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鋼
2014年,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不平凡的一年?!跋迠柿睢焙髸r代,如何正確、客觀、靈活、有效地面對政策變化以及新媒體沖擊,做到既能適應大環境下的發展要求,又能符合受眾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這一課題貫穿了2014年整年。
回首2014年,經典節目延續與全新節目推出,拼接成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全新圖景。2014年可謂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復興之年”,且這樣的復興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在品牌季播節目的延續發展上,無論是《我是歌手》第二季在年初的大放異彩,還是《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接棒;無論是《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再度回歸,還是《非誠勿擾》在交友類真人秀上的穩定發揮,這些品牌節目的持續發展,打消了所有人最初對于季播節目重復性與單一性的顧慮。良好的收視以及口碑使這些經典季播節目在2014年再度迎來大豐收。誠然,這樣的成績不僅源于“延續”,更取決于“延續”中對內容和電視化呈現的“再創造”。在全新真人秀的推出上,無論是北京衛視打造的平民圓夢類真人秀《造夢者》,還是江蘇衛視呈現的明星廚藝類真人秀《星廚駕到》;無論是湖南衛視籌劃已久的明星旅行類真人秀《花兒與少年》,還是浙江衛視重磅打造的中國版明星真人秀《奔跑吧兄弟》,這些全新打造的電視綜藝節目給受眾眼前一亮的同時,也樹立了新節目的品牌價值。在給予受眾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成功在真人秀的更多領域進行了具有代表性的嘗試。季播節目的延續與全新節目的推出,形成了2014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百花齊放”的大格局。
回首2014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制作方面,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開始嘗試“制播分離”的運營制作模式。越來越多的節目開始在“制播分離”的運營模式下,從小步淺探到大步向前,逐漸掌握并熟練運用這種更先進更符合當下時代的電視節目制作理念。在客觀環境上,受眾對于電視綜藝節目關注的急速增長在電視媒體的廣告投放上得到了更為直觀的體現,如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第二季的廣告總收入預計達16億元以上,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廣告收入也預計達15億元左右。根據專業統計機構計算,僅僅2014年一年,電視綜藝節目的廣告收入就占據了電視廣告總收入的30%-40%。電視綜藝節目飛速攀高的廣告投放,賦予了中國電視工作者更大的發揮平臺以及更優越的發展環境,間接成為了2014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復興”的重要推手。
掌握創新 追求創意
首先,需厘清筆者所指的“創新”與“創意”兩個概念范圍。從字面上理解,創新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全新創造和產生,創意則是提前于創新之前的一種意識形式。從電視綜藝節目的領域里理解,筆者本文所說的創新是指從未在中國電視綜藝節目中出現過的一種“創新”,即創造出一檔全新節目,暫且不論節目根源來自于國外節目版權的引進或者自身的全新創造;創意則是指一種電視綜藝節目的創新思路,即原創節目背后的創作意識。
歸納2014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掌握創新、追求創意是筆者對這一年最為直觀的感受。諸多成功案例直接證明:國外優秀節目通過中國電視節目工作者的本土化改造和模式引進,依舊可以在中國的電視熒幕上開花結果。從2013年開始,這樣的創新性節目已經占據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半壁江山。以2014年年末浙江衛視引進的《奔跑吧兄弟》為例,該節目版權購買自韓國經典真人秀《Running Man》,原版不僅在韓國,甚至在全球都有著非常多的簇擁者。開播數年以來,該節目以多樣的創造性、精致的后期制作、極具特色的節目設計以及明星本身的融入性,贏得口碑與收視的雙豐收。浙江衛視對于該節目的引進,絕不僅是一種盲目的追隨,節目原版在中國有著非常龐大的網絡收視群體,再加上近兩年來多檔國外真人秀引進的成功案例,促使這樣一檔節目走進中國電視。創新讓《奔跑吧兄弟》在開播后收視率一度飆升,大有當年《中國好聲音》以及《爸爸去哪兒》初登中國電視屏幕時的發展之勢。必須認清,這樣的成功不僅源于節目模式的單一引進,更要對節目從模式到內容進行因地制宜、符合受眾審美需求的本土化改造,這是一種“再創造”,是節目成功背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歸結上述,中國電視綜藝節目已然可以熟練地掌握創新和對引進節目進行包裝改造,并因此適應中國電視受眾的審美需求。但是這樣的創新在當下并不需要極力推崇,通過國外優秀節目的引進只能取得短暫的成績,一貫的索求只是虛華的表象。要讓中國電視綜藝得到可持續發展,就要真正把握創意的精髓,更多的創造原創性節目,學會如何掌握創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種自我的全新創造,才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的未來走向,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掌握整體 追求細節
