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紅
摘 要:2010年,中央實施新一輪對口援疆戰略,在喀什設立特殊經濟開發區,一時間喀什備受矚目。新一輪對口支援喀什地區以來,喀什地區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實施過程中一些問題也日漸顯露,本文針對對口支援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以期更好地發揮對口支援政策的作用。
關鍵詞:對口援疆;喀什;建議措施
1 概述
喀什地區位于中國西部邊陲、新疆西南部,與五國毗鄰,擁有四個國家一類口岸對外開放,是中國連接中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的“橋梁”,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2010年,根據中央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確定從2011年到2020年實施的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由上海、山東、廣東、深圳四省市對口支援喀什地區。援疆工作的開展,使喀什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隨著喀什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問題也隨之暴露出來,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重視。
2 對口支援喀什地區工作中的幾點思考
2.1 對口援疆關系缺乏立法保障
從目前主要援助形式上看,支援方主要是在政策要求和行政任務驅動下對受援方實施資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引進等方面的援助,實行的是行政命令的形式,缺乏法律依據。如在資金援助方面,根據《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方案》規定:“支援省市每年對口支援實物工作量按不低于本省市上年財政收入的0.3%-0.6%考慮,而具體內容由支援方確定”,這一規定,促使支援省市很有可能采取按下限提供資金[1]。在實施支援過程中,支援方會迫于“政治任務”才采取支援工作。但對口支援是一項力求長遠的東西協調互動、共同發展的區域合作機制,單純的依靠行政手段支持的援疆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完善對口援助的法律制度,建立互利共贏的長效機制是十分必要的。國家也應重視法制建設項目,通過加強監管的垂直和水平間關系,確定每一方的權利和義務,為未來的實施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護政策。
2.2 自身“造血”不足,導致援助依賴
喀什地區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落后,依靠“輸血”可以滿足當地基本公共服務的需要,促進經濟的正常發展。但在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容易地導致受援地對援助的嚴重依賴,阻礙自身發展的積極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專家認為:援助本身會扭曲,容易導致對援助的依賴,進一步導致“荷蘭病”[2]。如果在援助過程中當地居民形成了“等、靠、要”的習慣,這就與援助的初衷完全相反了。因而要求四省市在支援中不但要注重對喀什地區的直接“輸血”,還要不斷增強喀什地區的“造血”能力。增強受援地自我發展能力,避免產生援助依賴,著力解決支援地最基本的民生問題,幫助喀什地區興建自己的特色優勢產業,利用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并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區位優勢,增強當地自身經濟發展能力,增強區域經濟合作,避免產生援助依賴。
2.3 產業基礎薄弱,配套協作能力不足
在新一輪對口支援喀什地區工作中,四省市都大力推進產業援疆,以增強喀什地區自我發展能力。但喀什地區目前還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突出表現為較小經濟總量,薄弱的工業基礎,不發達的物流,不便的信息流通及不配套的產業體系,這些嚴重制約著喀什地區自身的快速發展。另外,要使對口支援的效果發揮到最大,需要支援雙方的配合,如果支援方投入很大,但由于喀什地區發展水平比較低,配套協作能力不足,也將會影響對口支援的效果。在大力發展產業支援過程中支援方應該考慮到喀什這樣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區,在未來十年里建如此多的工業園區是否會遠遠超出當地人的消費和需求能力。主要方法在于增強受援地配套協作能力,有效地促進受援地經濟發展,通過加強援疆企業與受援地地方企業合作,將援疆企業的資金,先進技術和創新理念帶入受援地,發揮受援地比較優勢,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做大做強當地特色優勢產業,提升受援地地方企業產業配套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能夠加快經濟發展。
2.4 援助過程中配套人才嚴重缺乏
根據《2014年喀什地區人才需求報告》,2013年喀什地區各類企業需要各類用工15879人[3]。在對口支援喀什工作中,很多工程的援建有意吸納當地剩余勞動力,但效果不明顯。一方面雖然當地少數民族的就業意愿比較積極,但由于存在語言障礙、缺乏技能、業務素質不高等問題,很多援疆工程對當地剩余勞動力的吸納有限;另一方面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雖然很多,但他們一般都不愿意從事體力型的或被認為是低微的工種。人力資本是社會進步的關鍵性因素,喀什地區各類人才尤其是技術型人才十分短缺。因此,需要政府、社會、企業等方面出資,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通過建全多元化的基礎教育辦學模式、改善辦學條件、普及義務教育,實行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等,提高當地勞動力素質,增強當地人力資本 。
2.5 強調“速度”,忽視喀什傳統社會對于援助的適應性
在對口支援工作中,常看到“深喀速度”、“浦東速度”、“上海力量”、“山東效率”這樣一些詞匯,這些都無一不是在追求速度,而沒有考慮到當地少數民族的特殊性。如果不考慮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特殊的民族構成,不重視包括宗教在內的非經濟因素的影響,經濟建設的速度會受到直接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們試圖通過經濟建設達到的“民族團結、穩定發展”的目的很難達成。喀什地區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在支援過程中需要考慮當地民族的特殊性,尊重當地文化差異,是促進喀什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
3 結語
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的實施,不僅給新疆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先進的思想和理念,使新疆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實踐證明,對口援疆政策的實施能有效的縮小地區間差距,是實現新疆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舉措。另外,我們也應當看到在對口援疆過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為此,在今后的實踐中要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以實現對口援疆工作成效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二建.新形勢下對口支援新疆的實踐研究——以上海支援葉城縣為例[D].新疆大學,2012-05-26.
[2]2013年喀什地區人才需求報告書,2014-12-4.
[3]李娜.對口支援喀什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2013,33(4):114-119.