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憲 潘婷 陳雪 余武南
摘要:本文通過對樣式雷圖檔分布情況、保管方式、分類方法等保管現狀的調查分析,發現樣式雷圖檔在保管過程中存在各收藏機構難以整理、收藏機構之間難以統一、研究人員難以利用等問題,需要通過整合社會力量共同整理樣式雷圖檔、建立統一的保管方式、建立集中利用場所等方法加以解決,以利于樣式雷圖檔的提供利用,更好地發揮研究價值。
關鍵詞:樣式雷樣式雷圖檔工程檔案
清代樣式雷家族是清朝著名的建筑世家,其形成的建筑圖紙涵蓋城市、宮殿、園林、壇廟、陵寢、御道、河堤等各類建筑,各階段的施工均有圖樣作為記錄。雷氏家族自康熙時金玉擔任欽工處樣式房掌案起,至民國三年雷獻彩完成光緒崇陵的設計止,200多年間形成的樣式雷圖檔,均是研究清代皇家建筑的重要資料。清代樣式雷圖檔是當前我國保管最為系統的古代皇家建筑工程檔案,于2007年6月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本文通過梳理清代樣式雷圖檔的保管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以更好地發揮研究價值。
一、清代樣式雷圖檔的形成與流散
雷氏家族是樣式雷圖檔的主要形成者,樣式房是樣式雷圖檔從最初完成至最終形成建筑模型的主要場所。樣式雷圖檔從形成至完成的過程中,雷氏家族成員和樣式房是伴隨整個形成過程必不可少的兩個組成因素。樣式雷家族、樣式房、樣式雷圖檔三者緊密相連,形成密不可分、相互關聯的整體。隨著清朝的沒落及雷氏家族的衰敗,民國初年樣式雷家族后人逐漸對樣式雷圖檔進行售賣。當時有識之士與相關單位及時收購,使得大部分樣式雷圖檔得以保存。盡管如此,樣式雷圖檔的保管較為分散,少量樣式雷圖檔仍流失于海外。
二、清代樣式雷圖檔的組成
(一)畫樣
畫樣,即樣式雷在施工的過程中形成的圖紙。隨著建造進度的推進,不同階段會形成不同的畫樣。勘察階段形成的畫樣主要為測繪圖,包括風水測繪圖、地勢測繪圖、現有建筑測繪圖等。設計階段形成的畫樣主要包括各個階段的設計圖紙、盤樣或立樣、裝修陳設圖。施工階段則會形成施工進程圖、施工組織設計圖、竣工圖。
(二)燙樣
燙樣,即建筑模型在后期加工時,用小型烙鐵進行熨燙達到的理想形狀。燙樣的主體由紙張構成,并配以松木和秫秸作為支撐,共同構成建筑模型的整體。在紙張的選擇上,燙樣使用的原材料多為元書紙、麻呈文紙、高麗紙、東昌紙,四種材料各有特點,配合使用。木材主要是白松或紅松,質地輕軟,便于加工,且耐腐蝕性較強,利于燙樣的保存。樣式雷燙樣有全分樣、分樣及細樣三種類型。全分樣是多個建筑組合而成的建筑群體模型,除了展現單一的建筑外,還能夠展現建筑所處的周邊環境。分樣即單體模型,將設計形成的實體建筑按照既定比例縮小而成。細樣主要展示建筑模型的內部裝修細節。
(三)其他材料
清代樣式房的掌案有“上傳下達”的任務,皇帝皇后的旨意、管理機構堂官的堂諭,樣式房都要隨時記錄,因此又形成了不少《旨意檔》和《堂諭檔》。在施工過程中,還會形成如預算資料、工程日記、工程做法等多種材料,這些材料共同構成了樣式雷圖檔。
三、保管現狀
(一)分布情況
當前主要保存清代樣式雷圖檔的收藏單位有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部分機構零散保存樣式雷圖檔,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日本東京大學、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等。從樣式雷圖檔保存數量上看,樣式雷圖檔主要集中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第一歷史檔案館三個保管場所。