筆者所指的“整體”可以籠統的看做是對于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整體性把握,這里的“細節”則是指節目中方方面面、點點滴滴的微觀嘗試與變化。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發展至今幾經波折,但是對于2014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而言,中國電視工作者已經逐步踏上正規,具備了把一檔綜藝節目從構思、設計、拍攝到后期、包裝、宣傳等全方面的制作能力??梢哉f,已經掌握了電視綜藝節目的整體性。追求細節則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對自我嚴格要求的表現。面對當下多樣性電視綜藝節目的大環境,追求細節是一種區別于他人的表現,也是必須被肯定的選擇。換而言之,掌握整體是基礎,追求細節是引領。
以湖南衛視2015年跨年晚會以及江蘇衛視2015年新推出的真人秀《超級戰隊》為例。(跨年晚會其實也是一檔相對特殊的綜藝節目。)跨年晚會上,湖南衛視與網絡平臺進行合作,進行了一種可以在網絡上選擇現場機位進行節目觀看的創新。首先,電視作為傳統媒介的代表,面對新媒體強烈的沖擊,如何選擇與網絡平臺的合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選擇。湖南衛視通過與新媒體的合作,借助新媒體優勢充分補足傳統媒體的相對不足;其次,跨年晚會讓受眾從主觀進行觀看效果的選擇,對于絕大部分電視受眾而言,這樣的細節改變其實微不足道,但是對于細節的追求,不僅吸引了一部分依賴于網絡媒體的年輕收視群體,也引領了更值得推崇的新發展趨勢。不可否認,這樣的嘗試值得鼓勵,并且應該更加細化??梢灶A見,未來的電視綜藝節目將會有更多類似的嘗試。江蘇衛視《超級戰隊》,在節目播出中嘗試了流行于網絡的“彈幕”,(所謂“彈幕”即觀眾可以通過手機短信或者網絡在節目播出過程中發表評論,這些評論將出現在電視屏幕上,讓受眾在收看電視節目的同時,直觀感受其他受眾的觀感,進行“隔空交流”。)這樣的嘗試并不是一種完全的改變,僅是細節上的一種創新,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吸取網絡潮流的迎合行為,但是不可否認,這樣的嘗試正在體現出,電視節目在細節上的優化以及對其他媒介平臺的合理應用,不斷催生著電視節目新的話語形態和呈現方式。
在追求細節上,2014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制播分離也是一種科學性的電視節目制作嘗試。在這種方式中,通俗理解,2014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以獨立機構制作,電視臺購買后進行播出;雙方共同制作,電視臺與網絡平臺同時播出;電視臺出資,由獨立機構進行制作,由電視臺播出等諸多模式。這些制作模式,給予電視臺更多的空間,也給予了獨立電視節目制作機構發展的機遇,同時因為制作團隊的多元化,電視節目的多樣性得以保證,例如江蘇衛視《星廚駕到》《明星到我家》,浙江衛視《十二道鋒味》等,如此便形成了2014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百花齊放”的大格局。
綜上所述,掌握整體是中國電視節目制作者“基本功”日益完善的體現,在細節方面的全新嘗試,正是2014年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所追求的,也是2015年所付諸實踐的。細節的改變并不可謂是大刀闊斧的直觀改變,但是微小的變化可以在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過程中,讓節目本身變得更加完善,從而達到諸多細節方面的引領以及進一步提升節目在可視性和完整性上的新高度。
掌握受眾 追求多元
筆者所指的“掌握受眾”,是指把握原有的收視群體,保證收視基礎,“追求多元”是對于收視群體全面性的一種追求,達到收視群體多樣化,不僅是由單一的收視年齡層構成。
以江蘇衛視經典真人秀《非誠勿擾》為例,節目自開播以來一直是同類型節目中的指向標。根據電視受眾在收看習慣上的特性,這樣的經典節目可以掌握受眾,保證固有的收視群體以及相對穩定的收視率,追求多元則是一種“不安于現狀”的創新?!斗钦\勿擾》在2014年中期,設定了“非誠男神季”主題,分別加入了黃磊、張亮、佟大為等“非誠男神”作為節目點評嘉賓。明星的選定在一定程度上拉擴收視群體,吸收相對年輕的觀眾,讓節目更具生命力。
拋開任何一檔具體的電視綜藝節目而言,無論是中央電視臺,或是湖南、江蘇、浙江等地方衛視,都努力在2014年打造不同類型、針對不同收視人群的電視綜藝節目,其目的也是在掌握固有收視同時,拉擴收視群體。例如中央電視臺在《星光大道》《回聲嘹亮》《開門大吉》等節目穩步發展的過程中,加入了《中國青年說》勵志類真人秀,吸引學生群體;開播了《喜樂街》娛樂類真人秀,吸引青年受眾群體等等。湖南衛視在《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等固有綜藝節目基礎上,加入了《一年級》幼兒教育類真人秀,吸引孩子以及家長的收視目光。多樣性綜藝節目的加入,在讓受眾有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讓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受眾群變得更為全面,保證了節目的生命力。此種嘗試與改變更有利于節目的可持續性發展。
縱觀中國電視真人秀,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且極具意義的一年,上述以掌握創新、追求創意;掌握整體、追求細節;掌握受眾、追求多元3個方面進行了較為粗淺的總結。總的來說,2014年中國電視真人秀的“百花齊放”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于當下大環境的相互交融,給予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更多的發展空間以及發展思路;必然于眾多電視工作者前赴后繼為中國綜藝節目的不斷付出與努力。無論是引進于國外的“舶來品”,還是原創的綜藝節目,都是中國電視工作者傾盡心血的作品,在這些創作的過程中,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電視綜藝節目正在蓬勃發展,且有著更為光明的未來和值得期待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