之下,很多畢業生開始逐漸轉換就業思路,不再單純依賴于過去的就業模式,紛紛選擇自主創業。然而在此過程中,面臨著許多棘手的問題,、導致大學生創業成功率較低,以至于最后都放棄了自己創業的夢想。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2010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意見》。《意見》的提出,將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推向了深入和全面發展階段。在全省掀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熱潮,且效果顯著,國內很多高校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創新創業教育如火如荼的開展,高校、社會、政府對此事的關注度也極高,但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設想。據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畢業生在畢業生總數的55%,然而真正參與到創業活動中的,僅有1%,且成功率并不高,2011屆高校畢業生創業成功率更是低至0.9%。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都明確提出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無疑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一直以來都備受學校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然而,基于前文提到的就業現狀,以及我國高等學校的傳統教育模式,致使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的還處于初級水平,且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仍未達到國家的人才戰略要求,從高等學校角度來說,主要問題有:紙上談兵,缺乏創業體驗實踐課程;教育理念不能與時俱進;創新創業課程系統不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不先進;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完全融入學校的教育體系等等。從大學生創業者角度來說,主要問題有:大學生的主管能動性不足,被動接受創業教育;創業經驗不足,遇到實質問題難以解決等等。
三、新思路引領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對策
1.側重體驗式教育理念,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
將體驗式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大學生素質教育和就業的進程。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由政府、高校和企業三方聯動,為大學生們提供體驗場所,由高校教師組織,聘請在企業中經驗豐富、理論扎實的創業導師來進行指導,以創建公司或者學生自創創業團隊的組織形式,來完成體驗式創業活動。就體驗式教育本身來說,宗旨在于讓學生自己通過組建團隊,模擬情景、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們切身的體驗創業全過程,并在整個體驗的過程中獲得全新的創業認知。
2.以創辦小微企業為創業基礎,提高創業成功率
由于小微企業具有資金投入少、政府幫扶多等諸多特點特別適合資金實力薄弱、創業經驗匱乏的大學生,可以說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首選。高校以創辦小微企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契合點,通過對政策的解讀、經營管理理論的講解以及小微企業的輔助、引導,可以充分滿足大部分大學生的基本創業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創業風險,也就提高了其創業成功率。高校應該抓住小微企業這個點,有針對性的對小微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制定一系列的課程設計,完善其創新教育體系,加大實踐教學投入。以小微企業創業實踐為平臺,讓廣大大學生創業者體會創業實戰新感覺,最終實現以小微企業拉動大學生創新創業以及就業的新模式。
3.以研為創,全面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是國家“十二五”高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大創項目”的申報,讓學生充份參與到科研過程中來,獨立自主完成,追求標新立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創造才能,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在整個課題的實踐過程中,創業導師們應幫助學生把握方向,如何將自己的專業與興趣愛好相結合,與市場導向,甚至是生產生活的實際相結合,能做到完全脫離傳統科研模式,以創新創業為根本出發點,自成產學研一派。
4.以大學生創業競賽為契機,完善創業思維
從1999年第一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競賽開始,國內紛紛掀起舉辦大學生創業競賽的熱潮,為大學生提供了開拓視野的機會。參賽者們組建多學科團隊,共享資源,優勢互補,考量自身創業項目的市場價值、發展目標、風險控制等等,最終承報組委會,借助風險投資公司運作,可以直接開啟真正的創業之旅。將創業教育與創業競賽相融合是一套完整且成熟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幫扶思路,通過創業競賽教育平臺使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