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媛莉
中國的動畫產業盡管一直在飛速發展,但仍缺乏成熟的產業支持和原創資源。6月11日,作為第21屆上海電視節主論壇之一,“電視動畫片的新高度”論壇圍繞動畫發展創新主題,集合本屆“白玉蘭”獎動畫片單元評委、三位海內外動畫大師,通過對以往經驗案例的分析與分享,探討在全球化背景下,動畫公司如何根據自身產業特點,尋求最有效的創業模式。
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兒童節目主管,亞洲動畫峰會創始人蒂姆·布魯克-亨特:
中國以及全球的電視動畫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做好瞄準全球化市場的動畫片。我認為,不同層面、形式的國際合作是一條路徑。
此外,今天的傳統電視播放平臺或者動畫院線正面臨新型屏幕帶來的挑戰。全世界兒童對于新技術以及新屏幕的接受和鐘愛程度令我們隱憂。因此需要在內容上下工夫,研發優質的電視節目,以滿足、娛樂受眾。這個受眾不僅針對電視觀眾,還應面向互聯網用戶。具體操作上,我們可以通過降低節目成本,增加節目創意提升競爭力。
新媒體時代,對動畫創作產生一個明顯的影響,即單集動畫片節目時長縮短?,F在制作節目不能只適應電視編播特點,還要充分考慮受眾觀賞、消費習慣的變化。過去一集動畫片大約為15-30分鐘,現在人們的注意力碎片化,當今世界優秀的動畫片單集時長也越來越短。
動畫公司“骨頭社”(BONES)創始人,日本動畫制作人 南雅彥:
漫畫在日本是非常重要的產業,每周有幾百萬部漫畫作品上市,日本動畫片即建立在蓬勃發展的漫畫文化之上。依托于日本漫畫產業,動畫產業也俘獲了眾多觀眾。日本動畫從業者一直不斷創新、豐富表現手法,以制作精品動畫。
日本動畫有豐富的衍生產業,有些動畫由玩具廠商為促進銷售衍生而來。還滋生了現場音樂會、動畫配音等產業發展。衍生產業的開發也拓寬了動畫產業的盈利渠道。對一部動畫片而言,播放費只是市場回報的一小部分,僅依靠電視臺播放量,很多情況下不能完全回收成本。因此制作動畫時,我們會考慮在互聯網平臺播放,以及開發關聯產品、周邊產品,包括DVD銷售。日本動畫產業激發了各種不同的盈利方式,也發展了不同的制作思路。
IP開發方面,日本動畫不關注一部動畫的來源是游戲、玩具,還是漫畫,最為重視是畫面,畫面是動畫的生命。
中國動畫導演,北京青青樹動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魁拔》總導演王川:
互聯網時代,一個項目的開發可能有多個窗口,稱之為全觸點IP,即圍繞這個IP可以建立一個系統,進行全觸點開發,包括電視劇、動畫片、玩具、電影、游戲等多種產品形態,且要打造每個領域的精品。
我們要意識到,電視始終聚集了一批忠實觀眾,他們不習慣于互聯網消費。動畫制作人應該結合電視臺、發行商找到這群觀眾的痛點,開發適合他們的節目。沿著這個創作指向將節目精品化。
過去常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不認同這種觀點。國產動畫的國際化道路應該找到世界共通的內容內涵,把中國固有的文化概念用世界性語言傳達出去。比如,《魁拔》將中國文化的仁、義、禮的概念用自由、平等、博愛解釋出來。
除此以外,構建一個架空的世界觀對于打造國際化動畫作品更為實用。類似《加勒比海盜》《哈利波特》《指環王》等電影,其故事背景是架空的,講的是泛化故事,更為國際市場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