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翔
摘 要:受某改制單位的委托邀請,公司審計部派員成立審計組,分別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9月對某改制單位成立之日至2015年8月期間的經營狀況進行了兩次審計調研。審計調研就改制單位的公司機構設置、公司章程、股本情況、制度建設、生產經營管理、主要權益狀況、經營成果等公司治理以及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發現了許多問題。
關鍵詞:改制單位;審計調研
改制單位離開了母體企業,好如一匹脫韁的野馬,少了束縛、管制,行走路線成了蛇形道。通過與改制單位的人員談話、詢問了解到,改制單位無論是經營者,還是由原職工改制成為的小股東,對改制單位的存在都有一種臨時的思想,存在盡快撈本撈利的心理,缺少展望公司發展的長遠想法。同時,改制單位的人員尚有依附的思想,每遇困難依然要找原母體企業解決。這就是公司在改制單位已脫離母體企業的情況下,還要派員實施調研的原因所在。總結二次調查研究發現的問題,我認為改制單位的生存發展存在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1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改制單位的審計調研過程中,感觸最深的就是改制單位存在的公司治理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公司的生存。2005年2月,被調查單位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成。依照改制企業要求及股份制企業的相關規定,改制單位新成立為有限公司,設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公司的經營管理采取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公司的經營管理機構設總經理一名,主管經營副總經理一名,主管生產副總經理一名、總工程師一名,財務總監一名。但由于股權的分散,以及個人私心的膨脹,致使股東人心渙散,經營矛盾層出不窮,稍有困難或矛盾就會掀起波瀾,直至股東三次聯名改選董事會且多次成功更換了董事長。被調查單位的公司治理之所以如此脆弱,主要源于以下幾點:
1.1 股權過于分散,不利于公司迅速作出經營決策。
截至2015年9月,被調查單位的公司共有股東188人,所有股東中按股東持股降序排列,需要52個股東的持股量才能達到過半數表決權。公司股權過于分散,不利于公司迅速作出經營決策。缺少大股東,尤其是企業董事會的股東沒有絕對的話語權,董事會喪失了控制能力。
1.2 個人私欲膨脹,眼光短淺,嚴重阻礙了企業發展。
被審企業改制以來,基本沒有什么原始積累,沒有一分錢的發展投資。由于國內行業發展和企業老客戶、老關系的原因,前幾年市場維護較好,有了一些盈利。但在某些經營者和多數小股東的強烈要求下,企業多次實施高股息現金紅利分配,滿足了某些眼光淺短人員的需要,葬送了企業擴大生產的機會。
1.3 一言堂嚴重,權利不受制約。
雖然企業有董事會和經營層層次的劃分,實質上兩者合二為一。在這個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總經理具有絕對的權利,以至于忘乎所以,經常個人做出企業的經營決策,久而久之引起嘩然。企業三屆董事長的更換起因多數因此引起。
1.4 公私不分,引發眾怒。
企業前兩屆董事長被踢出董事會的原因,除了經營武斷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董事長在企業里公私不分。董事長的親屬和重要朋友與企業有大量的關聯交易和業務往來,甚至家庭矛盾也鬧至于企業辦公室,影響極壞,招致多數股東不滿,甚至懷疑利益受損。
另外,企業制度建設不完善,管理漏洞多,執行力差也是這個改制企業具有的毛病。
2 公司生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生產管理是企業的根基,生產組織不到位必然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1 生產組織方法老舊,效率低。
被調查改制企業是從施工企業的母體分離出來的,長期以來養成了施工企業的管理習慣,采用生產組織單一、單獨、大件、分散的管理模式。然而,現在的改制企業已是工業加工制造企業,生產組織應符合工業加工制造企業組織緊湊,程序化,流水線的管理模式,以科學的組織方法提高作業效率,降低費用。
2.2 生產設備、機具陳舊,效率低。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被調查改制企業的設備十分陳舊,沒有一臺像樣的符合現代工業加工制造標準的裝備,不能滿足精細化、深度化、制動化作業的要求,勞動作業效率嚴重受阻,管理成本加大。
3 公司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
受母體企業的影響,被調查改制企業不僅在生產組織管理上沒有跳出固有的模式,在經營管理上也依然沿用著母體企業的方式,沒有因地制宜地調整、變革管理模式,制定適合工業加工制造企業的方式。
3.1 收入確認、產值統計不規范。
首先被調查改制企業沒有編制工業產值統計表。其次被調查改制企業的收入確認以開出發票的時間、價款為準,違背了會計核算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造成收入確認不準確、不真實。
3.2 工業產品、半產品核算不符合工業加工制造企業的要求。
被調查改制企業沒有按照工業加工制造企業會計核算的要求設置“半產品”科目,不能如實反映企業未完工產品的費用核算情況。采用產品過程費用直接不核算或者先按合同歸集、記錄在案后,待產品完工出廠時一次性結算產品成本。
3.3 費用歸集、成本核算不規范。
被調查改制企業沒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要求,及時、準確歸集各種費用,完整核算產品成本。成本核算主要依隨產品發票出票時間的早晚、多少而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
3.4 存貨核算不符合工業加工制造企業的要求。
被調查改制企業在器材物資采購,材料入、出庫手續,材料成本核算,剩余材料核算,庫存產品,半產品核算上都沒有嚴格執行工業加工制造企業的核算要求。尤其是庫存產品,半產品的核算基本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