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娜娜
[摘 要]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基于教學互動論、主題教育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三方面??梢詮母母锏谋尘?、內容和意義等幾個方面談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重點、意義及方法,指出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小組討論式 課堂教學改革 討論 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2-0057-02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教育國際化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大趨勢。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備受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本科高校的青睞。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我們不得不反思怎么樣能夠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又精通英語的精尖人才。筆者認為,將傳統課堂改造成學生間面對面互動交流、合作學習的平臺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現實課堂與網絡課堂在博弈中的比較優勢。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將成為今后教學改革的大趨勢。
一、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背景
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本科高校,其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這樣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會自然而然的提高,而不再是學啞巴英語;二是增強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動起來;三是提高高校學生綜合文化素養,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習英語,還要教他們學習英語國家的文化。這就要求我們改革傳統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變成以小組討論式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此外,還要加大聽說課在教學計劃中的比例,這主要是為了解決我們以前只注重培養學生英語的讀、寫能力而忽略了學生聽、說能力的情況。
許多高校畢業生曾因為其專業的實用性,在人才市場的招聘中深受招聘單位歡迎。然而,隨著我們國家國際化的步伐一步步的深入,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的優越性也越來越顯著。同時,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也逐漸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高校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扎實,實際運用不靈活,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方式老套、過時等。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用新方法、新觀念來培養學生,使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接軌,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二、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其特點
(一)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基于教學互動論、主體教育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三方面。
互動教學理論。我們所了解的傳統的互動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種:第一是學生與學生互動;第二是學生與教師互動;第三是教師與教師互動。學生學習是一個過程,講究的是合作和配合,所以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組成了一種復合型的教與學的活動。“彼此幫助”是合作學習的核心思想。心理學家通過對互助合作學習的研究表明,學生們在互助合作的過程中存在極其明顯的彼此互相依靠的關系,也就是說,學生們在小組討論中是彼此依存的關系。因為他們明白每個人都和小組集體息息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互助學習是一種學生彼此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依存的學習討論活動。
主體教育理論源于20世紀90年代。這種理論主張人作為個體有自然性和社會性,但最本質的特性是人的主體性。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激發學生的受教育需求,采用引導和啟發的方式發展和培養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同時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受教育的環境,使所有的教育活動更富有計劃性、目的性,從而達到我們的目的,即把學生培養成一個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創造性地認識和改造社會的主體。
眾所周知,學生作為認知活動的主體是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的,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更有效地去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而不是一味地去灌輸知識。所以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健康的、平等的、有效的、以學生主動建構為主、教師輔導為輔的課堂環境,改變以往的終結性評價體系,進而實行學生之間協作互助學習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
(二)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特點
英語小組討論式教學法是指為了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間以小組為組織形式而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較,小組討論教學法具有如下特點。
主觀能動性。主觀能動性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也就是說學生在實行小組討論的模式后,每個小組成員必須要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去查找資料,主動地學習與這次學習任務相關的知識,并加以分析和總結,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理論。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后,學生才能在課堂小組討論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并且能夠在組內其他人發言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進行吸收借鑒。
團隊合作性。就是要團隊合作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課堂學習任務。小組成員不僅要互相交流學習,還要一起完成教師現場布置的活動或者問題。但是由于時間有限,大家不能共同完成所有任務,這就需要分工合作,即每個小組成員完成一部分,然后進行整合完善,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習和完成任務的效率。
學習動態性。每個個體獨立思考所取得的成果往往是模糊的、膚淺的,而團隊性的動態學習方式,即課堂小組討論學習方式,所習得的知識往往深刻的、有條理的,并且能夠使所學習的知識和所討論的問題得到一定的深化。
三、小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的重點
(一)重點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培養學生英語表達能力是現在大多數普通高校英語教學的重點任務之一。我們要讓學生明白的是:英語作為一種國際化的語言工具,它的目的是為了表達出來跟人交流,而不是捂在肚子里,所以我們說英語學習是一種交流的手段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勇于開口說英語,通過英語角、英語電影等媒介和第二課堂的拓展來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
大多數高校都會舉辦英語角、英語話劇表演、英語歌唱比賽、英語演講比賽和英語辯論比賽等活動,這些都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來提高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機會。學生們通過這些活動鍛煉了他們開口說英語的能力,也變得更加自信。
我們可以在舉辦各類英語比賽的同時,進行每日英語,讓學生養成早晨朗讀的習慣。同時在每個班級和宿舍樓進行每日一句,讓學生們隨時隨地地學習英語。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每周觀看一部英文電影來學習西方文化,這些都可以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調動起他們的熱情。
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課堂角色扮演活動,提前給學生提供一些當下熱門話題和情景來吸引他們的興趣,也可以給他們列舉一些重點的句型和難的生詞并給予足夠的例句教會他們活學活用。然后鼓勵學生們用所給的情景和句型來編排對話進行真實情景演練,從而達到創造性的學習。
(二)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應和專業結合
這些年來,英語教學一直和學生們的具體專業相分離,這導致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找不到學習英語的實用性,對英語學習的認識存在很大的誤區。因此,我們在教學改革的同時應該注重把所教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專業相結合,以此提高英語教學的實踐應用性。
在提高英語教學與學生專業結合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拓展一些與學生息息相關的考試考證的英語課程,從而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雙豐收。比如我們可以開設四六級詞匯輔導選修課、托福雅思輔導選修課、法律英語選修課等,以此提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實現他們的英語學習目標。
四、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意義
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的改革會大大促進高校英語教學向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方向發展。一方面,改革可以在培養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增加學生英語考證的通過率,使得學生所學內容與其專業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增強學生在畢業后擇業和就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教師們在部門每周的教研活動中可以集體備課,討論與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相適用的教材,從而編寫出更加符合學生現狀的實用性教材來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英語,這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活躍課堂。最后,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還可以遍及到其他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從而為實現整個學校其他學科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參考和啟發,進一步增強大學英語的影響力,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
現如今,英語教學改革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如何防止我們的教學改革局限于目前的一種形式,仍是我們要探索的課題。
[ 參 考 文 獻 ]
[1] 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 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若干問題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83-91.
[3] 胡壯麟.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9):345.
[4] 曹云明.參與式教學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技巧[J].大學教育,2012(11):112.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