中國國家圖書館樣式雷圖檔占現階段所保管樣式雷圖檔總數的3/4,約15000件,是樣式雷圖檔的主要保管機構。其來源主要有三個:一是國家圖書館自行收購;二是中國營造學社將市面上搜集到的樣式雷圖檔提供給中國國家圖書館;三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廣泛收集多個少量存有樣式雷圖檔的保存場所。如“五洲書局、大樹齋、德友堂、蔚珍堂、段記號、澄觀閣、會文書店、德古堂、亞洲書局、群英書店等30余處書社齋”,[1]并將此作為樣式雷圖檔館藏內容的補充。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存的樣式雷圖檔超過4000件,保存規模僅次于國家圖書館。其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繼承了中法大學所收錄的樣式雷圖檔,數量上占現階段故宮博物院保存樣式雷圖檔的88%以上。二是新中國成立前北京故宮博物院在不同時段自行購入的樣式雷圖檔。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保存的樣式雷圖檔數量將近1000件,主要源自1925年成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文獻部。
(二)保管方式
1.編入輿圖目錄法。采用樣式雷圖檔中的圖樣與輿圖相結合的方法,將樣式雷圖樣編入輿圖目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便采用此保管方法,將所保存的樣式雷圖樣按照《蘿圖薈萃》中列出的分類方法,編入輿圖目錄,使之與輿圖成為整體,通過輿圖目錄即可查到圖檔材料。不足是圖檔與文字檔案分離。
2.按內容編入相關檔案法。以樣式雷圖檔內容為劃分依據,采用樣式雷圖檔與其他檔案文獻一視同仁的保管方式,即將樣式雷圖檔作為相關歷史檔案的補充材料,二者共同形成完整的檔案材料。這種方法能夠較好地保持歷史檔案的完整性,但是在揭示建筑學和建筑史學的價值上不夠充分。
3.自成一體法。樣式雷圖檔作為獨立的個體,單獨進行保管,便于查找利用。它有獨立的分類方法及保管場所,如中國國家圖書館現保管的樣式雷圖檔就有以樣式雷命名的獨立保管排架。不足是相關圖檔關系揭示不充分。
4.保持原貌法。采用保持其原貌、單獨保管、不進行整理的方式。例如清華大學,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反映圖檔原貌和流傳過程,但是系統性不強。
(三)分類方法
1.依據時間劃分。部分樣式雷圖檔標注了繪制時間且與實際工程時間相符,按照繪制年代進行分類。繪制時間與圖檔本身所反映的實際工程時間不同時,則按照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原則,將其劃分到圖檔所反映的年代中,以利于查找利用。當樣式雷圖檔并未標注繪制時間時,需結合工程形成的年代、制圖的發展演變過程以及相關圖檔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推斷。因樣式雷圖檔所覆蓋的形成時間大致起于雍正,止于宣統,以此時間節點作為限制,并結合工程本身所在年代的設計特點進行推斷,可初步推斷樣式雷圖檔形成的時間,通過各圖紙或文字檔案相互關聯的內容信息,確定該圖紙所形成的年代及年號,并按此分類。
2.依據內容劃分。樣式雷圖檔主要供建筑史學方面的研究人員利用,可以采用建筑類型與地域相結合的分類方法。從內容上對樣式雷建筑圖檔進行劃分,主要根據建筑類型與地域相結合分類方法,建立不同專題的樣式雷圖檔類別。如分別以頤和園、圓明園、故宮、天壇、清西陵等為專題,對相關的樣式雷圖檔分類。同時,具體細分時,建筑工程又可分為新建建筑工程、修改建造工程、對原有建筑進行修繕以及測繪等類型。
3.依據工藝劃分。不同類型的樣式雷圖檔按照不同的工藝制作完成,如燙樣和平面圖的地盤樣制作工藝完全不同。按設計階段樣式雷圖檔分為糙樣、糙底樣、底樣、細底樣、進呈圖樣等。
四、存在的問題
(一)各收藏機構難以整理
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各個收藏機構保管的樣式雷圖檔在整理方面均存在一定困難。尤其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保管的樣式雷圖檔多從樣式雷后人手中或其他途徑購買,當時所購入的樣式雷圖檔本十分散亂,需要將成捆打包的樣式雷圖檔中的每個圖紙進行區分鑒別。樣式雷圖檔多為建筑圖樣,不同階段的樣式雷圖紙雖有區別,但所涉建筑廣泛,各工程項目圖紙混在一起,有的圖紙沒有繪圖時間或工程項目標識,加之年代久遠,使樣式雷圖紙的整理工作存在著較大困難。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保管的樣式雷圖檔中,仍有400張左右無法辨認。
