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芳
1982年9月,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同志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正式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命題。
北京景山學校全體師生在認真地學習了黨的十二大文件和鄧小平同志的相關講話精神后備受鼓舞。在國際新技術革命和國內現代化建設的形勢下,作為教育改革的實驗學校,北京景山學校的教育改革應該怎樣改?應該按照什么方向來設計?北京景山學校在大刀闊斧準備啟動整體性的教育改革實驗之際,特別期待得到新時期教育改革方向上的指導和思想上的點撥。1983年9月7日,北京景山學校以全體師生的名義給鄧小平同志寫了一封500多字的信,稱呼是“敬愛的小平同志、親愛的鄧爺爺”,信中寫道:“提出一個懇求,就是希望您老人家能為我們題詞,或向我們說幾句話,指明我們繼續前進的方向。”1983年國慶節前夕,鄧小平同志欣然揮毫,寫就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著名題詞。這十六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不僅為北京景山學校的教改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而且為北京景山學校的騰飛注入了巨大的動力。
北京景山學校30多年來在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指引下,不斷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開展教改實驗,進行了一系列綜合性的整體教改實驗,確立了“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發展打基礎,發展個性育人才”的教育理念,各項教育教學成果斐然,尤其是在探索現代學校制度、課程教材改革、個性特長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全國基礎教育改革最著名的領軍學校。
鄧小平同志“為景山學校題詞”是一個重要的具有標志性的歷史事件。該題詞已收錄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中,獨立成文,彰顯了其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十六字箴言既體現了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的戰略性,又體現了放眼未來、放眼世界的前瞻性,是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問題的最著名論斷。鄧小平同志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在改革開放進程中審時度勢地提出“三個面向”,不僅成為北京景山學校辦學的靈魂和旗幟,更是改革開放重大戰略指導方針在教育領域上的集中反映,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科學發展的指導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綱》(方曉東等編著,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一書對此有這樣的評價:“三個面向”的題詞不僅是鄧小平對北京景山學校教育改革實驗的鼓勵和期望,而且也是他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提出的戰略指導方針。這一戰略指導方針既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教育的客觀要求,又從戰略高度指明了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它是同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和戰略部署的構想一脈相承的,是鄧小平教育理論中最重要的指導思想,對新時期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政治理論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