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光 張麗麗 白玉
【摘要】針對電子信息與通信類專業培養目標,電子設計應用軟件訓練是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目的,軟件訓練平臺的建設對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啟發創新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從軟件訓練平臺的設計組織,實施到考核機制的安排都做了較為深入地探討,在實踐教學改革中是一項有益的嘗試,對于積累教學經驗,探索培養人才模式乃至教育創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電子設計應用軟件訓練平臺 實踐能力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教改基金項目(項目編號:JG1302B)。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2-0233-01
一、引言
高等教育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因此如何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電子設計應用軟件訓練是電類專業學生不可或缺的實踐教學環節,要求學生不僅具備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屆學生開展軟件訓練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象:
(1)照貓畫虎、不求甚解
大多指導老師仍沿用傳統的課程設計的指導方法,即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按教師的演示方法或相關步驟進行電路設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獨立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等綜合素質必然會受到扼制和打擊。
(2)固步自封,缺乏創新
從過往題目設置來看,缺乏與實際應用的結合,譬如:學生在電路設計中,依據任務書繪制電路圖,對元器件的相關原理不求甚解,在實施軟件設計時,大部分內容借鑒了網上查閱的資料,并未深入理解。單純為了完成軟件訓練而敷衍應付。
電子設計應用軟件訓練實踐平臺的設計相信會有效克服這些困難,為我院學生提供創新能力培養和鍛煉的機會。“軟件訓練實踐平臺”將有效整合軟件訓練實踐內容、軟件訓練電子資源以及訓練考核模式。
二、電子設計軟件訓練平臺實施方案
開展“電子設計應用軟件訓練“平臺設計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主要任務描述如下:
(1)軟件訓練環境及開放的教學資源
開放性綜合實驗室為電子設計應用軟件訓練提供必要的教學場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需要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基于校園網的“電子設計軟件訓練”教學資源將通過大量多媒體資源的呈現為學生更直觀、生動地反映軟件訓練的各個環節,提高學生對軟件訓練項目的興趣。
(2)電子設計軟件訓練指導教師隊伍配備
軟件訓練的主導是教師,成立教師指導小組,在師資隊伍中,年輕教師和老教師各有長處,這無疑要求教師對本學科的技術及交叉學科的理論和實踐方法有較為廣泛的涉獵。
(3)電子設計應用軟件訓練的題目甄選
軟件訓練題目既要體現電子信息及通信技術的特點,又能反映目前這一領域前沿發展方向,并具備一定的實際價值。題目范圍廣,涉及多門課程,包括數字信號處理、模擬電子線路、單片機、微機原理等,涉及的仿真設計工具不僅局限于Protel,Proteus,DXP等,這就要求指導教師要有更寬的知識面和更豐富的實踐經驗。
(4)網絡成為輔助軟件訓練的主要利器
鼓勵他們在相關網絡資源中找到靈感,瀏覽電子網站及相關的學習論壇,如21IC網、電子工程師網等。通過這些網絡資源,學生不僅能夠學會查閱芯片資料,而且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5)資源整合的“流程化”實施體系
以基本素質培養為根本,創新研究能力拓展為外延,有層次的設置軟件訓練題目,并力求使題目覆蓋主要知識點,并與實際需求銜接。
三、考核體系的設計
隨著軟件訓練平臺的不斷完善,基于軟件訓練平臺的考評與以往的考核標準相比更為高效、科學。學生根據所選題目的層次,提交不同形式的訓練報告。以綜合設計性題目為例,設計完成后,各組除應提交分析報告、可運行的源程序或電路原理圖還要有完備的仿真結果,都可以在訓練平臺上通過不同的ID,上傳到相應入口,由指導老師進行審閱。
此外,考核機制還需逐步修正,并在一定程度上側重學生科技論文寫作能力。其中,軟件訓練報告的格式要求思路清晰,內容上針對項目的核心原理及實現步驟作簡要說明,包括硬件及軟件部分的結構圖、流程圖、電路原理,各電路元器件的參數設置等,突出創新發揮及收獲體會等部分,為學術論文的撰寫打下基礎。
四、結語
電子設計軟件訓練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參與軟件訓練的模式,完成學生的角色轉換,而且促進了學生軟件技能方面的發展。
目前,我院與中興通訊在產學研合作方面保持了良好的互動,建立與企業的緊密交流,對實現我院課程、實訓內容和教學平臺緊跟行業應用技術發展都大有裨益。從學科的教學改革及發展上著手,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能力、素質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工程化”、“應用化”教育,把創新教育滲透在軟件訓練中,貫穿于整個實踐教育環節的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張潔,段再超.基于工程項目的通信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年12期
[2]趙晨光,白玉,徐娜.軟件技術基礎實驗教學模式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第34期 136-137
[3]王海,張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第18 卷 第1 期 2015年2 月 140-144
作者簡介:
趙晨光(1975-),女,遼寧沈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數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