(二)收藏機構之間難以統一
因各主要保管場所各自形成適應本收藏機構的保管方式,并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在表達形式上,也呈現出多樣化。全部樣式雷圖檔是一個整體,各收藏機構所保管的樣式雷圖檔也存在互補之處,但是由于保管、著錄方式的不統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樣式雷圖檔社會價值的發揮。
(三)研究人員難以利用
樣式雷圖檔是我國古代傳統建筑的巔峰之作,其種類和數量十分豐富,對清史、古代科技史,尤其是建筑史,以及相關文物建筑的保護和研究均有巨大價值。然而,各主要保管場所的清代樣式雷圖檔保管制度較為嚴格,很少示人。這種分散、嚴格保密且各自獨立的保存制度,給研究人員在樣式雷圖檔的查找、利用上帶來較大不便,使樣式雷圖檔的利用價值被嚴重削弱。
五、對策
(一)整合社會力量共同整理樣式雷圖檔
從目前來看,研究樣式雷圖檔的主要是建筑學、歷史學、文物保護學的學者和工作者,尤以高校學者和各皇家園林管理處的工作者居多。而各收藏機構的主要職責是保管樣式雷圖檔,僅靠收藏機構自身的力量難以解決樣式雷圖檔的整理問題。因此,各收藏機構可以整合社會力量,聘請建筑學、歷史學、文物保護學等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到館共同研究。還可以將某些無法辨認的圖檔放到網上,廣泛動員全社會的研究力量解決難題。
(二)建立統一的保管方式
樣式雷圖檔與歷史檔案文獻有一定關聯,但若將樣式雷圖檔作為文字檔案的補充將會“大材小用”,影響樣式雷圖檔更多利用價值的發揮。樣式雷圖檔作為圖樣與文字檔案相統一的檔案文獻材料,具有更高的建筑學價值與建筑史學價值。因此一是將文字檔案材料附于圖樣之后,不僅可保持樣式雷圖檔的完整性、系統性,更有利于樣式雷圖檔發揮其建筑研究價值。二是各收藏機構之間可加強溝通,確立樣式雷圖檔著錄的統一標準。對樣式雷圖檔進行著錄,將不同保管機構的著錄項目進行統一是當前最為緊迫的工作。對樣式雷圖檔的著錄是對其內容進行分析、選擇和記錄的過程,是對樣式雷圖檔內容進行直觀揭示的重要途徑。通過著錄,可對圖檔名稱、形成的時間、形成者、尺寸、制作方法及所屬的工程名稱進行描述,研究人員通過著錄信息,可便利、快捷地獲取、選擇相關的樣式雷圖檔。
(三)建立集中利用場所
建立以專題文獻保管、利用為重點的文獻收藏機構,為用戶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服務。可建立樣式雷檔案館作為保管和利用樣式雷圖檔的專用場所,整合所有收藏機構的樣式雷圖檔的復制件或者掃描件,使用者直接查閱利用。同時,也可將樣式雷圖檔作為北京三山五園文獻館皇家園林建筑模塊的重要部分。北京三山五園文獻館是向海內外展現我國皇家園林文化的重要平臺,樣式雷圖檔作為我國眾多皇家園林的工程檔案,二者相互結合、彼此促進,以更好地提升樣式雷圖檔社會影響力及皇家園林文化的普及和發展。
*本文為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特別委托項目《“北京城市記憶”數字資源庫建設》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及參考文獻:
[1]何蓓潔.樣式雷世家研究[D].天津大學,2007.
[2]史箴,何蓓潔.雷金玉新識[J].故宮博物院院刊, 2014(5):99-117+160.
[3]賀晶晶.樣式雷家族與清代皇家園林的修建研究[J].蘭臺世界,2014(25):79-80.
[4]王其亨,王方捷.樣式雷“已做現做活計圖”研究[J].古建園林技術,2013(2):16-34.
[5]何蓓潔,史箴.樣式雷世家族譜考略[J].文物,2013(4):74-80.
[6]楊菁,王其亨.解讀光緒重修靜明園工程——基于樣式雷圖檔和歷史照片的研究[J].中國園林,2012(11):117-120.
[7]王冠杰.燙樣研析與避暑山莊燙樣的開發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3.
[8]常清華.清代官式建筑研究史初探[D].天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